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
所以目前市面上的雜誌都數位化
使用者用一樣價格購買在iPad上瀏覽
減少紙張浪費
報紙也是
每天早上購買數位版 跟實體版一樣價格
目前是有少量雜誌如此,尚未全面化
有什麼利益關係導致還無法如此嗎?
更進步一點
這些數位化的報章雜誌書籍
可以有保留重要資訊的功能
類似截圖,但是是保留整篇文章(截圖的話有時候要截好幾個畫面)
以及即時對該文章留下疑問跟評語,其他人也可以看得到
現在有這種的app嗎?
首先你要有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帳號密碼才能登入看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雜誌區
我通常看財經3C雜誌
還有期刊區
只要有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帳號密碼就可以免費使用
都是最新的雜誌 也可以看到舊的
i'm the one wrote:
試想所以目前市面上...(恕刪)

雜誌到底有沒有沒能力出數位版,主要還是看出版商的文章深度跟受眾分群的偏好與習慣。
用鏡週刊還是今周刊還是壹週刊來看,這種娛樂性質消磨時間的雜誌類別,主要的訂閱戶都是商家店面,而非個人用戶。這種訂閱戶主要還是需要用紙本形式比較合適。又紙本形式與大量傳閱就會受限在商業模式難以靠訂閱數量來賺取收入,都是利用廣告頁面來當主要收入。如果廣告收入是一家雜誌的主要收入來源,那雜誌的形式因為廣告主的偏好很特定,就更難轉型到數位化的形式上。
如鏡週刊都是髮廊內婦女要看的雜誌,那廣告主就會針對這類型的受眾來刊登廣告。那移到數位版時,主要是年輕學生,那廣告的頁面該是什麼?
傳統出版社就是卡在廣告業務沒有能力根據不同的受眾群在頁面展示上與技術配合上做出分眾,所以不知道該怎麼出數位版。
絕大多數的傳統雜誌轉數位雜誌,都是以傳統雜誌為AI設計版本,然後走pdf輸出到電子版上的這種蠢方法。AI最近迎合數位化,提供了很多另外的方法讓傳統雜誌與數位版做出不一樣的設計需求,更可以提供另外的廣告服務,不過台灣的雜誌出版社在app上,並不大會使用。
美國時代雜誌到富比世、財富雜誌,幾年前在走數位化,都是用Adobe的解決方案,算是好用。
文章深度夠的,英國經濟學人或是美國的商業周刊,主要就是靠訂閱戶當主要收入的,在數位版就相對簡單多了。廣告影音或是圖片不是app要大量處理與解決的問題,app就可以設計的相對輕量方便些,而數位化版本的訂閱費用也比傳統紙本的費用來得低。更重要的是以經濟學人為例,還提供真人讀文章的服務,讓人在開車還是其他情境下可以使用該數位雜誌,滿足另外使用者的需求。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