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網友買車的感想(我不是刻意要引發爭端,請仔細看完再作評論!)

看完每位想擁有屬於自己車輛的朋友大談看車心得(不論你的喜愛品牌是否是SKODA)
心中確有不同的想法,這也是我後來跟我的業務閒聊,他對於客戶與業務的種類分析以下的心得︰
一、資深業務員看到賞車的人,一眼就可以判定這位顧客是否要購買車子,從言談中就可斷定顧客是否要買,或是只想看看參觀,因此,有些資深業務就會有大小眼的情形發生,通常都是在月底的時候,因為績效到了,不差這個客戶,因此有了態度上的轉變。
二、資淺的業務,對於每位各戶多半採取親切問候,因為業務即使是同公司亦是競爭對手,必須在工作中求生存,因此,無論是哪位顧客入內參觀,必定親切問候,畢竟,資淺業務對於車子的特性也還未完全了解,所以只能以服務取代他的不專業。
三、有心要買且有做功課的車主,來就是問所要問的問題,如果業務可以即時解答,直接就進入談價錢的程序,雙方一拍即合(好像是說我,當初我買車,就直接跟我的業務說我要買,九折開始談)。
四、有心要買確不知怎麼賣,完全沒做功課,老子就是就錢,請你業務從頭到尾給我介紹,客戶爽了就馬上下訂單了,如果業務二百五,當然就會失去財神爺,在國內,客群不算少數。
五、猶豫不決的,業務剛開始會很熱心,但測試期間有固定,如果一段時間未回應,就不會在理該名客戶了。
六、只想看看的:通常這樣的顧客最難搞,一進店裏就是問有沒有辦法試乘,也不安排時間,甚至也未做功課,近來就是問土問題,聽說DSG很多問題,聽說SKODA國內維修能量不足、聽說、聽說、就是聽說,當業務不理你,就上網投訴說這些業務姿態高,車子也不是挺好的,卻是擺出一副高姿態,讓他們也無言,甚至要被主管責備。
基本上可以區分這幾類業務以及顧客,並不是說每個業務的作法都是對的,他們只是想說:業務底薪並不高,靠的視績效獎金與相關抽成(的確有人靠賣車撈了不少,但目前資訊透明,很難多賺幾手,還要找保險、美容、贈品下手),第二,固然是服務業,應該具備基本的服務理念,但是也要注重時效與績效,畢竟月底到了,還是會被檢討,甚至被炒了,那這些層面基本上,顧客是不會去理會,也不會多做了解。
以上,若是有說到讓各位不高興的地方,請各位多諒解,因為這是我和業務閒聊他說出他的心得,雖然它賣車賣了將近十年,但不免對於台灣消費者的精打細算佩服萬千;有些時候對於奧客,也略顯無奈

總之,要砲,要罵,我也無意見(請看標題就知道),我是標準的顧客,我有做功課,我也探詢網路朋友的殺價策略,配合我自己的殺價標準,我也有讓業務賺錢,但每次看到網路上的朋友抒發意見,就如同政治人物在質詢,似乎,脾氣再好、腰桿再彎,也會受不了吧!
最後,車子的品牌與好壞決定在車主個人,參考別人意見固然是不錯的,但是不做功課確道聽塗說,以傳說、好像,可能之類的語言在網路混淆視聽,只能說,網路的世界,真是千奇百怪!
最後感謝網上好友指正,因頰有睡意,打字錯誤百出,詞彙不順,望請見諒!抱歉抱歉。
2011-12-27 23:50 發佈
錯字百出!


看完每位想擁有屬於自己車輛的朋友大談看車心得(不論你的喜愛品牌是否是SKODA)
心中確有不同的想法,這也是我後來跟我的sells閒聊,他對於客戶與業務的種類分析以下的心得︰
一、資深業務員看到賞車的人,一眼就可以判定這位顧客是否要購買車子,從言談中就可斷定顧客是否要買,或是只想看看參觀,因此,有些資深業務就會有大小眼的情形發生,通常都是在月底的時候,因為譏笑到了,不差這個客戶,因此有了態度上的轉變。
二、資淺的業務,對於每位戶多半採取切問候,因為必須在工作中求生存,因此,無論是哪位來必定親切問候,畢竟,資淺業務對於車子的特性也還未完全了解,所以只能以服務取代他的不專業。
三、有心要買且有做功課的車主,來就是問所要問的問題,如果業務可以解答,直接就進入談價錢的程序,雙方一拍即合(好像是說我,當初我買車,就直接跟我的業務說我要買,九折開始談)。
四、有心要買確不知怎麼賣,完全沒做功課,老子就是就錢,請你業務從頭到尾給我介紹,客戶爽了就馬上下訂單了。
五、猶豫不決的,業務剛開始會很熱心,但測試期間有固定,如果一段時間未回應,就不會在理該名客戶了。
六、只想看看的:通常這樣的顧客最難搞,一進店裏就是問有沒有辦法試乘,也不安排時間,甚至也未做功課,近來就是問土問題,聽說DSG很多問題,聽說SKODA國內維修能量不足、聽說、聽說、就是聽說,當業務不理你,就上網投訴說這些業務姿態高,車子也不是挺好的,卻是擺出一副高姿態,讓他們也無言,甚至要被主管責備。
基本上可以區分這幾類業務以及顧客,並不是說每個業務都是對的,他們只是想說,業務底薪並不高,靠的績效獎金與相關抽成(的確有人靠賣車撈了不少,但目前資訊透明,很難多賺幾手,還要找保險、美容、贈品下手),第二,固然是服務業,應該具備基本的服務理念,但是也要注重時效與績效,畢竟月底到了,還是會被檢討,甚至被炒魷魚,那這些層面,但是基本上,顧客是不會去理會,也不會了解。
以上,若是有說到讓各位不高興的地方,請各位多諒解,因為這是我和業務閒聊他說出他的心得,雖然它賣車賣了將近十年,但不免對於台灣消費者的精打細算佩服萬千;有些時候對於奧克,也略顯無奈

業務想賺錢,買主想省錢

雙方立場不同,取暖失敗

錯字請罰寫
媽個挫冰...
cd51642000 wrote:
錯字百出!


看完每位想擁有屬於自己車輛的朋友大談看車心得(不論你的喜愛品牌是否是SKODA)
心中確有不同的想法,這也是我後來跟我的sells閒聊,他對於客戶與業務的種類分析以下的心得︰
一、資深業務員看到賞車的人,一眼就可以判定這位顧客是否要購買車子,從言談中就可斷定顧客是否要買,或是只想看看參觀,因此,有些資深業務就會有大小眼的情形發生,通常都是在月底的時候,因為譏笑到了,不差這個客戶,因此有了態度上的轉變。
二、資淺的業務,對於每位各戶多半採取欽切問候,因為必須在工作中求生存,因此,無論是哪位近來必定親切問候,畢竟,資淺業務對於車子的特性也還未完全了解,所以只能以服務取代他的不專業。
三、有心要買且有做功課的車主,來就是問所要問的問題,如果業務可以解答,直接就進入談價錢的程序,雙方一拍即合(好像是說我,當初我買車,就直接跟我的業務說我要買,九折開始談)。
四、有心要買確不知怎麼賣,完全沒做功課,老子就是就錢,請你業務從頭到尾給我介紹,客戶爽了就馬上下訂單了。
五、猶豫不決的,業務剛開始會很熱心,但測試期間有固定,如果一段時間未回應,就不會在理該名客戶了。
六、只想看看的:通常這樣的顧客最難搞,一進店裏就是問有沒有辦法試乘,也不安排時間,甚至也未做功課,近來就是問土問題,聽說DSG很多問題,聽說SKODA國內維修能量不足、聽說、聽說、就是聽說,當業務不理你,就上網投訴說這些業務姿態高,車子也不是挺好的,卻是擺出一副高姿態,讓他們也無言,甚至要被主管責備。
基本上可以區分這幾類業務以及顧客,並不是說每個業務都是對的,他們只是想說,業務底薪並不高,靠的視績效獎金與相關抽成(的確有人靠賣車撈了不少,但目前資訊透明,很難多賺幾手,還要找保險、美容、贈品下手),第二,固然是服務業,應該具備基本的服務理念,但是也要注重時效與績效,畢竟月底到了,還是會被檢討,甚至被炒魷魚,那這些層面,但是基本上,顧客是不會去理會,也不會了解。
以上,若是有說到讓各位不高興的地方,請各位多諒解,因為這是我和業務閒聊他說出他的心得,雖然它賣車賣了將近十年,但不免對於台灣消費者的精打細算佩服萬千;有些時候對於奧克,也略顯無奈

業務想賺錢,買主想省錢

雙方立場不同,取暖失敗

錯字請罰寫...(恕刪)
感謝指正,但是這不是取暖文,是希望站在各自的立場外,也多替他人著想!
是Sales
不是Sells

151515151515151515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always.
應該說,客戶之所以對DSG有疑惑,但是卻肯花時間
到營業所找業代談。那很肯定的,他絕對是想買這台
車子,只不過,就害怕網路上所描述的狀況會發生在
他的身上。想在營業所找到安心的回答,此其一也。

再者,若是當業代的,超怕客人問問題,又或者怕客
人盧洨洨、甚至殺價議價得無臭無洨。那說實在的,
營業所聘用這些業代要幹嘛!就乾脆叫客人都官網看
資料,在官網上面設購物網站,直接上網買就好了,
利潤又可以公司全賺,不用分給業代。正所謂見面三
分情,這絕對是冷冰冰的網站無法取代的。

有些人的確是沒有購車需求而單純去看車而已,不過
,他既然會想看,無非是對這廠牌或車款有興趣,才
會去看。世事難預料,說不定他三個月後突然有了用
車的需求。若是你當初在他只是閒逛時而用心的接待
他時,甚至之後還定期發簡訊告知他一些相關活動消
息或者關心他時,那他想買車時,你的機會就很大了。


業代賣車本來就是要賺錢的,差別在於態度,是不是把贈品當配件賣,是不是把客人當盤子
這時候沒做功課的就很容易被當盤子敲
賣車的績效獎金是一部份,其他額外的收入就是從各位準車主加購的配件來的,其實換個角度想,人家在中間幫你找好廠商也負責後續的保固(有問題直接找業代就行),賺個一點也不為過,只是要看這一點有多大點就是囉
反正貨比三家,問到滿意的價錢、找到服務符合個人需求的業代,對車子的性能也滿意,那就不會有後續的一些糾紛出現囉
同意您的看法!!
大多數的顧客,絕對不是閑來無事要跑去看車。
提出問題,就是希望能夠透過"人的服務"來減輕對車子或品牌的不確定感。
不然,青菜蘿蔔各有喜好,每台車子本來就有自己的優缺點,
如何放大自家車子的優點達到車子的售價,這本來就是業務人員的工作,
對客戶的提問不耐煩,是業務人員最要不得的心態。
之前看車,我也有提出對DSG的問題,
最後,我和我太太都一致認為業務人員沒有消除我們的疑問,反而放大了問題;
只好跟它說掰掰。


我能理解業務會將客戶分類的心理,本來將客戶做最有效率的控管就是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
成功的業務是要讓大多數客戶滿意,面對挫折,也要能立刻轉換心情服務下一位顧客。
失敗的業務只會停留在抱怨上一位客戶。

顧客會殺價,是人之常情,當你給的東西不到客戶心中價值,他一定會殺。
當然,我自己賣東西也遇過無論如何都一定要殺到血流成河的客戶。
這時候,我只能跟這位客戶說抱歉,不能因為他一個人破壞我給大多數顧客服務的價值。

nomorekia wrote:
應該說,客戶之所以對...(恕刪)




scottgps wrote:
2011-12-27 23:50 by scottgps
看完每位想擁有屬於自己車輛的朋友大談看車心得(不論你的喜愛品牌是否是SKODA)
心中確有不同的想法,這也是我後來跟我的業務閒聊,他對於客戶與業務的種類分析以下的心得︰


奇怪的是...
很多Skoda的現任車主跟真的很有興趣的準車主都一致感覺, 部分業務沒有車主懂車. 一個營業所裡頭真正很熟悉這個品牌及各種車款特色的業務大概是一半. 剩下的一半比車主還不懂車的就要碰運氣...
作足功課是必要的
如果讓業務隨便就可以呼隴客戶
那買完後吃虧的一定試車主
即使我買到車子,有部份小小地問題
在購買之前就已經問好管道了
所以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只能說SKODA的車主聰明
能多看多聽多比較
下單迅速

scottgps wrote:
作足功課是必要的如果...(恕刪)


會買Skoda,就是重視它的C/P值。
換言之,就是窮啦!要不然,殘殘
的給它來去買双B就好了。

所以,就是口袋不夠深,又想開安
全性高、性能ok的車了,所以就得
拼命做功能、找資料。做著做著、
找著找著,就買了skoda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