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發了這篇開箱文,累積至今,點閱率頗為可觀。
那就再來回顧一下吧!
ŠKODA OCTAVIA COMBI 1.0TSI e-TEC 開箱及一週使用心得分享
這段日子裡,除了搭高鐵出差外,上下班和假日的時間都靠它的幫忙,才能順利度過。
而阿塔控比的里程數也緩慢的累積,到8月中已經接近15,000公里。
是該進場做首次保養的時候了。
於是透過去年買車的業代陳兄幫忙預約,在8月的倒數第二個週六進場保養。
即然是阿塔的第一次進場保養,不如就來做個仔細的紀錄與分享吧!
即然是阿塔的15,000km保養,為什麼第一張照片出現了樂天桃猿(Rakuten)?
因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遇上了【ŠKODA x Rakuten Monkeys 樂天桃猿一日店長】台北場活動呀!
這讓跟著老狗去玩耍的兒子賺到了!
因為兒子是不折不扣的職棒迷,他對職棒球星可是有著挺深的研究的!
而老狗呢? 球星沒研究,Rakuten Girls倒是知道好幾位...

照片中這2位,大家應該不陌生吧?

活動的部分,老狗即然帶了微單眼,當然順手拍個幾張做紀錄,也就一併分享了!
話說回來,都開了1年了,一定有朋友會關心OCTAVIA COMBI 1.0TSI e-TEC的油耗狀況。
老狗把這一年來的加油量和每次/累計里程以Excel統計,得到的結果是15.25km/L。
詳見下表。

這是長達近1年的統計數據,應該很有參考價值吧!
雖然上下班路線有2/3以上在台64線,
不過板橋-中和段每天上下班時間都塞車,這也是住雙北的朋友都知道的事。
所以這個數字可以把它當作1/2市區,1/2高快速道路的油耗數值來做為參考!
另外,由於我們是提早到店(吹冷氣),
所以順便在展間裡看了看今年4月大改款上市的Fabia,
還有最近熱賣中的Kamiq,
對這2款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看實車照片!
言歸正傳,以下進入此篇正題。
▓▓ 15,000km進場保養 ▓▓
中和元三ŠKODA在週六,可說是車山車海,老狗預約下午3:30,等到快4點才就定位呀!
我們剛到沒多久的時候,阿塔就像這樣和其他車一起排隊中。
用車山車海來形容不為過吧!

就定位後,第一步當然是打開引擎蓋,然後在引擎室週圍烤漆部分放上保護罩。
開了快1年,引擎室看起來還很乾淨吧!

然後量一量電瓶的狀況,當然是「健康」。
個人的感覺,有48V輕油電系統,車用電瓶壽命應該會較長一點…


先補充雨刷水。原來這個蓋子是軟質的,打開後可以變成漏斗樣。
老狗加了好幾次水,到現在才知道!

撐高檢查底盤,這是每次保養必定紀錄的事項,因為平常看不到呀!

備胎、排氣管及後懸吊,目視看起來一切安好!
車底厚厚的防銹塗層相當管用。

然後目視檢查四輪的懸吊系統與轉向系統,保固期間內如果出問題,趕快爭取出保呀!
- 左前懸吊
- 右前懸吊
- 左後懸吊
- 右後懸吊
技師接下來把車底的塑膠護板卸下來,要把舊機油漏掉和更換機油濾心。

這塊護板面積不小,在卸下塑服螺絲後還是不太好拿下來。

卸下下護板看到的樣子,引擎和機油濾心、變速箱、前懸吊的副車架,全都在這裡了

轉個方向到變速箱的位置,照片右側的亮白金屬片位置是什麼零件,老狗就不太清楚了!

技師把卸油螺栓卸下來。

在漏舊機油的同時先看看皮帶和諸多輪軸「們」的狀況。
畢竟平常藏在車底,從引擎室不容易看到它們。

機油漏的差不多了,卸下機油濾心。

換上新濾心,幫拆下的原廠濾心外盒做個紀錄。

技師手上的工單,上面有寫濾心1個,0W20 符合VW508規範的機油4L。

利用這個空檔紀錄左右傳動軸的現況。
過了1年,外觀和新的沒兩樣,是該說是剛剛那片下護板的功勞嗎?
- 右傳動軸
- 左傳動軸
裝好機油濾心,引擎油底殼上的產地是SPAIN。
現在的汽車真的是國際化,上頭的零件可能來自許多國家的衛星工廠。

然後是用油槍加機油,用流量計計算加入的量。
該說是環保,還是方便?

打開引擎空氣濾清器盒,看看空濾的狀況。目視檢查無太多髒污,繼續使用。

引擎室部分復原,看起來乾乾淨淨的!

最後接上電腦,更新車用軟體,或許包括導航地圖圖資吧!
老狗並不常用內建的導航,因為實在不如Google map方便。


電腦更新要一段時間,回展間吹冷氣、吃點心去!

因為ŠKODA一直有【All 4 You】專案,
亦即4年不限里程保固、4年三次免費保養、4年免費道路救援。
所以第一次的15,000km保養連工帶料全都免費。
只是老狗的左前輪螺絲保護蓋掉了1個,這就不在免費保養範圍之內了。
所以花了NT$47,買了1個來補上。
實際上觀察,這小東西挺容易脫落的,有事沒事用手去壓一壓,可以省點小錢...


希望以上內容對於想知道Octavia例行保養費用的朋友有所幫助!
▓▓ 15,000km前後輸對調 ▓▓
老狗的阿塔已經跑了15,000km,前後輪的輪胎磨耗不平均,因此早就該進行前後對調。原本打算進原廠保養時一併施作,但原廠沒有輪胎平衡機,收的工資又比外面專業店家高。
於是在原廠做完例行性保養後的一星期,來到了熟悉的馳加新店店。
他們是專業的底盤輪胎維修店家,平衡機是吃飯的傢伙之一呀!

所以呢,上架撐高,準備拆下四個鋁圈輪胎。

然後把要換到前輪的2個後輪拿到平衡機跑一跑。
輪胎剛裝上鋁圈時,理論上是跑過平衡的。
但開了一大段時間後,鋁圈或輪胎都可能因為不明因素而在某些部位磨損,
這時就必須加鉛塊以獲得旋轉時的動態平衡。

像這樣,數字不歸零,技師就會在鋁圈上貼上配重鉛塊。
如果配重不平衡的話,車子高速行駛時就會發現方向盤抖動。
長期下來會造成輪胎不正常摩耗,底盤零件不正常耗損。
最後輕則荷包受損,嚴重的話發生危險,不得不慎!

加上配重鉛塊後再跑一次平衡,全部數值歸零才是正確的。

平衡好的前輪,用手工的方式栓上,是馳加的標準作業流程。
這樣可以避免螺絲的牙沒對準就被氣動扳手硬上,下次拆不下來就痛苦了!

最後再用扭力扳手上到固定的扭力值。
這個動作在馳加是會要車主簽名確認的,因為攸關安全。

最後蓋上裝飾用的塑膠螺帽。

用氮氣補充胎壓。

完工,回家去!

在這裡進行前後輪對調含前輸平衡,工資NT$400。
按照SOP精準的作業,是老狗喜歡來這裡保修的原因。

▓▓【ŠKODA x Rakuten Monkeys 樂天桃猿一日店長】台北場 ▓▓
最重要的15,000km保養紀錄分享完了,一併來分享那天遇到的活動吧!老狗那天一到中和廠,就發現大廳裡人山人海。後來問了業代陳兄,才知道這天正巧有樂天桃猿一日店長活動。
說實在的,老狗真的不知道這位球星是那位選手。

但是身旁的2位Rakuten Girls就曾經看過、聽過了!
那,是誰呢? 若潼和苡萱,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吧!
以下就分享現場活動照片囉!




因為人實在很多,老狗只拍了少少幾張照片。
如果想看更多當天的照片,可以點選ŠKODA FB粉絲團提供的這個連結來下載。
https://bit.ly/3PKOoxA
▓▓【新車欣賞】— ŠKODA FABIA ▓▓
中和廠的保修廠和展間是連在一起的。老狗和兒子即然提早到這裡,不如好好利用等待的時間。
兒子去看球星了,那老狗就來看新車。
最先看上眼的當然是今年才改款上市的Fabia,車頭換上了家族化的造型。
看起來和Octavia很像!

車尾造型也和Octavia Combi有點像,同一家族,同一造型語彙。

車內空間也和Octavia有幾分神似,儀表板部分差在棕色飾條與銀色飾條。
至於座椅則是老狗喜歡的布面座椅,會比皮椅好坐。
椅面夠長是ŠKODA車系的特色,頗適合高個子乘坐。

車門的造型也有點像,鍍鉻把手小了一號。

因為是目前ŠKODA家族中體型最小的成員,所以後座空間不能講究太多。
個人認為就像之前擁有的Citigo一樣,稱的上夠用而已。
但坐起來舒適度還不錯,至少椅面不會太短而很難坐。

不過行李廂就不算小了,380L在小車來說是及格的!
市面上不少CUV也只有不到400L的行李廂空間。

從後座看儀表板的舖陳,和Octavia有幾分神似。

方向盤與數位化多功能里程表。
現在ŠKODA全車系里程表都改採LCD顯示,老狗個人認為是降低里程表的開模費用...


中控螢幕,保有2顆旋鈕,有好有壞。

下方的空調開關和排檔桿。
實體空調按鍵還是比Octavia的隱藏於中控面板內的設計來的理想。
至於大體積排檔桿,應該還是迎合大多數人的開車習慣吧!

只是怎麼還是有這一根機械手剎車?
這讓杯架的空間變的好小,在臺灣本地的飲料保特瓶可能會放不進去。

方向盤左側的大燈開關,還是採用傳統的旋鈕設計。
至於方向盤上的各個按鈕位置和下方的ACC撥桿,則是和Octavia一模一樣。

Fabia雖然是小車,不過同樣在後座設計了出風口。另外外帶2個Type-C電源。

車門上的Keyless感應門鎖,好像只有前門有而已。

從車側就可以看出來,它是Fabia,不是Octavia,因為短了一大截...


▓▓【新車欣賞】— ŠKODA KAMIQ ▓▓
一旁人氣一樣很高的是Kamiq,外觀好像是今年新年式才變成現在的樣子的!
內裝維持原本的上市時的樣子,只有排檔頭變的和Fabia一樣。
大燈開關同樣維持旋鈕式,比較直覺。

座椅也是布面,看起來包覆性頗佳。

後座有中央扶手,包覆性看起來沒那麼好,不過乘座空間比Fabia大是真的。
同樣有後座出風口。

行李廂空間到達400L,以4241mm的車長來說算是大的了!

儀表板的舖陳,還是維持上一世代。小改款後應該會變成類似Octavia的樣子吧!

已經是標準配備的液晶螢幕里程表,與Octavia相同配置的方向盤按鈕。

這個液晶螢幕里程表好像變成了ŠKODA車系的基本配備。
差別在於各車系的軟體不同,功能與顯示畫面也就不同。

中控台,和Fabia用同一片螢幕吧? 下方的空調好像也是同一組界面?

後座同樣有出風口,以及2組Type-C電源。

店面裡展示的2款新車就分享到這裡。
至於訂車要等多久? 據說少數冷門車色有現車,此外最基本要3個月。
這波缺車已經持續好幾年,不僅買主難熬,業代更難熬。
沒車可交沒業績,慘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