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nkychung wrote:
...Kodiaq的台車偏矮撞擊的位置也相對低,才會形成這樣的結果...(恕刪)
不是駁您,針對問題討論一下
站在力學的角度,
車高較矮代表重心較低,應該更穩定,否則跑車幹嘛做那麼低。
以地面為支點,撞擊位置低力距就小,理論上應該更不會翻。
所有測試撞擊面最低點約在底盤,不過我看到第一張圖片撞擊面最高點不到窗戶,約門鈑金2/3高撞擊面積小,承受應力卻是最大,撞擊點變形量也最大;反觀另2張圖撞擊面高度約到玻璃高度,撞擊應力會被分散。
應力比喻:相同以1公斤的力施於一根針與截面積1cm^2金屬棒兩物體上,針可以刺穿皮膚,金屬棒不會。
當然依車型不同車窗高度會不一樣,不應該以玻璃高度做比喻,由於無從得知確實車身數據,但從圖片撞擊面之長寬比應該也不難發現面積不同。
Kodiaq會翻應該是撞擊時底盤往撞擊向運動,因撞擊面高度較低,被測車車頂因慣性往反方向運動,底部停止運動後車子上方慣性停止並朝撞擊向運動,再加上撞擊向避震器從原本被壓縮的狀態恢復,上彈力道加持下造翻車。
所以不同條件做出來的測試參考就好,這測試對第一張圖的車來說很不公平,要就統一歐規或美規比,兩個不同測試單位比有失公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