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北過年的那幾天都是雨天下得人都發霉啦!
初四晚上回到台南後!心中就開始盤算著剩下的假期豈能就此白費呢?
初五起了個大早!整理好行囊後清晨六點天還未亮就騎車摸黑出門囉!!
早上八點左右頂著寒風一路風塵樸樸騎車來到了竹崎
只見天色陰霾也不知道是來對了還是來錯了呢!!

經過八掌溪畔時還是一片迷霧濛濛
不過倒是隱約可以感覺到陽光想要露臉的樣子

往166縣道瑞水公路騎去
越是往上走去越是陽光普照
但是底下還是可以看到整團的雲霧呢!

從台北回來到南部看到這樣的陽光普照
心中還真是有點感動呢!
真是睽違以久的陽光了!

08:24來到金獅橋旁的休憩區
看到那陽光遍灑在地面上
我想今天山上一定是好天氣了
今天肯定是沒有來錯!

金獅橋旁的休憩區整體環境很清幽
一大清早就見有對夫妻來此散步
改日若是朋友有經過此處不彷可以來此享受一下片刻的清淨喔!

停留了一會兒後
我原本是想打算上瑞里的瑞太古道看看的
可是看到那麼好的天氣
想了又想不如來去獨立山國家步道走走吧!!
距離上回上獨立山已有好一陣子了!

當騎車轉往獨立山方向前進時
又見到一片濃霧壟罩

竹崎車站旁的牛稠溪橋也是浮沉在霧裡若隱若現
整個竹崎就像是隱身在雲霧一般讓人彷彿有種身在夢境的錯覺

但是隨著公路慢慢往上爬昇後穿過雲霧
已經可以看到竹崎上方的雲霧了
今天山上的天氣可真是超好啊!

忍不住再眺望遠處的雲海那種感覺真是美!!

再把鏡頭拉近點
看看那雲海奔騰的情景!!

當騎車上來到樟腦寮時已經可以看到路旁停放著許許多多的車輛
我想今天上來登山的山友遊客肯定是不少囉!
大過年期間難得的好天氣大家也都趁機上山來好好遊覽一番

停好機車也讓伙計好好在此休息
順便整理一下行囊跟裝備後於是準備上路囉!

前方看到一對山友已經邁開腳步前進
再看到如此超好的天氣時
不禁整個人的心情也跟著覺得興奮起來!
我想天氣對人的心情的確是有影響的!

08:58來到豔陽高照的樟腦寮車站

樟腦寮車站是棟鋼筋混泥土的建築物,距嘉義站23.3公里海拔543公尺,此地當時因出產樟腦樹及樟腦油而得名。
目前站旁還有兩列百年樟樹蒼翠蓊鬱,並招來無數鳥類棲息,此站視野展望良好,
在站前附近由左至右可見獨立山(840公尺),塘湖山(889公尺),金獅山(960公尺),大坑山(1025公尺)。

位於樟腦寮車站旁也是前往獨立山步道的起點!獨立山國家步道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為林務局規劃由紅楠坑到獨立山山頂的環狀步道,步道全長約5000公尺,
自樟腦寮車站起爬升高約260公尺,步道全線以階梯為主,有些路段雖然坡度較高,但仍屬大眾化路線,
遊客可從紅楠坑或樟腦寮車站進入登山口,大約一個半小時便可登上山頂,獨立山擁有360度的視野,放眼望去山巒疊翠,適合觀賞日出,
由於北回歸線通過嘉義縣,因此該區屬於亞熱帶區,海拔840公尺的獨立山有著終年涼爽的氣候,一年四季都適合造訪。

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的「獨立山國家步道」,為林務局依昔日古道路線規劃,提供遊客在獨立山踏青尋幽的環狀步道,海拔高度840公尺。
沿途雖然不是壯麗遼闊的高山峻嶺,但山勢短急陡峭,阿里山森林鐵路通過獨立山時,為因應獨特山形,
火車在翠綠山林間,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擬似火車撞山壁的鐵道奇觀,更讓獨立山因鐵道工程奇觀而聞名。

樟腦寮 地名的由來在日據時期,日人鼓勵民間在此山區種植樟木供採樟熬腦,因而有多家熬製樟腦的工寮因而得名,
現今,在樟腦寮車站鐵道旁,留存一排百年的樟木,呈一字排開,古木參天十分壯觀,可為樟腦寮地名作活生生的見證。

樟腦寮車站的特色為一折返式車站,車站軌道呈X形的折返線,上山火車若是進站待避,必須轉入另一地勢水平的側線,再倒車進入右側股道;
下山的火車則可以直接扳轉道岔進站,或直接通過開走,在阿里山鐵道的屏遮那站亦為折返式車站。
樟腦寮站也是爬獨立山的登山口,每逢假日遊人如織,攤販林立,停車場不夠停放,都延伸到道路旁,
又可在站內清楚地看到火車「螺旋狀」方式爬上獨立山,且重覆出現三次,饒富趣味。

下回朋友如果有機會上來到樟腦寮車站時
可別忘了好好來看一看這個有著獨特性的折返式車站喔!!

阿里山鐵道23K處先前崩塌處邊坡修護的狀況很不錯!
2008年10月13日,嘉義起點23K處,樟腦寮往獨立山方向的崩塌,
這一中斷,原本以為很快就處理好,沒想到就等了將近三年的歲月
經過工程人員兢兢業業的努力不懈下方能回復!
在我們的周遭有許許多多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你我可曾記得心存感激嗎?

我想也許是從小家就住在鐵路旁的關係吧!
每每見到那無限延伸的鐵道時總會讓我深深著迷
順帶著回想起許許多多的記憶!!

來到了往獨立山步道的小岔口
因為今天主要就是想要走獨立山的
所以就此跟鐵道分道揚鏢了!

位於步道口旁的是第2號隧道全長76公尺海拔557公尺

站在步道上回頭眺望一下剛剛走過來的鐵道!

來到0.4K處

燦爛的陽光打在人潮絡繹不絕的步道上
很喜歡這種冬陽送暖的感覺

紅果金粟蘭
紅果金粟蘭的別名不少,比較常用的是「九節茶」、「接骨木」等。「九節茶」乃因她的葉子像茶葉;莖節像竹節一般。故有是稱。「接骨木」則源起於其在藥學上之功能—可治骨折,跌打損傷等症
紅果金粟蘭的花不具觀賞價值(太小又無花瓣),但果實紅咚咚,嬌豔欲滴,倒蠻賞心悅目的

獨立山國家步道是一條很熱門的步道
林務局將這條步道整理的很漂亮很不錯
是很適合全家人一塊來此一遊喔!

回望剛剛走來的路
山谷間白白的山嵐很有特色

台灣麟球花
原產地: 台灣原生種
分佈: 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
用途: 葉片是枯葉蝶、眼紋擬蛺蝶、黑擬蛺蝶等幼蟲的食草
特徵: 多年生半灌木草本植物,莖具 4 稜,基部略木質化。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脈上被疏毛,膜質,長 8-10 公分,葉柄長 2.5 公分,基部漸狹,上表面沿脈被糙毛,葉緣略波狀起伏。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基部筒狀,唇形,先端略呈唇形裂,粉白色,萼 5 裂;雄蕊 4,2 強,花藥 2 室;子房每室 2 胚珠。全年均開花,盛花期冬、春季。蒴果,圓錐形,具 2 或 4 種子。
繁殖: 繁殖採播種或扦插法。

前面看到了一處的吊橋

橫跨過乾枯溪谷的獨立山吊橋

以前農業時代吊橋是人們生活交通商業所倚賴的重心
而今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遷
吊橋也就功成身退僅剩下觀光遊覽的功能了!

走過上面還會嘎嘎作響喔!
搖晃的感覺才是走吊橋最真實的感覺啊!

隨著現在經常在山上到處走
常常有機會見到很多的吊橋
不過每一條吊橋都有著它不同的特色
也許橋的形式或顏色一樣但是所伴隨著的景觀卻絕對不一樣的
所以在我的感覺每一座吊橋它都是獨一無二的喔!

獨立山吊橋
還真頗有那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磅礡氣勢

過了獨立山吊橋後緊接著是往上爬升的之字形階梯

阿里山擁有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其中以檜木原始林最為珍貴。
受到高度的影響,阿里山植物分布呈現熱帶、暖帶、溫帶與寒帶。
從平地到海拔800公尺的獨立山一帶為熱帶林,此區顯著的植物多為龍眼、相思樹、杉木、麻竹與桂竹林。

攀附在岩石上生長的吊竹草

陽光還沒照到山的這面來
慢慢的走在涼爽的階梯上
其實也是一種難得的輕鬆與自在

步道的兩旁各式各樣的植物生長其中
對植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來趟觀察之旅喔!

咬人貓
咬人貓(學名:Urtica thunbergiana)別稱蕁麻、咬人蕁麻或刺草等,屬蕁麻科蕁麻屬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約70-120cm。咬人貓原產於於中國及日本,常群生於陰濕的山地中。咬人貓為蛺蝶科大紅蛺蝶幼蟲的食草及寄主之一。咬人貓莖葉均具有尖銳刺毛,人若觸及疼痛難忍,故而得名

來到了一處的休憩涼亭

來往的人潮絡繹不絕
不管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錯身而過時都可見到大家都含笑點頭問早
在山林裡人與人的距離可以是接近的
相較於城市裡的爾虞我詐
我想還是比較喜歡在這裡的感覺

假酸漿
別名:碧果草
學名:Trichodesma khasianum Clarke
科名: 紫草科(Boraginaceae)
俗名:假酸醬
莖:亞灌木或灌木,高可達2.5m,有多數分枝,小枝四方形,有倒伏的粗毛。
葉:葉單生、對生,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長10~25cm,寬5~12cm,先
端銳尖或突漸,基部楔形或銳尖,紙質,全緣,表面有光澤且粗糙,背面淡
綠色而有毛茸,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7~11枚,葉柄長
1.5~2.5cm,有毛茸。
花:圓錐花序(panicle),頂生,花序長10~25cm,有粗毛,花冠漏斗狀白色至粉紅色,花萼杯狀長約1~1.5 cm,果期增大膨脹,裂片三角形,先端尾狀銳尖,雄蕊花藥背面具捲毛。
果:小堅果4枚,核形,長5~7mm,背面有粗鋸齒狀,腹面有脊,包被殘存於
大形花萼內。
鑑定特徵:1.圓錐花序,具長花序軸,頂生。
2.花冠漏斗狀白色至粉紅色。

假酸漿
假酸漿的排灣族語,唸做「lhabulu」,
其幼葉可食用,也是製作小米糕及
「吉拿福」的材料。
在原住民的傳統生活習俗裡,許多野菜的作法,
均是採其嫩葉生食或煮食,有時也可包裹食物,
作出另一道美味野菜。
以前,排灣族人會將小米加一些肉,
包在數片肥厚的假酸漿葉中,
外面再用月桃葉或五結芒的葉子,把它包好,
再綁起來蒸煮,經蒸煮後,就是口味獨特的點心。
假酸漿除了是重要的民俗植物外,
其燈籠狀的宿存萼,乾燥後如同天然乾燥花,
久藏不凋,為插花高級花材。

離開休憩涼亭後繼續再往階梯上行走
一旁整片的咬人貓也顯現出青翠的綠意
讓人看起來也是覺得賞心悅目

岩壁旁整叢的山棕

像不像即將穿過黑暗迎向光明呢?

從平地到海拔800公尺的獨立山一帶為熱帶林,此區顯著的植物多為龍眼、相思樹、杉木、麻竹與桂竹林。

透過林梢眺望重重的山巒

阿里山鐵路完工後,山區居民改以鐵路運送物資,使得獨立山古道的功能漸失,
直到民國86年,才由林管處進行整修,恢復古道風華,成為嘉義地區熱門登山步道之一。

假菝葜
假菝葜又名狹瓣菝葜、圓錐菝葜,是菝葜科
(1)莖具疏刺,稍呈之字型彎曲。
(2)葉革質,闊卵形至卵形,先端短突尖,基近心形,離基三出脈,葉鞘長不到葉柄一半。
(3)果徑0.5 -0.7cm ,暗黃棕色至紫棕色。
(4)產低至中海拔

假菝葜
假菝葜 Smilax bracteata
枝略呈之字形彎曲,光滑,有稀疏刺。
葉闊橢圓至闊卵狀橢圓形,革質至近革質,中央3條脈合生並離基約3-7 mm。
葉柄有鞘,鞘長約為柄長的 1/3。
圓錐花序包含3至7個繖形花序,總梗基部著生處具一與葉柄相對之鱗片狀葉。
果紫褐色。
常見於低中海拔山區林緣。

林管處指出,獨立步道全長約5公里,沿線有枕木階梯560階、石板階梯2125階,走完全程約需2小時。

三角葉西番蓮
三角葉西番蓮(Passiflora suberosa)西番蓮科
三角葉西番蓮是多年生蔓性草本,長可達8公尺,普遍生長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花期為春~夏。
三角葉西番蓮的莖葉帶有少許毛茸,葉互生,具短柄,葉身3裂,中央裂片較大,3主脈,裂片夾角呈直角,捲鬚自葉腋處長出,葉柄基部有一對腺點。
三角葉西番蓮的花朵常成對著生於葉腋,雌雄同株,徑約1.5公分,淡綠色,有長梗1.2公分,花萼、花瓣各5枚,副花冠短線狀,較花瓣短而稀疏,雄蕊5枚,柱頭頭狀,花柱3枚。
三角葉西番蓮漿果圓球形,成熟時黑紫色,徑約1公分。別名:黑子仔藤、栓皮西番蓮、爬山藤。

在阿里山鐵路未開通前獨立山古道是鄒族原住民在清朝時期民生物資往來的管道!

又來到一處休憩涼亭了

在這涼亭標高755公尺可以遠眺樟腦寮聚落的景觀

底下的樟腦寮聚落
剛剛就是從那裏開始出發的

遠處的雲海隨著陽光照射溫度上升
所以雲層也就跟著慢慢往上升起了

登高望遠是登山的樂趣之一
只有在眺望遠處的同時方能感到人的渺小

把鏡頭拉近點看一下囉!
相機效果不好就加減看啦!!

再看一下樟腦寮車站吧!

涼亭休息片刻後繼續上路
剛剛涼亭遇到一對老夫妻也是從台南上來的
看到他倆年紀一大把但身子骨依舊硬朗讓人羨慕
真希望我到了他們的年紀時也還能繼續上山

樹上結滿果實的波羅蜜
波羅蜜又稱將軍木、天婆羅、牛肚子果、樹波蘿、木波羅、天波羅,是屬於桑科的多年生常綠果樹,
原產於印度。台灣約於西元1645年間由荷蘭引進,早期多種植於庭院、公園作景觀木,
又因果肉具有特殊的異味,故消費不普遍。
近年來,國民消費型態改變與好奇心理及相關雜誌、媒體之介紹報導,致使民眾接受度及消費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目前波羅蜜栽培分佈於台南以南至屏東,東部台東、花蓮較多。
由於波羅蜜多經種子繁殖,品種
變異大,主要區分軟肉及脆肉品種,開花期主要在809月或11月至翌年3月間,
產期則在1~3月及5~9月間。其果實碩大,平均單果重約6010公斤,最大可達50公斤,堪稱水果之王。
波羅蜜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類、果酸、可食纖維及各種微量礦物質等營養成分。
果肉除鮮食外,亦可加工製成蜜餞、果乾、罐頭、果汁、果醬、果凍等各項食品。
種子煮、炒、烤均可,味道有如栗子。
囊絲可作為烹調的材料,亦可和開水一起熬成湯汁,加上糖和冰塊,在炎熱夏季清涼解渴。
由於波羅蜜果實大,適宜的成熟度不易觀察,一般果皮的顏色由青綠轉成黃綠或黃褐,
果紋轉寬、果棘轉鈍都是成熟的特徵。
另外,利用聞香法(果實發出特有的香味)或敲擊法(木條或竹枝輕敲果實,聲音較沉者),
來確定果實是否成熟。波羅蜜果實含有黏稠的乳汁,因此切果前先在刀上抹沙拉油,以便清洗。

阿里山森林鐵路沿途最奇特的地方,除「Z」字形登山(阿里山火車碰壁)之外,就屬獨立山「螺旋形登山鐵道」了,
火車離開樟腦寮站向獨立山推進,以不同高度出現四次,最後以「8」字形離開獨立山,繼續往梨園寮方向前進。

來!!看一下螺旋狀的森林鐵道景觀

把鏡頭拉近點看會清楚點
鐵道工程人員的智慧真是讓人不得不嘆為觀止啊!!

野地裡常常可見到非洲鳳仙茂密生長

獨立山步道沿途的指標很清楚(不怕迷路啦!)

一旁的涼水攤
今天沒營業還在過年放假吧!

來到一處岔路
跟著布條走就對了

火炭母草
火炭母為蓼科多年生蔓生草本,高可達一米。莖無毛,紅色,有節。葉有短柄,葉柄基部兩側常各有一耳垂
形的小裂片,垂片通常早落,葉互生,葉片橢圓形,長5至10厘米,寬3至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截形,全緣,葉脈紫紅色,上面有人字形
的紫斑紋。下而有褐色小點,葉兩面都無毛,有時下面沿葉脈有毛,托葉鞘膜質,斜截形。花小,白色或淡紅色,集成圓錐花序,花序軸密,生
腺毛,苞片膜質,卵形,無毛,花被5深裂,裂片在果時稍增大,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3稜,黑色,光亮。

颱風草(Palm grass)
學名: Setaria palmifolia Stapf
科名: 禾本科(Gramineae) 狗尾草屬
別名: 風颱草、風動草、風動草、龍船草、棕葉狗尾草、大風草
屬性: 多年生禾本科植物
颱風草是野外常見的草本植物,屬於中、低海拔,高約50~100公分,喜歡生長在林下有遮蔭的地方,它的葉為披針形,葉上下都具有細毛,葉鞘表面有長達一公分的刺毛,長大概40公分,寬6.5公分,且葉面通常都有幾個皺褶,有人說若有幾個皺褶,表示今年就會來幾個颱風,因此就會被叫成颱風草,在今年颱風草的皺褶為1褶。

都說獨立山步道步行路段行經熱帶林相
可惜才疏學淺看不懂延途的樹種
只有檳榔樹我認得出來!哈哈!

對吧!是不是滿山的檳榔樹啊!!

而獨立山一直也都是嘉義的熱門登山路線,往昔山上的村民把自家生產的農作物挑來此販售,走出紅南坑古道、獨立山古道。
要重現百年前的挑擔畫面,那種古時候的純樸小山城,現今也都還找得到,只是多了一些小餐廳、小商店而已。

鐵道旁立滿了許多的材薪
山上人家檢拾木材生火利用也是種生活方式吧!

獨立山步道的林相為低海拔的天然闊葉林,以榆科、桑科、樟科等物種為主,鳥類資源也相當豐富。
所以行走其中還可聽聽鳥鳴很不錯喔!

一旁的階梯可以通往獨立山火車站
當然是要來去看一看囉!

往獨立山車站的步道沒有其他人
喜歡享受這種獨處的悠閒

又見到熟悉的鐵道了

旁邊就是第9號隧道了長177公尺海拔742公尺

當年蒸氣火車加水用的水塔與水鶴仍保留在車站旁,也許現今改為招呼站,但透過這些遺留下來的珍貴設備,可以想像當年這可有多熱鬧。

10:01來到獨立山車站了
今天這裡並沒看到遊客
記得上回來到這裡時還看到幾位山友在此泡茶聊天呢!

獨立山車站距嘉義約27.4公里,海拔743公尺,在獨立山(海拔840公尺)山腰,兩端均為隧道,一邊是九號山洞,一邊是十號山洞,車站房為磚造,站內右邊線路旁有「水鶴」一座,供蒸氣火車添水用(樟腦車站也有此設備)。

獨立山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緞繻村,海拔高度840公尺,阿里山森林鐵道於此螺旋上山,因而聞名。小火車行駛至獨立山時,因山勢陡峭,迫使火車必需盤繞獨立山三圈,時而前進,時而後退,甚至出現火車撞壁的奇觀。火車攀爬上山的途中,山下的樟腦寮車站與村落會依迴旋方位的改變,忽左忽右出現三次,到達山頂後,又因空間太小,再繞8字形離開獨立山。這是阿里山小火車因應特殊地勢而發展出來的智慧結晶,是相當值得體驗的鐵道路段

第10號隧道126公尺海拔743公尺

走出隧道來到了第三迴旋處

雲層上升後變薄了也飄散了
只見有如一層薄紗就壟罩在大地上
層層的山巒若隱若現

由第三迴旋處往下眺望樟腦寮聚落

第三迴旋處展望月台
阿里山鐵路的另一特色是在獨立山附近迴旋路線之設計,獨立山附近山勢峻峭,鐵路依山側環繞,如螺旋狀盤旋而上,最後以八字形離開獨立山站。此段長五公里,開闢阿里山鐵路時,面對獨立山之險峻地形,工程人員竟日苦思,終於想出此種奇特方始建造,成為鐵路一大特色。
火車行駛此段路線,可以三次欣賞到山下樟腦寮景色,每繞一圈,火車則盤旋一百五十公尺,解決火車盤升時可能往下溜滑的問題。

遙望遠處的山嵐雲海

這裡的視野很不錯!

日據時代樟腦寮可是非常的熱鬧啊!
當時每年所出產的樟腦製品不計其數

雖然嘉義市區為雲霧所壟罩
不過那幅朦朧景像倒是很像國畫裡的山水畫呢!

在迴旋處天氣晴朗時除可遙望樟腦寮車站之外還可以眺望竹崎溪沿岸村落和嘉義市全景喔!

單穗水蜈蚣
單穗水蜈蚣學名Kyllinga nemoralis (J. R. & G. Forster) Dandy ex Hutchinson & Dalz.,莎草科水蜈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一箭球、水百足、三角草、三葉珠、單打槌、公芋頭草,台灣原生種,根莖橫走,具有長走莖,葉線形,頭狀花序圓卵形或球形,葉狀總苞,花白色,鱗片之脊具翅。
單穗水蜈蚣可清熱化痰、發汗退熱、消腫解毒,可治感冒發熱、瘧疾、痢疾、百日咳、跌打損傷、皮膚瘙癢、蛇蟲咬傷。

沿著鐵路邊的步道往獨立山前進
今天有許多來此登山健行的山友
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啊!

菁芳草(heartleaf drymary)
學名:Drymariaa cordata subsp,diandra
科名: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別名: 荷蘭豆草、豌豆草、荷乳豆草、對葉蓮、水藍青
屬性:多年生草本植物
菁芳草,一般的長度大概是30公分,而它開花是在8~9月的時候,花呈綠白色狀,而為腋生或頂生,屬於聚繖花序,且為雌雄同株,而至於蒴果為卵形,而有棕白色橢圓的種子,而至於小花梗上有黏性的腺毛,這有利於種子的傳播,至於它的莖直立,且可分泌黃色的乳汁,且有尖刺。至於它的葉為對生,且為短柄、圓腎形的葉片,且是全緣。此外,菁芳草是典型的陰濕地區指標植物,只要有一大片菁芳草群生的地方,一定不是「濕」就是「陰」。

王爺菊
王爺葵的生命小檔案
耀眼的黃色花朵,在11月初,開始展現芳姿在溪邊、荒野、斜坡間,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很容易看見其蹤影,金黃色的花朵很多人誤認為向日葵,其實它原產於墨西哥、中美洲。在蕭瑟的秋冬,更為大地添一份姿色!
科別:菊科
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別名:提湯菊、金花菊、假向日葵
分佈:中低海拔山野、林緣、路旁、溪旁。
外形特徵: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有細毛。葉互生,卵狀長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掌狀3-5深裂,長7-20公分。
花黃色;雌雄同株,周圍舌狀花大而明顯,約有10-13朵。花期:11月-翌年1月。

這裡就是通往獨立山三角點的步道全長145公尺的階梯

階梯兩旁植滿了變葉木
踏在階梯上抱著一股有如朝聖者般的心情
一步一趨的慢慢前進

海金沙
海金沙的特色 ◎
1 科別:海金沙科
2 學名: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
3 別名:竹園荽、吐絲草、羅網藤
4 多年生好光性的蕨類植物,地上生,根莖匍匐狀,被有堅硬短毛。
5 三角形狹長的葉片兩兩對生,一直往外伸延,可沿著枝幹無限制生長
6 孢子葉比較小而闊,葉緣還有些微微卷曲。營養羽片呈三至五裂,中央裂片甚長;長孢子囊的小羽片較小,深裂狀,孢子囊就長在裂片邊緣。
海金沙的用途 ◎
藥用植物、食用植物。
海金沙的逸事 ◎
1 海金沙的孢子為解熱及利尿藥,也能治水腫、膀胱結石、肺結核及吐血等。
2 有世界最長葉片的外號。
3 葉軸常被利用做小籃子及鍋刷等

獨立山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緞繻村,海拔高度840公尺,阿里山森林鐵道於此螺旋上山,因而聞名。
小火車行駛至獨立山時,因山勢陡峭,迫使火車必需盤繞獨立山三圈,時而前進,時而後退,甚至出現火車撞壁的奇觀。
火車攀爬上山的途中,山下的樟腦寮車站與村落會依迴旋方位的改變,忽左忽右出現三次,到達山頂後,又因空間太小,再繞8字形離開獨立山。
這是阿里山小火車因應特殊地勢而發展出來的智慧結晶,是相當值得體驗的鐵道路段!!

10:24終於上來到獨立山三角點海拔840公尺(也是名列在小百岳裡的喔!)
這也算是今年農曆年以來第一座所拜訪的三角點吧!!

獨立山山頂遠望
旁邊的山明我不知道所以就當欣賞風景囉!

白花藿香薊
中文名稱: 白 花 藿 香 薊
學 名:Ageratum conyzoides L.
科 名:菊科 ( Compositae ) 霍香薊屬(Ageratum )
別 名:藿香薊、勝紅薊、一枝香、鹹蝦花、毛麝香、蝶子草、
南風草、柳仔癀、白花草、白花香草、白花臭草、
Saapan(排灣)。
有毒部位 : 全株含氫氰酸及有毒植物鹼.
中毒症狀 : 誤食莖葉,造成小腸充血、急性腸黏膜血管鬱積等現象;
皮膚及尿液會出現特異之刺鼻味.

白花藿香薊
白花藿香薊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株高約 50 公分,莖直立,全株有軟毛;性喜生長於荒廢向陽地、平地及田邊比較乾燥貧脊的土壤上,它們喜歡曬太陽,適應力很強。

苞花蔓
茜草科苞花蔓屬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
單葉對生,闊心形或圓形,先端鈍尖,基部心形,粗鋸斷緣,墨綠色,紙質,有柄;托葉廣三角形,全緣
花頂生,苞片線形有毛,花冠白色,4-5裂,呈長漏斗狀
核果圓球形,成熟時由綠轉鮮紅色
種子2枚,黃褐色
常生於低海拔林緣或小徑邊
果成熟豔麗鮮紅
晶瑩剔透
十分可愛

馬蹄金
植物名:馬蹄金
科 名:旋花科
屬 名: 屬
英 名:Dumbell dichondra
別 名:過牆風、葵苔
莖:細長、有短毛
葉:互生、圓腎形或圓心形,先端圓或微凹,
基部心形
花:單生於葉腋,白色,寬鐘形,五5深裂
果:蒴果由2個分果構成,果上有宿存的花冠
花期:春~夏
特殊用途:地被植物
馬蹄金的個頭很小,貼地蔓生能力很強,而且從不攀緣其它植物往上爬,這種固著地面的特性,很適合作為庭園的水土保持植物或綠化草皮。
它的莖蔓生貼近地面,表面只見成群的圓腎形葉片,相形之下,它的花就顯得樸素且不起眼,若不是翻開葉片仔細尋找,是不容易看得到的喔!

台灣二葉松為常綠大喬木,樹幹通直且可達30公尺,樹皮為灰褐色,縱向深溝裂且呈不規則片狀剝落,枝條呈水平生長,葉深綠色,型態為兩針一束,長8~11公分,稍硬質,橫斷面為半圓形,內具二維管束。
毬果卵形或長橢圓狀,長5~8公分,外部果鱗呈長橢圓狀矩形,鱗背肥厚且略呈菱狀四方形或五角形,鱗臍中央有一鈍尖。種子連翅長約1.5~2公分。
二葉松新鮮邊材呈淡黃白色,木質線極細小、不明顯,邊心材區分明顯,心材顏色較深呈黃紅褐色,年輪窄而明顯,具橫向樹脂溝,有樹脂香

獨立山百年老樹"二葉松"
臺灣二葉松老樹,樹齡已超過百歲,據說當年修築鐵道的人員,有感於樹木的珍貴稀少,
刻意避開此樹以修築鐵路。其崢嶸高大的樹型,是鐵道上顯眼的自然地標。

前面就是獨立山有名的愛玉阿嬤了
旁邊還有販賣山上居民自行種植的蔬果
很多山友來到這裡順道買些蔬果在到上面的奉天岩炊煮享用呢!

獨立山登山步道導引圖

繼續往奉天岩的方向往上爬囉!

蛇莓
名稱 : 蛇莓
別稱 : 蛇波(台灣)、蛇泡草、蛇盤草、蛇果草、龍吐珠、寶珠草、三匹風、三葉莓、地楊梅
學名 : Duchesnea indica
分佈 : 生於山坡草叢、田邊及路旁。
分類 : 薔薇科蛇莓屬植物
型態 : 多年生草本,有長匍匐莖,長可達1公尺,全體被白色絹毛。三出複葉基生或互生,有長柄,柄長5~8cm,基部有2枚廣披針形托葉;小葉菱狀卵形,長1.5~3cm,寬1.2~2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圓齒牙,兩面散生柔毛或上面近無毛。春末開花,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甚長,可達5.5cm;花萼2輪,內輪萼片5,較小,廣披針形,外輪萼片較寬,先端3淺裂;花冠黃色,直徑約1.2~1.8cm,花瓣5,寬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數。
用途 : 感冒發熱,咳嗽,小兒高熱驚風,咽喉腫痛,白喉,黃疸型肝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月經過多;外用治腮腺炎,毒蛇咬傷,眼結膜炎,疔瘡腫毒,帶狀疱疹,濕疹。亦可試治癌症。生食或製果醬。
花期 : 全年

附近有很多的山產餐廳可供上山來的遊客用餐喔!
放假日攜家帶眷或是呼朋引伴一同來此逍遙一下也是人生一大樂事耶!

紫花酢漿草
紫花酢漿草生長在庭園、路旁、安全島、荒地及花盆、花圃中,經常成群繁生,讓人歎為觀止。
它沒有明顯的莖,葉子直接自根際長出,葉柄細長,葉片由三小葉組成,偶而會出現突變的四小葉個體,俗稱「幸運草」。
花期自十二月至翌年六、七月,尤以三、四月間開得最多最旺。雖然花束眾多,但是說也奇怪,居然每一朵多為不孕性,奧秘究竟在哪裡,值得進一步探究。
儘管果實闕如,無法進行有性繁殖,但是肥大的主根上方,卻生有多數細小的鱗莖,每一小鱗莖都可獨立長成一株幼苗,難怪族群日益壯大,個體多的難以想像。
紫花酢漿草屬於酢漿草科,酢漿草屬。多年生草本,無明顯的莖,但鱗莖發達,且鱗莖外圍有紅褐色的鱗片保護著。
葉根生,成叢生狀,具長柄,小葉三片,倒心形,花粉紅色,在總梗上排列成繖形花序。
花萼與花瓣均為五片,雄蕊十枚,五長五短,不結果,別稱紫花酢漿草、大本鹽酸子草。
紫花酢漿草是植物童玩的上等材料,將葉子自葉柄基部摘下,小心剝去外皮,兩兩從葉片處交纏在一起,即可進行拉鉤遊戲,誰先拉斷就算輸。
玩法雖然簡單,卻充滿喜感,而且老少咸宜,材料無虞匱乏。
它的花可以炒食或摻入麵糊中油炸,葉片可鹽漬成小菜,主根洗淨去皮後則可生吃、煮湯或炒肉絲等,妙用多多。

黃花酢漿草
酢漿草科,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有走莖,葉互生,由葉3片小葉所組成,小葉倒心狀,花黃色,花萼、花瓣各5片,雄蕊10枚,子房下位,5室,花柱5枚,果實為縱裂之蒴果,密佈細毛,圓筒狀,長約1.5公分,成熟時具有彈性。產於全省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庭園、路旁、田邊及山邊均甚為常見。
黃花酢漿草和紫花酢漿草的葉子在夜間都有下垂閉合的現象,此即「睡眠運動」。其機制與光線及水的流動有關,如果白天因與、太陽不露臉,夜間的「睡眠運動」必將持續下去。
黃花酢漿草的蒴果成熟之後,會因果皮乾燥而自動裂開,將種子彈出數公分之外。將果實輕握在手掌心,慢慢握緊拳頭,即可感受那彈裂的力量,是一種有趣的童玩。

來到1.8K的里程標示處

看到山上的民居雖然簡單樸實甚至是有點簡陋
不過卻能擁有青山綠水相伴
還真是令我這個在城市久待的人不禁心生羨慕啊!

10:47來到紅南坑奉天岩
奉天岩是紅南坑居民的信仰中心,供奉觀音,香火鼎盛,
廟方在此提供免費的茶具和炊具供民眾簡易烹煮及茗茶,
只要自備茶葉就可以在這裡悠閒的品茗賞景。

紫葉酢漿草
酢漿草通常都認為是野草。屬於農家要拔除的雜草,但是,紫葉酢漿草是外來草本觀賞植物。
紫葉酢漿草原產於南美洲,屬於酢漿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12-30公分(光線充足植株會較矮小),地下部有鱗莖,鱗莖會不斷增生。葉叢生於基部,為掌狀複葉,由三片小葉組成,小葉倒三角形或倒箭形,紫紅色,部分葉片有紫黑色斑塊。幾乎全年都會開粉紅色小花,每朵小花的壽命只有一天,如遇陰雨天,小花只含苞但不會開放。酢漿草另一個有趣現象是,晚上會有睡眠運動,葉片會聚合後下垂,直到隔天早上再張開。
繁殖
多是以分株法或鱗莖繁殖為主。春到夏季都可進行分株,將成叢的紫葉酢漿草,從盆中取出,分成數等份後,再分別種入盆中。鱗莖繁殖可以得到較多的小苗,需等到花期過後,將鱗莖從土中挖出,並將鱗莖分成每1.5公分一段,每盆可種入數段鱗莖,約1週後即會發芽。

細纍子草
細纍子草 Bothriospermum zeylanicum (J. Jacq.) Druce
科屬別:紫草科 細纍子草屬
簡誌描述: 屬特徵:一至二年生草本。花單生,但在植物上部常成有葉的總狀花序。花瓣5,喉部具鱗片;小堅果瘤狀。種特徵:匍匐性草本;全株被剛匐毛,葉毛基部有鈣化細胞。葉卵形至披針形,短於6 cm,邊緣微波狀。花瓣淺藍色或白色。
分布: 全島低海拔平野。

細纍子草
別名:細蕊子草、細疊子草、鬼點燈、柔弱班種草
分佈:台灣全島低海拔平野。宜蘭、台北、台中、新竹、嘉義、台南,平地、田野、路旁。
用途:1.園藝觀賞用:切花、盆栽、庭院露地栽培。2.藥用:性味:全草:微苦、澀、平,有小苦。效用:全草:止咳,止血。治咳嗽,吐血。
特性:一至二年生草本,莖匍匐或斜上,分枝多,全株具短剛毛。葉互生,兩面皆粗糙,葉毛基部有鈣化細胞,無柄或具短柄,長橢圓形或橢圓形,2~4 公分,邊緣微波狀,全緣。聚繖花序,腋生,花單生,但在植物上部常成有葉的總狀花序,具小花梗,花基具葉狀苞片,花瓣 5,喉部具鱗片,花瓣淺藍色或白色。堅果小,瘤狀,橢圓形,灰褐色,果的剛毛不具倒鉤。

奉天岩旁有一通往大巃頂的步道

往大巃頂的距離1.55K

看了看時間還很早!加上個人也沒打算在奉天岩煮東西吃
所以也就選擇繼續來去大巃頂看看吧!

奉天岩又名紅南坑廟,據說已有240年歷史,廟內侍奉觀世音,
廟內還體貼準備桌椅、炊煮用具,瓦斯,冰箱…等,
也無怪乎一到假日中午,奉天岩前廣場如同辦桌場地一般!

在以前從梅山鄉的太平(舊稱大坪)到竹崎鄉的紅南坑並沒有道路相通,也就只能走這條大巃頂古道了。

充滿歲月的痕跡的老竹管屋
古老的建築逝去的歲月

剛剛走錯岔路所以退回接上大巃頂步道

高聳的檳榔樹

步道就穿梭在檳榔園
一支支的檳榔樹構化成一幅充滿線條的美感

往上爬升回頭眺望遠處山巒

這段沒有林蔭遮蔽的路段加上都是上坡階梯
雖然現在還算是冬季也是走得汗流滿面

來到0.5K處的里程直指標

好不容易見到路邊的一棵大樹
趕緊停下來擦個汗喝口水真好!

抬頭往上望去
想起先前有人說到上大巃頂的階梯很硬有得走喔!

看了一下指標(往大巃頂還有940公尺)

真是晴空萬里艷陽高照啊!

看到左側路旁出現單軌鐵道判斷應為運送農機具之用的吧!

單軌搬運車與步道平行很有趣

盛開的山櫻花

農民們為了克服地形搬運農作物可是煞費苦心
人們的智慧總是讓人不得不佩服呢!

往阿里山山脈方向望去突然見到遠方白雪蓋頂
心想那不是玉山山脈嗎?
真是興奮與激動啊!!

總算來到林蔭處
而林相也不再是檳榔樹了

路旁的指標

一處休憩木椅
汗流浹背走走停停
正好藉此休息一會在喝口水囉!

休息夠了當然是繼續再上囉!

來到1K的里程標示處

往上經過一處的竹林隧道
竹林給人有一種脫俗的感覺
古人說:人無竹則俗!!
是不是這樣呢?

來到距離大巃頂尚有500公尺處
再加把勁吧!快要到囉!

旁邊的岔路指標(往太平20分鐘)
改天可以安排走一走喔!

倒地蜈蚣
名稱:倒地蜈蚣
科名:玄蔘科
別稱:釘地蜈蚣
學名:Torenia concolor Lindl. var.formosana
特色:一年生匍匐性草木,莖多分枝,具 4 稜,葉卵形或卵狀心形,銳頭,粗鋸齒緣,具柄。四季開藍紫花,腋生,總狀花序或單生。唇形花,下唇較大,逤朔果。原野多自生。
用途:全草 可用為消炎、解熱、治中暑、痢疾、瘡癤、傷風、筋骨痛等。全草加大疔壙、白花草、魚腥草水煎服壙,解熱。加烏臼葉、紅骨蛇水煎服中暑。全草搗爛敷瘡癤、指邊疔、飛蛇。加水金英、哈哼花煎服能消炎解熱。與一葉劍同搗爛敷腋下疔(淋巴腺腫)。據記載尚能治小兒食慾不振結核病等。

倒地蜈蚣
別名:釘地蜈蚣、過路蜈蚣、蜈蚣草、四角銅鐘、不忘你
藥材名:釘地蜈蚣
學名:Torenia concolor Lindley var. formosana Yamazaki
英文名:Taiwan wishbone flower; Wishbone plant
異名:Torenia concolor Lindl.
科屬: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倒地蜈蚣屬。
分布:中國大陸南部,向南延伸至印度等地區。台灣海拔400~2500公尺之山野間。
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匍匐性。莖纖細,方形有四稜多分枝,莖節下生根,故能貼地而生,抓地力強。葉對生卵型或卵狀心形,銳頭,粗鋸齒緣,具柄。四季開藍紫花,總狀花序單生、腋出或頂生,花梗較葉長。萼筒狀、唇形,上唇二淺裂,下唇三裂。蒴果長橢圓形,成熟時自動裂開。
藥用部分:全草。
性味:性微寒、味甘酸微苦,無毒。
歸經:入心、腎、脾三經。
用途:全草消炎解熱、解毒消腫、利尿。主治中暑、痢疾、瘡癤、傷風、筋骨痛、火燙傷、口腔炎、高血壓、流鼻血、肺炎、腸胃炎、皮膚病、關節炎,肝炎等。乾品1~3錢。鮮品3錢~1兩。
方例:
1.消炎解熱:釘地蜈蚣,小金英、抱壁蟑螂等量煎服。
2.治甲邊疔:倒地蜈蚣、一葉劍搗敷患處。
3.口腔發炎:水煎服。
4.瘡癤、指邊疔、飛蛇:以鮮草搗敷患處。
5.治甲邊疔種、疔瘡:取倒地蜈蚣、水丁香心葉、六腳英心葉、筍筒菜、三角別、生半夏等量,搗爛調鹽巴敷患處。
禁忌:虛寒無火及胃寒者慎用。

想到就快到達目的地了
相對的腳步也就輕鬆了許多!

往四大天王山的方向望去
真是漂亮啊!美麗的山嵐!

一層層的山巒在山嵐雲海中若隱若現
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美感!

厚實的雲海是種美
而薄如細紗般的雲海也是另一種美啊!!

透過樹梢望過去前方是太平地區的二尖山

蔓黃菀

蔓黃菀

山頂稜線之桂竹林

蔓黃菀

哈哈!距離剩下390公尺了
還真有點想乾脆用跑步的呢!

走在稜線上平坦路段不知不覺也就跟著跨大步伐

經過一處容易土石崩塌的路段
不過岩壁上的植物仍舊努力伸出樹根拼命抓住每一把能抓住的泥土

往太平方向眺望
真是我見青山多嫵媚!

台灣菫菜
台灣菫菜:學名Viola formosana Hayata var. formosana Viola tozanensis Hayata。是菫菜科,菫菜屬台灣特有種匍匐草本植物,產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具走莖,節上生根並密生蓮座狀葉。單葉,互生,闊心形至圓形,先端銳尖至圓或鈍,圓齒緣,下表面灰綠色或紫綠色;葉柄長1 -10 cm ;托葉披針形,先端具緣毛,兩側具緣毛或呈剪裂狀,近離生。花瓣5枚,卵狀楔形,底部中央者常較大且具距,紫色至近白色帶暗條紋,單生於葉腋,兩性,左右對稱;雄蕊5枚,相互緊靠圍繞子房,上方花藥具膜質附屬物,下方2花藥常具距;子房上位,3心皮,1室。萼片5枚,宿存,披針形。蒴果,3瓣裂。球形至橢圓形。

台灣菫菜
它是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下的隱士,無論花型或整體形象,都值得你好好的端詳

好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入目的是一大片的高山茶園

大巃頂茶園的視野很棒!

另一山頭是太平那邊的二尖山

有一條長長的鋼索!應該是農民架設的流籠用於運送茶葉的吧!!

旁邊的流籠,研判應為運送茶葉或物品之用,
不過光是由上往下約70度的斜坡就讓人腳底是一陣冰涼!!
所以當我們在家安心享用許多的農產品時
可曾想到那可是許許多多農民辛勤的結晶喔!!

大巃頂前的梯形茶園

由大巃頂遠望群峰

大巃頂是嘉義梅山鄉太平村的重要種茶區,台灣產茶最優質的地點-阿里山的茶也多是來自於此。

歡迎大家來這裡呼吸清新的空氣,感受茶園遼闊的視覺享受,來一趟這裡享受山中無歲月的自在體驗!!




好啦!看那雲海美景看到有點發呆了
一旁又有一群山友擦身而過
趕緊繼續跟上吧!!

遠處太平山上的電訊發射台清悉可見

里程標註(由奉天岩到這裡已經走了1.5公里了)

眼前茶園的另一端出現民宅
大巃頂終於到了!

鼠麴草
草名:鼠麴草
別名:清明草、佛耳草、黃花鼠麴
科別:菊花
效能:袪瘀、鎮咳、止喘、降壓
主治:高血壓、氣喘、支氣管炎、潰瘍

鼠麴草
一年生草本,高15~40公分,全體密被白色綿毛,葉匙形或倒披針形,頭狀花金黃色,全部由管狀花所構成,所有頭狀花密集成繖房狀;瘦果長橢圓形,具黃白色冠毛。 鼠麴草的嫩葉及幼苗可以用來做糯米草餅,在中藥上,它也是一種鎮咳、袪痰藥,可以治氣喘、高血壓、胃潰瘍及支氣管炎。

回頭遙望剛剛在茶園所見到的朦朧雲海!

11:52上來到大巃頂上的民居(大巃頂觀光茶園休閒民宿)
大巃頂上住家主人的心境(如牆提字)

海芋
海芋為多年生球根花卉的俗名,是由六種原生在非洲中南部的天南星科(Araceae)馬蹄蓮屬(Zantedeschia)植物所改良而來,故也稱之馬蹄蓮。海芋經多年的人工栽培及品種改良,依生長習性及植物特徵主要分成白花海芋及彩色海芋。
海芋植株最明顯的特徵是其花序具有明顯的佛焰苞,在佛焰苞內肉穗花序的花小而不明顯,是藉由蒼蠅傳粉,隨著種子發育而形成漿果。彩色海芋可使用種子或塊莖來繁殖,種子繁殖僅使用在品種改良的用途,最主要的繁殖方法還是採用塊莖或根莖分割法,通常在休眠期行之。

海芋
白花海芋是由原生在南非好望角的原生種Z. aethiopica改良而來,生育習性強健,喜生長在潮濕多水之處,在冷涼的環境下生長良好,在植物形態方面,具有白色佛焰苞,漿果成熟時由綠轉黃且產生黏液。在台灣陽明山竹子湖的白花海芋最負盛名,在盛花期開放給遊客賞花採花,成為大台北地區熱門旅遊景點。

大巃頂上的幾座不鏽鋼大水塔,海拔高度1190公尺
一旁有指標指出可以往太平喔!

大巃頂上往北可鳥瞰太平村聚落及太平山山脈。

太平知名廟宇「三元宮」清楚可辨

大巃頂觀光茶園休閒民宿除了民宿外另有餐廳你也可以在此地訂桌用餐
嚐嚐老闆娘的手藝菜全是大巃頂自家的*開心農場*所生產有機安全可口請安心喔!

東可望阿里山群峰西接觀音石山,阿拔泉山

後方大塔山及更遠處積雪的玉山山脈喔!!

南可眺金獅山、大坑山、四大天王山

能夠站在山巔欣賞如此的山巒雲海美景
心中還真的是很感動很滿足啊!!辛苦沒白費!!

一片綠意盎然的金萱茶園、視野極其遼闊!

大巃頂標高約1190M,山頂無基石,全為茶園,周圍又沒有其他山嶺遮掩,因此展望極佳,可以向東覽望阿里山系諸山、瑞里大崩壁,向西視線漫過大平山俯瞰雲嘉平原。目前大巃頂上有一間民宿,假日並提供泡茶及簡單餐食喔!!

大巃頂全景圖1

大巃頂全景圖2

歡迎大家來這裡呼吸清新的空氣,感受茶園遼闊的視覺享受,來一趟這裡享受山中無歲月的自在體驗!!

見到滿山遍野的綠色茶園
縱使站在這裡未能親口品茗
但是光是沉浸在茶園裡都可以感受到濃濃的茶香啊!!

大巃頂全景圖3

大巃頂全景圖4

幾乎毫無遮蔽的360度展望,簡直是好得沒話說。

12:00看了看時間也該是下山的時候了
抱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下次再見囉!!

茶園旁的太師椅!很有特色

路邊的小米菊

12:07肚子有點餓停了
所以下來吃個三明治喝口水再上路

在經過大巃頂梯形茶園時在看一下山嵐雲海

朦朦朧朧的山巒很像仙境

很想就此停下來不走了!真是太迷人了!

隨著中午時分氣溫升高
山嵐雲海也慢慢往上漂浮了

太平聚落今天的天氣實在很不錯
記得每一回上到太平總是遇到大霧瀰漫的天氣
還真是有點作弄我啊!!

風吹雲起是不是這樣子呢?
好像風兒不經意的吹起一片棉絮一般!

山谷裡的山嵐雲海升起
再晚一點雲霧可就到這裡了

好啦!乖乖下山啦!別光顧看雲海美景
若不小心摔下去的話可是沒人管的啊!

話才說完突然腦袋就撞到橫在路中央的樹幹了
還好沒有撞得太用力!!摸著額頭回頭看一下那樹幹
自己都覺得好笑啊!!真是的

鵝兒腸
學名: Stellaria aquatica
別名: 雞腸草、牛繁縷、水繁縷
型態特徵: 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大小可至30公分以上。它的花期約為1-4個月,著生位置為頂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被萼片5枚,有毛;花朵只有一公分大小,為5片白色的花瓣,剎見時會誤為十片,原為每一花瓣的先端有二深裂,故有10片的誤視。
花莖長1.5~2公分,有密腺毛。雄蕊10枚,花藥橘黃色。果實為蒴果,卵圓形。種子球形,鏽褐色。莖匍匐性,有腺毛,全株柔嫩多汁,圓柱形。葉為對生,卵狀心形,無毛,莖上方之葉片無柄,下方葉片有長柄,1.5~2公分長,有毛,葉緣波浪狀。和小葉灰藋一樣,鵝兒腸也是休耕農田、菜圃的主角之一,同樣是美味的野菜和民間常用的藥草

瓦葦
別名:七星草、金星草、骨牌草
科屬別:水龍骨科 瓦葦屬
型態特徵:著生性蕨類。根莖短匍匐狀,被有黑褐色的鱗片、中間深色不透明。葉為全緣之單葉,叢生其上,葉片長橢圓形,革質。孢子囊群圓形,幼時披覆盾形鱗片,在葉脈兩側各排成一行,且集中在葉片的上半段。
用途:藥用

又下來到那整片的檳榔園了

路旁盛開的杜鵑花!我很納悶杜鵑不是三月才開放嗎?
季節氣候都有點亂掉了!人們還能視若無睹嗎?

下來到奉天岩時沒有多作停留
所以繼續下山(中午時分奉天岩用餐泡茶的人有如潮水熱鬧非凡)

13:01下來到獨立山鐵道交會處
來去愛玉阿嬤那裡吃碗愛玉吧!!
當爬山爬得汗流浹背疲憊不堪的時候
停下來吃碗愛玉休息一下可是很不錯的喔!!

吃完了愛玉後心滿意足的繼續下山囉!!

下山的腳步總是輕鬆的
想到上山時一步一步賣力往上跨
苦盡甘來就是爬山最好的寫照啊!!

獨立山螺旋狀路線
阿里山森林鐵路,行經陡峭山嶂,為了讓火車順利爬山,鐵路設計城折返式之「之」字形,火車以後推前拉方式,逐步爬升阿里山,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工程,正是阿里山鐵路享譽國際的主因。

獨立山螺旋狀路線是出自於誰之手?有一說可能源自策劃阿里山林業開發的琴山河合博士;
又有一說:日本工程師正為鋪設完樟腦寮車站後,因遭前方獨立山阻擋無法循正常坡度爬昇而苦惱不已,有一天吃午飯時,台灣工人正在看一隻蝸牛的形狀激發靈感,
於是持之向日本工程師建議,仿蝸牛殼形狀採螺旋式舖設鐵道向上,工程師頓悟,採納之,也因此才能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螺旋狀登山鐵道。

往下再看樟腦寮時已經是有點迷濛了
山谷裡的山嵐已經昇起囉!

透過林梢處看到的是獨立山的第二迴旋處


枯水期僅剩下苟延殘喘的細小水流
若是在豐水期時可是能見到瀑布景觀喔!

獨立山國家步道前身為獨立山古道,
是清朝時期出入獨立山的唯一道路,
從嘉義縣竹崎鄉松腳經樟腦寮、獨立山區紅南坑到梅山太坪,
是居民運送山下日常必需物品至山區的路徑!

底下就是樟腦寮車站旁邊23K處鐵道
那就表示快到樟腦寮了!

獨立山早期盛產紅楠木和樟木,但是交通相當不方便,山徑蜿蜒崎嶇,
直到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為了有效的控管山區的原住民,便在這裡開設警備道路,以便採取阿里山的木材資源,
興建了阿里山鐵路,取代原有古道的運送功能,使得古道逐漸沒落;
在近年由於國人旅遊興盛,在當地單位的規劃下,終於將昔日的獨立山古道規劃成獨立山國家步道,
納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中,讓國人體驗獨立山的山林之美。

獨立山並非險峻的高山,只要準備簡單的登山裝備即可。

新蓋的民居整理的很漂亮的自家花園

13:42下來到樟腦寮車站
見到許許多多的遊客悠遊其中
而我也順道來去車站旁的公廁洗把臉啦!

樟腦寮車站旁的百年樟樹蒼翠蓊鬱
尤其在午後的陽光照耀下更顯得迷人

再回望一下樟腦寮車站
下次再見囉!

來!幫百年樟樹拍張美美的相片吧!

很是喜歡這張相片的感覺!
自己稱讚一下自己囉!

樟腦寮車站軌道呈X形的折返線

路邊還是停滿了車輛
難得的艷陽天上山的遊客絡繹不絕

一路停放的車輛
蔓延好長的距離啊!
還是騎車方便不必跟人家搶停車位
OK!也該下山囉!

數大就是美
整片的非洲鳳仙花海看起來真美
就連騎車下山的我也都忍不住停了下來欣賞一番

14:07下來到山下
突然看到一旁有一指標"安靖古道"
既然是古道當然誘人
看了看時間還早所以就決定來去探一探囉!

順著路蜿蜒再度上山
沿途路標清楚
又見到鐵道與之交會
繼續朝著目標再上!

14:16來到了安靖古道登山口
先來看一看導覽圖
安靖古道,於中華民國六十一年七月完工。古道是由石階一階一階鋪成的,石頭乃是古石,從溪裡面撿起來,再加以鑿碎而製成的。
此古道是竹崎鄉的鹹菜甕及安靖村的居民通往梅仔坑的古道,鹹菜甕的居民越過觀音石山(海拔 1019公尺)的山腰,經詔安寮、坑仔、柿子寮、南靖抵梅仔坑,全長約10公里。

這裡就是"安靖古道"的登山口
大紅色的拱門洋溢著過年的喜慶
似乎歡迎我這外地來的訪客啊!

步道旁的"錦福宮"
初來乍到當然免不了也雙手合十祈求上山平安囉!

14:20準備妥當後
開始上路了

經由民居旁的水泥道路行走
隨時得注意沿途登山隊所綁在樹上的登山布條
才不至於走錯路
剛剛也遇到一位村民老阿伯問我是獨自來爬山嗎?
我笑著跟老阿伯打聲招呼問道上山會不會很久?
老阿伯說要爬到山頂上的高壓電塔再下去
原來是要上上下下就對了!
既來之則安之吧!

安靖村地理位置:本村位於梅山鄉中央部分淺山區的最南端,北接半天村,東鄰太平村,南接竹崎鄉,西鄰大南村。
沿革: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屬於嘉義知縣「打貓東頂堡」。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官方行政權力到達,本村屬「南勢坑區」;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年),日本統治台灣,本村納入大草埔庄南靖寮。民國九年(西元1920年),梅仔坑區改設小梅庄,本村屬大草埔第三保;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十月,台灣光復,改名為安靖村迄今。

安靖村人口及面積:人口約1100人,面積4.02平方公里。
包含聚落及小地名:本村包含南靖寮、樟普寮、詔安寮、錦湖腳、水井仔等五個聚落;及柿仔寮、湖底、坑仔坪等三個散居部落;另有小地名水波林一處。
人文特色:安靖國小、漳武宮、真武宮、百年古梅、古厝及老龍眼樹等。已故的書法家吳萬哲先生為安靖村人,其子也是書法家的吳朝熙先生克紹其裘,今仍定居在本村柿子寮故居。
產業特色:檳榔為主、蘭花及龍眼等。
觀光景點:位於樟普寮的百年古梅遠近馳名,老龍眼樹也有不少,三合院古厝有多處,安靖古道適合登山健行。

飛揚草
Asthma plant, Garden spurge
Chamaesyce hirta (L.) Millsp.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or Spurge family
斑地錦 C. maculata
分布:原產熱帶地區。分布於田邊、路邊、草坪,荒廢地。
形態特徵:草本,半匍伏至直立生長,莖綠色或部份呈紅色,明顯被毛。單葉對生,披針卵形,1.5-5公分長,0.8-1.5公分寬,先端銳,葉緣細鋸齒狀;花序腋生, 為典型的大戟花序(也就是一總苞,圍住單一朵頂生的雌花和通常5群的雄花);蒴果。

沿著水泥產業道路陡上
來到岔路處(取左側行)

看到石頭階梯
再看到綁在檳榔樹上的登山布條
當然就是準備爬石階囉!

覺得在鄉下每個村落裡,都該有類似像這樣的一個地方,鮮為人知,擁有些私密味道的後山觀景小樂園。

滿山滿谷的檳榔樹
這是安靖村的農業特色之一

據資料查詢知道梅山鄉的安靖古道,是在一大片檳榔園裡的私密通道,也是攀木蜥蜴的生活場地。
有機會可以深度來探訪喔!

矗立在步道兩側的巨石

14:30來到錦湖亭
錦湖亭,旁邊有一「詔安寮莊石公山」石碑,此碑係清光緒12年西元1887年時期所立,
係詔安寮廟產界址,刻於大石頭頂端之上,更增添此條古道的古蹟文化與歷史價值。

由於第一次來到安靖古道對路況不熟
所以並沒有多作停留繼續上行

石投階梯走上來與水泥產業道路交會
再看到前方的石階旁的登山布條
又要再爬石階囉!

午後的陽光好燦爛
不斷的爬著階梯還真是讓人汗流浹背

不斷在檳榔樹中穿梭而上的石階
想一想先民在古道裡來來往往真是辛苦啊!
如果是在炎炎夏日那可真是苦不堪言呢!

台灣崖爬藤
台灣崖爬藤(Tetrastigma umbellatum(Hemsl.)Nakai)同為葡萄科(Vitaceae)的成員,是楠溪永久樣區中地面最為常見的一種蔓藤植物。
它剛冒出土面時,一般自以為認識它的人可能會不認識它,因為此時它的子葉與正常葉完全不同,子葉的形狀為寬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有明顯的三出脈,邊緣平滑無鋸齒,而後它的第一片葉子由2片子葉中間長了出來。咦?怎麼是5片葉子呢?原來它的葉子主要是由5片小葉構成的掌狀複葉,每片小葉幾近沒有葉柄。中間小葉的葉形近菱形或倒卵形,先端有時會迤長成尾巴狀,而左右的小葉互相對稱,形狀略歪曲,近似倒卵至長橢圓形。葉脈為羽狀脈,葉緣為鋸齒緣,且鋸齒尖端偶會突出一根剛毛,整片複葉通常會向上反捲。
記得剛在森林中見到它爬在大樹上時,還以為它是生長出不定根固著在樹上,誰知它是利用捲鬚來攀附在植物體上,但是它的小小捲鬚要如何纏繞在大樹幹上呢?想太多了,其實它纏繞的是一些地衣、突出的樹皮、枯枝、或是其他的蔓藤植物。初長莖條為綠色或紅色。
它的花朵絕對會令人有驚豔的感覺,20朵左右的粉紅色小花,放射狀地長在總梗上,花瓣4枚外彎,雄蕊則由花瓣與中間花盤連接處長出。花盤呈圓形,花柱底膨大的子房呈綠色,頂端四裂的柱頭呈粉紅色,顏色的搭配很搶眼喔!5月初開花,6月底已結果纍纍。果實是卵圓形肉質的漿果,成熟時由綠轉紅色,最終會變成黑色,它的顏色變化是由朝向上方陽光照射處開始,並非由果梗或果實先端開始。

又來到與水泥產業道路交會
陽光打在檳榔樹閃閃發亮
其實也是很有美感的

不過看到無窮無盡的階梯可就有點浪漫不起來了
今天從獨立山步道到大巃頂步道再到現在的"安靖古道"
我都算不清到底走了多少階的階梯了
今晚回到家一定很好入眠

看到上方一棵盤根錯結的老樹搭上木板涼亭,這樣古意詩情的畫面,竟是出現在一片檳榔園裡?這倒也挺也趣滴。

一路爬上來不見任何人影
看來這條古道還真冷門啊!

又陡又無止盡的階梯
邊走邊喘氣邊擦汗還真有點苦不堪言啊!
也只有走幾步就停一下囉!

14:48又來到一處架高的平台處(巨樹區)
巨木群:在步道的中途,有一塊區域長了不少的巨木,有的樹高大挺拔,有的樹奇形怪狀,各有獨自的特色。

過了巨木區往上的階梯舖滿落葉
看起來有點荒涼還好陽光普照還不至於嚇人
既然都上到這裡了只有硬著頭皮繼續再上囉!

14:51喘著氣來到錦湖山觀景台涼亭了

立於顛丘坐在涼亭裡,千山萬壑,皆在腳下,遙望嘉義,是也還真不錯!
只是今天像有一層薄紗罩在上空!真是可惜啊!
否則相信在這裡欣賞晚霞雲彩或是燈影閃爍的夜景,盡入眼中那肯定非常棒喔!

飄渺虛無的山景有種矇矓美

由涼亭往上望去高壓電塔還在前方
想起剛才老阿伯說的話
那就是表示我還必須往那兒走就對了

錦湖古道介紹說明
錦湖古道是安靖古道的支線,由柿子寮經詔安寮、錦湖(禁湖)到竹崎鄉緞繻村的鹽菜甕(上甕),全程約2 k,
係早期清末時期先民由鹽菜甕出入梅山販賣農作物及購買民生物資的重要路徑,甚至日據時期,這段路仍被整修過。
民國70年代,產業道路的開闢,及機械化交通工具漸漸普及,加上梅山青果合作社解散,先民才改至竹崎出入,
古道隨之被遺忘,部份路段甚至被水泥產業道路覆蓋,因而古道呈現斷斷續續的現象。
民國90年,梅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耀相倡導汗路生態文化,委派林忠柚先生規劃以古道為軸之健行路線,並向嘉義縣政府社會局申請921地震災區永續經營就業人口,僱用工人修護古道,以期汗路、休閒、健行與觀光結合,
探勘中於現在的「錦湖亭」旁發現「詔安寮莊石公山」石碑,此碑係清光緒12年西元1887年時期所立,係詔安寮廟產界址,刻於大石頭頂端之上,更增添此條古道的古蹟文化與歷史價值。
更在地方人士熱心助力下,於「錦湖亭」東側200 m處修築一條支線聯絡樟普寮與觀音石山長300 m落差130 m,這條路線最令人驚訝的發現很多棵巨木,一棵非常有藝術造型的大榕樹、本土種大型欒樹及高大樹種,更有一大片咬人狗,以及海底化石珊瑚礁,非常具有教育知性的一條健行步道

看了錦湖古道解說,才知道錦湖古道為安靖古道的支線
那還是繼續再上路吧!

好不容易爬上階梯的末端接上水泥產業道路
左前方入目的不就是老阿伯說的高壓電塔嗎?

往巨石的箭頭指標
當然還是要順著走來去看看囉!

由水泥產業道路上往旁邊望去
一重重的山巒近在腳底下
視野很不錯喔!若是沒有薄霧壟罩的話!

來到往下走的階梯
這就是老阿伯說的爬上來再爬下去吧!

前方已經可以看到太平36彎上的雲海大飯店了

15:03經過高壓電塔,旁邊有一座觀景平台
來去觀景平台小歇一下喝口水吧!

站在觀景平台延著高壓電線望去就是太平的方向

休息了一下後
繼續順著石頭階梯走吧!

哇!呈現"之"字形的下降石階還真陡啊!

看著像一條長蛇般蜿蜒而下的石階很美
不過再想到待會要再循原路爬上來時!
心中還真有點哭笑不得啊!

陡峭的山坡種滿了滿山滿谷的檳榔樹與巨石羅列其中

步道旁看到一顆造型頗為突出的巨石

一路都是在檳榔園裡陡下

哈哈!看到底下的產業道路了

不知道是何名稱的山
只覺得那滿佈的檳榔樹氣勢壯觀好不嚇人啊!
數大也是美啊!哭笑不得!

15:12下來到安靖古道的另一端了

另一端步道口旁有許許多多的巨大石塊
一路爬了數不清的階梯真的好累
顧不得形象反正也沒半個人就直接躺在地上休息一下囉!!

15:19休息一下也夠了該繼續往回走囉!
再看一下這端的安靖古道石碑!出發!

面對的又是無止盡的回程階梯

哈哈!有點想哭啊!真是陡峭啊!
不過開滿遍野的非洲鳳仙還真是好看呢!

一路上喘著氣哭爹喊娘
過了高壓電塔來到稜線上的水泥產業道

看到平坦的道路好感動喔!
暖暖的午後冬陽照在身上更是讓人覺得幸福

又見到石階梯了
不過這裡開始就都是往下的階梯
雖然下山對膝蓋是比較損
不過有戴護膝保護所以還是很開心啦!

15:40下來到觀景涼亭(涼亭旁有咾咕石)
咾咕石:咾咕石就是海底的珊瑚礁石,在澎湖地區被拿來當房屋和圍牆的建材。
為什麼在山上會出現這種海裡的東西呢?因為台灣島是由板塊擠壓運動從海底冒出來的,
因此原本在海底的東西隨著台灣島的上升而出現在陸地上。

龍船花
學名:Clerodendrum paiculatum L.
科別:馬鞭草科
別名:發瘋花
龍船花屬於馬鞭草科的小灌木,大陸地區大多在端午龍舟競渡時節開花,所以它才被稱為「龍船花」。植株的高度大約是1~2公尺左右。小枝四稜形;葉子有長柄,廣卵形至卵狀心形,三至五淺裂,長15~21公分,葉端尖瑞,掌狀脈五至七條,葉基心形或近圓形,全緣或細鋸齒緣;春末至深秋間開花。大形圓錐花序頂生,全體呈深紅色,花梗基部有線狀苞片;花萼深裂,花冠不整齊,五裂;雄蕊四枚,約為花冠筒的兩倍長,這種特長的雄蕊,在其他花朵很少見,也是它最大的特色;核果近乎球形,徑約7mm,成熟後是墨綠色。
龍船花深綠色的大葉子,火紅色的花,很容易辨認。果實成熟後種子掉落,便在附近發芽,因此龍船花常成群生長。它深紅或潔白的花朵很吸引人,可是台灣民間傳說卻認為它是一種很不吉祥的「發瘋花」,因此園藝栽培不多,深怕種了會發瘋。 龍船花全草都可以入藥。具有清熱消炎、利尿解毒、袪風利濕、調經去帶的功效喔。

15:43下來到巨木區平台

平台前方有棵大欒樹
沒有多作停留繼續下山囉!

竹林的落葉散落在階梯
行走中聽著微風吹著竹林嘎嘎作響
聽著大自然的音樂伴著汗水(絕配)

合果芋
‧植物名稱 合果芋
‧別名 綠精靈、白斑葉、白蝴蝶
‧英文名 arrow-head vine
‧學名 Syngonium podophyllum
‧科別 天南星科
‧原產地 熱帶美洲、墨西哥、哥斯大黎加
‧用途 室內綠化
‧型態描述 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葉型會隨著植株的年老而改變。年輕的植株,新葉
會長成戟型或箭頭型,而年老的植株,其新生葉片會變成三裂到五裂的模
樣,但其實是同一種植物。
‧生長環境 合果芋喜歡高溫多溼的環境,且耐陰性佳,室內即可生長。合果芋不能適
應太強的日光,夏季要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永靖古道不斷穿梭在檳榔園之中
偶而與水泥產業道路交會

刺蓼
多年生草本植物 莖蔓延或上升 可長達1~3米 四棱形 有倒生鉤刺
葉有長柄 葉片三角形或三角狀贛形 長4~8mm 寬3~7mm
先端漸尖或狹尖 基部心形 通常兩面無毛或生稀疏細毛
下面延葉脈有倒生鉤刺 托葉鞘短筒狀 膜質 上部草質 綠色
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 總花梗生腺毛和短柔毛 疏生鉤刺
花被淡粉紅色 花被5深裂 裂片矩圓形 花序通常為對生
裂片長圓形 先端鈍圓 雄蕊8 花柱3 下部合生 柱頭頭狀
瘦果近球形 長約3mm 黑色 光亮 包在宿存的花被內

刺蓼
葉三角形,基部截形向內縮成似蹄狀,具疏至密柔毛,脈具倒鉤刺;葉鞘上半部擴張成盤狀。
頭狀花序,小花頂生或腋生,經常聚生為球狀,淡粉紅色或白色,花瓣5。
刺蓼在花期結束之後,花被並沒有脫落,而是將裂片的開口合閉起來,將瘦果整個包在裡頭。
別名:廊茵、急解素、蛇不鑽、貓舌草、紅火老鴉酸草。1年生草本,莖四方形,分枝多,粉紅色,具倒鉤刺及疏柔毛。

遇到幾位來此健行的遊客(應該都是本地人回家過節順道來此走走吧!)
想想原來我並不孤單啊!哈哈!

16:00下來到錦湖亭囉!
不停留繼續走啦!

不知名的植物(待查中)

下來到開始的登山石階了
距離終點也越來越近囉!

眼睛一亮來到步道口的木棧道了!

16:12總算再度回到"安靖古道"的登山口了
個人對安靖古道的感覺是
優點:人潮少、空氣清新,環境幽靜、可享受大自然寧靜之美。
缺點:指示牌不明確,周邊設施不完善。
整體來說還OK啦!!

看了看時間也差不多了是該下山回家囉!!
於是順著嘉115號道路下山
結果騎得太開心了居然忘了該轉往竹崎方向就一路到了梅山
有點樂極生悲!!哈哈!

後記:新春期間正好利用假期好好郊外走走也算是慰勞一下自己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去年下半年開始好像我常常在慰勞自己
日子好像過得有點奢侈吧!
但是一想到人生不該虛度光陰
趁著自己還有體力走得動的時候好好到處瀏覽山川美景
也許將來有一天老了動不了時還能有些值得回憶的記憶吧!!
也祝福大家龍年事事順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