杜傑克 wrote:這做法可能會有一些爭...(恕刪) 一般車禍和這次的墜谷不太一樣吧搶救時效優先若等到專業人士抵達再來垂降現場一一做傷患判定接著再以人力背負上去太浪費寶貴的救援時間. (有新聞報導說背一個人上公路要花30分鐘)--R.I.P.
edik0906 wrote:一般車禍和這次的墜谷不太一樣吧搶救時效優先若等到專業人士抵達再來垂降現場一一做傷患判定接著再以人力背負上去太浪費寶貴的救援時間. (有新聞報導說背一個人上公路要花30分鐘)--R.I.P. 避免引起口水戰此篇回覆刪除~~~救難人員是英勇及偉大的
杜傑克 wrote:這就不曉得了因為一般...(恕刪) 腦袋不要僵化一般狀況確實不能移動傷者 因為會有專業救護人員來支援跟處理但是墜谷呢 除非確定救難人員可以下去做初步判定跟急救不然能把傷者送上來將是第一優先(當然該做的保護固定還是要盡量做)不然傷者一直在山谷底下 要等甚麼?等有醫龍身手的超級醫師 而且還要會攀岩下去診治嗎 而且救護車到了 救護人員 光是下去就不知道要多久了 搞不好救護人員自己還會受傷就跟山裡遇難意思一樣 派出去的是山友跟搜救隊 而不是護士+醫生
杜傑克 wrote:這就不曉得了因為一般...(恕刪) 沒有這一群英雄...今天的意外應該更難想像!在這希望每位不幸罹難者都能安息受傷的民眾早日康復.....加油!!..記者葉立斌/連線報導9日在新竹司馬庫斯發生遊覽車墜谷意外,當地司馬庫斯部落泰雅族原民第一時間前往救援,他們一個揹一個推,救回一人花了半小時,其中有10名生還者是由他們救起。完成首波救援後已經入夜,司馬庫斯山區氣溫降至10℃以下。支援救難的山青們並未離開,而是在路旁生火休息。車禍發生後,最早趕到現場的是泰雅族的阿明優秀、巴杜、何懷恩、穆馬賽、鐵木5人,在警消到場前,他們在近90度的陡峭山壁徒手搬運8名傷者,其中有5人生還。穆馬賽雖看到災難現場感到驚嚇,仍完成救援任務。阿明優秀在聽聞族人通知車禍消息後,立即號召4位族人騎機車前往現場,他們沒綁安全繩索便爬下山坡,在山路下約50公尺處便發現傷者。他們發現一名婦人全身是血,但因手邊無繩索,他們兩人一組又扛又推,花了15分鐘將人救起,在拉上馬路後便斷氣,大夥只能念誦聖經內文安慰婦人的女兒。這群原住民的義勇行為讓網友讚嘆「真英雄」。
mrxold2 wrote:義務救難隊沒器材義工性質沒經費電視上也撥繩子用塑膠繩,擔架用竹子還能奢求什麼網路打打嘴炮很容易 先聲明一下我並非在指責這些英雄而是單純想知道假設我今天是目擊者(或是路人)是否適合移動這些傷者 (edik0906大大跟Ailio大大已述)假設今天我是目擊者(或是路人)因為我沒受過急救訓練我也會擔心若是冒然移動傷者是否會加重傷者的傷勢
要看情況,看什麼情況下比較危急昨天情況,死亡者可能都是當場就死亡了傷者的話,現場環境比較惡劣(溫度低)比較嚴重的傷者的話,因為有出血,容易失溫,還要幫傷患保暖以昨天的CASE,等正規的救援隊到現場可能要1小時,架好繩子,下降到山谷,把傷患拉上來,又要1小時了如果司馬庫斯原住民徒手下到山谷,把人拉上來,不見得對傷患比較不好以 CPR為例,按壓可能會骨折,不按壓可能很快就死掉,你要選哪個,當然先把人救活在考慮骨折的問題遇到傷患大出血,移動可能頸椎會受傷,不移動沒辦法止血,馬上會死掉當然視情況先幫移動,止血,當然也不是很粗魯的就把它移動一切還是要看現場狀況
杜傑克 wrote:這就不曉得了因為...(恕刪)除非是當下環境有危險...(恕刪) 我不是專業人士不過從文中您已經自己把問題點出來了兩害相權取其輕平地救援,急救人員抵達容易當然保持不動,以免加重傷害等待的傷害比較輕山地救援,已是危險地區,稍微動一下就可能又下落不知幾公尺救援行動及等待急救人員曠日廢時摔下山谷已多有內外傷,更可能會有內外出血現象此時時間就是更重要的因子加上高山入夜低溫,更是會讓傷患失去生還機會夜晚救援更困難,以當時已近四點,已快進入夜晚當地的原住民比我們更清楚這樣的情形此時等待的傷害就會比直接搶救來得更大因此他們採取先行搶救才是對大部份傷患最有利的有可能會犧牲部份病患,但緊急狀況只能選擇對大多數最有利的方式所有的東西,要暸解規定背後的意義就像法律,條文是死的,要暸解法意,就是法律當初訂定的意義才能掌握法律救援更是如此,雖有大方向,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救援的最高指導原則,請不要讓救援人員也陷入危險雖然很殘忍,但是這跟打戰一樣,要衡量各方面來做決定。在維持救援人員安全的條件下,儘量找到對大家有利的方法。相信你也是很好心的希望能讓傷患得到最安全的照顧只是在現實生活中,事事豈能盡如人意沒人能知道一定是誰對誰錯,只是在當時一定要有個決定,以機率來說,先搶救比較能救回比較多人當年的茂迪大火,一人死亡,原因是為了要關氣瓶那麼到底是要讓它炸,還是要冒死亡的風險?以目前來說跟五洲製藥一樣,都是先求不傷身體,再講求療效看來還是要專業的人士出來解說,也許會比較有說服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