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感謝支援的伍長們 當然我還是將當時遇到的狀況和解決的方式 在此分享給大家 至少可以對下一個進行考驗iPhone11新兵有點幫助 並在此分享一下這次在周邊消費上的好體驗
Round1:Line備份的考驗
Q:舊機iPhone7 的Line須備份17.5G的內容
A:提升iCloud的容量制50G 並檢查iCloud的空間充足
B:更新iOS至最新
C:更新Line版本至最新
D:檢查網路輸出穩定
E:以上皆是
答:E
這道題 看似簡單的選擇題 在當時 我認為這個答案已足以讓我過關斬將了 束不知 中了回馬槍 Line的備份失敗提醒告訴了我 還是太年輕 必須申論
於是一次兩次三的重複測試 通通敗北 因深怕啟用新機後Line紀錄完全消失 所以遲遲不敢直接移轉 最後再放棄時 到此Call out 事情才有了轉機
Round2:通過Line備份的嚴格考驗
各個以火力掩護我的伍長們提示並供參考:(我的整理如下)
1, 舊機全備份在電腦 新機開啟時會有提醒是否轉移 此時按下轉移 就能享所以資訊(含紀錄)移轉
2, 運用iTunes去做備份跟還原 也可嘗試使用Lightning對USB3相機轉接器將兩台手機對接進行有線轉移 如果想使用無線方式也能使用WiFi來將兩部手機進行對傳
3, 用iTunes備份必須要在轉移line帳號之前備份line帳號一但轉移 會把舊機上的資料全部清空 並將line帳號使用權移轉到新手機
4, 整機備份於電腦 並回復到新機 所以資料皆能同步 當然line必須執行的「換機步驟」你還是要做
最後的成功 除了各位伍長的提醒外 我也是相同的方式先以備份成功為主 剛好在朋友家完成Line備份 同樣的所有東西也都備份在電腦 並在完成備份和移轉後 做另外舊機轉舊機的測試 所以資料備份於電腦後 (iTunes) 在更新至下一支手機上 Line的紀錄仍在 只是網路也有過失敗的案例 建議大家 還是能雲端備份就先備份
在新機開通並通過嚴格的試煉後 實在是興奮不已 畢竟好久沒換手機了 都要忘記當初第一次拿到智慧型手機的那種新鮮感
這次新機直接上多層防護 考量我使用手機的習慣 前後包夾那是肯定的 束不知 一個不小心連背後的Apple都被我包掉了 終究還是我太衝動 (終於換我秀新機了吧..)

當然 外殼的選擇 對我來說可是相當講究的
個人偏好使用透明系列 在購買新機之前 也在網路上爬過很多文章 其實各個有各的千秋 但如果你也是透明控 其實我個人還滿建議使用Overdigi的
雖然並不是所有台灣自主品牌都是好的 但最其碼他們稱得上真材實料 也算是這麼多台牌中的清流之一

為避免閱讀疲乏 我特別拿了老婆前陣子在超商蒐集的三眼怪一同合影 也算是和新機做個呼應吧
在挑選透明殼之前 其實在標準內可以選擇的不多
1, 套的緊實度
2, 周邊的厚實度
3, 整體裝機後的高度
4, 細節的處理
5, 保護力
我相信喜歡透明通透這種殼的朋友 對他的要求 想必也會比我來得仔細 或是更難有這種東西誕生 但Overdigi的這張透明殼 也許你可以套套看 我想他至少能達到你要求的百分之90以上


滿版玻璃貼 在加上透明殼 這種包覆感非常好 緊實又不失格調
他在上下兩處的地方都有做緩震處理 也就是他們標榜的蜂巢抑震
我覺得是這樣 要緩震是這款透明殼必須的 畢竟是品牌 不能亂來 這很應該沒錯
但細節就在於它的包裹範圍 涵蓋整個角落處 在四個角落又有做過加厚的處理 所以說 平行直視的話 會發現上下兩端的邊緣並不是平平直直 而是有弧度線條的
像這種地方就很合我的意 感受的到他的用心之處


再來是我很在意的鏡頭切口 平放不碰平面是基本 但他的鏡頭切口 非常深
厚度夠裝機後比鏡頭還要高些 切口還算有處理過 沒有切割瑕疵
因為一般來說 若裝機後切口厚度和鏡頭持平的話 我可能在使用手機上 還是會三不五時擔心一下鏡頭是不是磨到桌面 但我使用的這陣子 除了桌面有水怕沾到外 其實也不會特別擔心說一個不小心 鏡頭怎麼樣的 這點讓我很讓放心

整體來說 裝機後觸感非常厚實 周圍按鈕切口處的觸感不咬手 ( 咬手的形容 就好像是不舒服吧 還是按到會覺得不想按這樣 ) 平常放口袋或是包包不會黏住 個人對OVERDIGI的牌子 是頗喜歡的 畢竟這樣的透明還算少見 而且不黃
以上和大家分享新機和備份心得 並在此謝過各位伍長的火力掩護了
( PS : 這不得不說 iPhone11的廣角真的很厲害 可以把我老婆的腳拉長 甚至是37身 簡直比修圖還要來得修圖多了 廣度非常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