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分為:
MQB A0:A1、Polo、T-Cross、Fabia、Scala、Kamiq
MQB A:Q2、A3、Q3、Golf(Var)、T-Roc、Tiguan(Allspace)、Octavia(Combi)、Karoq、Kodiaq
MQB B:Passat(Var)、Arteon(Shooting Brake)、Superb(Combi)
以上清單是台灣有販售的車型
其中MQB A 架構相對複雜,可以再細分為MQB A1、MQB A2、MQB Evo 等:而 A3、Golf A8(Var)、Octavia(Combi)等都屬於MQB EVO模組平台,差別在於入門等級引擎加入了48V輕油電。
因為MQB架構非常彈性,前後軸距、左右輪距等全部可以變化,有時光看車身尺寸有會分不清這台車到底機械結構上跟誰血緣比較接近。
重點來了,因Skoda在產品策略上會刻意放大車身尺寸(有點類似Lexus通常會把同級尺寸稍微放大),這也是在集團定位上便宜又大碗可大小通吃,簡單來說,Skoda走的就是國民車的親民形象。畢竟對消費者來說,差不多的價格可以買到越大的空間越划算(特別是在休旅車當道的年代),而對車廠來說,空間大或小,成本卻是大同小異。
真正對成本造成差異的,是屬於上述哪一個模組化架構,成本上絕對是 A0 < A < B,當然這建立在一樣的配備水平條件之下。MQB A0模組無論如何都不會出現獨立式後懸吊系統、線傳排檔、電子手煞、AutoHold等配備,變速箱DQ200也是唯一選擇,這是一個消費者比較能看的到的表象分類。其它比較看不到的所有細節(車身結構、鋼材、門板隔音、底盤用料等),一定都是B > A > A0;
樓主在文中提到試駕的是相同動力(都是1.5T?)和變速箱(DQ200?),
如果以Kamiq 1.5($106.8萬)vs T-Roc1.5(最入門的280 TSI Life $119.8萬),T-Roc在配備上多了自動停車、方向盤撥片、電子手煞車、自動停車等;但是少了三具氣囊、軸距短了6cm。
就像樓主提到的,T-Roc在行駛細節上的處理是明顯勝過Kamiq的,這就是因為MQB A模組本身優於MQB A0所在,主要還是這13萬的牌價價差讓消費者去選擇。
我的看法是Kamiq最直接的同集團競爭對手應該是T-Cross才對,同樣都是MQB A0模組。
然而Skoda聰明的地方是該有的配備都會給好給滿,即便入門級距的車款也有不同動力車型可選擇,T-Cross v.s Kamiq才是相同價格帶的競爭對手,但偏偏Kamiq在100萬的車型多了1.5T的動力,加上更長的軸距、更大的後行李箱以及後出風口,巧妙的夾在T-Cross跟T-Roc中間,營造出能用100出頭萬買到120萬的動力、空間跟還有出風口。
以上是小弟淺見,供樓主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