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備份, 同步, 儲存差異比較圖

為了讓自己更容易釐清雲端備份, 同步, 儲存三者的差異, 所以就替自己畫了 3 張圖隨時複習一下

1. 雲端備份

基本上原理很簡單, 就是直接把電腦的資料複製一份到遠端的機房備份, 傳輸基本上是單向上傳, 所以對服務廠商成本是比較低的, 因為大多時間都是只有單向傳輸的費用, 每台電腦的資料各自獨立, 備份的資料兩份 (本機, 遠端), 優點是簡單, 服務例如 Mozy, ASUS WebStorage(Backup), HitachiBackup, SugarSync

雲端備份, 同步, 儲存差異比較圖

2. 雲端同步

基本上比較複雜一點, 就是透過遠端機房的儲存空間, 在每台電腦上互相交換檔案與資料, 傳輸基本上是雙向, 服務廠商比較耗資源與頻寬, 使用者的本地空間如果同步機器越多, 檔案越多占用的情況就會越大, 不建議拿此服務來當備份功能使用, 比較適合當公事包存放處理中, 進行中的檔案, 或是執行中的專案, 所以基本上空間不用太大頂多 50GB 就很夠用了, 優點是即時有效率處理檔案, 缺點是占用空間, 耗損頻寬, 建議拿來做進行中工作的儲存空間, 服務例如 Dropbox, ASUS WebStorage(MySync), SugarSync(Magic Briefcase)

雲端備份, 同步, 儲存差異比較圖

3. 雲端儲存

基本上原理更簡單, 就是直接把電腦的資料直接傳送一份到遠端的機房備份, 傳輸基本上是單向上傳, 有需要才下傳, 資料沒有保存在本機, 備份的資料只有一份(遠端), 優點是更簡單, 省空間, 缺點是存取檔案比較不方便, 適合用在資源不足的機器上面, 例如 EeePC 701, 服務例如 FTP, WebDAV, MediaFire, ADrive, SkyDrive , SugarSync(Web Archive), Amazon CloudDrive, ASUS WebStorage(我的收藏), Box.net

雲端備份, 同步, 儲存差異比較圖

資料參考 : http://superstanwu.blog.ithome.com.tw/post/775/127107

2011-10-15 13:3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雲端備份 差異
stan wu wrote:
為了讓自己更容易釐清...(恕刪)


簡單來說, 目前同時可以提供以上三種服務的有 SugarSync 和 ASUS WebStorage, 另外 Box.net 需要 3rd Party 的軟體支援, 忘記一提: 理論上 Dropbox 與 Ubuntu One 透過設定與勾選也可以同時達到類似上述的三種服務, 最後請不要忘記現在 Box.net 有提供終身 50GB 限時活動, 大家趕快搶

:P

http://stanwu.us
stan wu wrote:
簡單來說, 目前同時...(恕刪)


iCloud 可以做到前面兩種,但是不包含第三種。

現有 MobileMe 用戶的 iDisk 服務將在明年六月停止。

ulyssesric wrote:
iCloud 可以做...(恕刪)


我一直在期待iCloud有第三種功能…不然缺乏一個app間的共用儲存空間,很多事變得很累贅…
iCloud現在的Documents in the cloud的功能似乎只支援同一個app內的?
chiahuaw wrote:
我一直在期待iCloud有第三種功能…不然缺乏一個app間的共用儲存空間,很多事變得很累贅…


那是不可能的。

Apple 在 iOS 上的設計邏輯就是致力於消滅「檔案」這個概念。
現階段的目標就是讓音樂、文件通通都成為一個 App 內部的「資料」。
iWorks 的 iCloud 同步就是 Apple 實現這種作法的第一步,只是現在離「完整」還差很遠很遠。
(題外話,EverNote 更加接近這個理想)

在你批評這個邏輯之前不妨先反思一下:
如果你可以毫不考慮的接受「Email、聯絡人和行事曆都是綁定在 Outlook 的資料」,
那又為何堅持「音樂、照片」一定要是以「獨立檔案」的形式存在呢?

現在電腦的「檔案」概念和上個世紀還是沒有太大別。
唯一改變的只有硬碟空間越來越大、檔案名稱越來越長這些必然的變化。
檔案的「描述資料」,也就是「Meta-data」,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大的突破。
檔案「內建 Meta-data」(例如 EXIF)的方法可以解決部份問題,但不是完整的解答;
尤其是這些 Meta-data 並不是單一檔案相關、而是會依據不同資料組合有不同變化的場合。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首 MP3 的「專輯」和「播放列表」。
MP3 的 ID3 可以存放「專輯名稱」,但為何 MP3 的「播放列表」資訊沒有辦法跟著 .mp3 檔案一起跑呢?
我在電腦上編輯了一個 Remix 專輯,但為何我不能把這些 MP3 檔案搬到另一台電腦上播放、
同時還維持我編輯過的播放順序、播放間隔、音量變化這些資訊呢?

另一個例子就是你根本沒有想過要去質疑「為什麼這樣設計」的「E-Mail 系統」。
你可以在你的電腦上、Outlook 中建立分類:公事、私事、會議、某某專案,
那我為什麼不能把哪封「E-mail」存在隨身碟上、同時還保留我制定的「分類」呢?

世界上沒有什麼一個絕對不可改變的概念。「檔案系統」也是其中之一。
雖然不會變化這麼快,但是我寓言在雲端服務全面取代傳統桌機的時代,
現在「繞著檔案打轉」的使用習慣一定會逐漸轉化為「Mission-driven」;
而你的圖片、音樂、文件將會轉化為單純的「資料」這個概念。
ulyssesric wrote:
那是不可能的。App...(恕刪)


我對這邏輯倒沒什麼好批評的,一來是還感覺不出來好處在哪(壞處也是),二來有更美好的前景的話何樂何不為?

只是現在在我的使用上,我會希望有app間的共同空間來存放資料,原因是有些事光一個app實在做不好。這有一部份是因為iOS的限制造成的。

想舉例還一時之間想不起來,留在腦海裡的只剩下一種麻煩的印像:為了處理一件事,要分別用二、三個app來開啟,而每一次開啟就要複制一次檔案到那個app裡去,造成一個檔案在一個裝置裡有三份。檔案在app間交換時用的是複制也是個麻煩。

就像我一開始所說的,apple在建構的這個未來目前我還沒感覺出好處,而在iCloud還不完全的情況下,印像是麻煩而已。不過,apple之所以是apple,就是這樣吧?就您所說的,他們似乎沒有開放的打算,現況雖然麻煩但還不到無法做事的地步,就只能期待完整版早點出現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