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Kodiaq售價實在很扯!歐洲價格明明比Tiguan便宜,台灣人錢比較好賺嗎?

這篇不是在討論kodiaq嗎?

Kodiaq 2016 Q3開賣至今,全球總共賣了幾台車?

看數據就連在歐洲,每個月最多也才數千台,而且是經歷了五個月的銷售慘淡,才突然爆發性成長

跟整個Skoda集團年銷售量來比,可能1成都不到

新產品Kodiaq的產能不足是可以預期的啊

難道全世界突然對棕熊有興趣了,就要求skoda產線上其他穩定銷售的車款通通停線,全力支援kodiaq?說不過去吧


再回頭來說台灣市場,當初配額四百台,我猜是因為去年總部看歐洲銷售慘淡

不願給原本銷量就不高的市場太多車,台灣總代理依照以往經驗也不敢多下order

結果沒想到還沒開賣就訂光光,後續追加了三四百台車排到2018農曆年後(照這趨勢看,未來一年銷售量也不過一兩千啊,酸民到底在氣憤什麼)

再加上全球情況都差不多,連歐洲人自己都在搶


話說我覺得台灣消費者很奇怪

一台了不起150的低價進口車,排單六個月就幹聲四起

雙B兩三百萬起跳的德訂一樣等數個月,就覺得是種榮耀

一昧追求便宜的心態下,似乎連事實都不願去了解

bzchang wrote:
這篇不是在討論kod...(恕刪)


前面都貼了國外論壇的截圖了

還是有人裝睡

網址我都留在截圖上了

自己去討論串看看等待週期多久

Allen Yeh

Fred0049 wrote:
https://autos...(恕刪)


難不成整間Skoda都只賣Kodiaq???
這部真的是近半年才賣的好的車

妳怎會覺得原廠對台灣超有信心一定會賣好
還是妳覺得台灣人會特別熱愛歐洲賣不好的車???

甚麼奇怪的心理...

SUPERIORE wrote:
請舉實證來證明歐洲...(恕刪)


下面已經有人PO告訴妳連歐洲都在等車了
我就不用再多花時間打妳臉了

只會嗆別人說難道妳說了就算喔? 結果自己的東西無法舉證怎麼不問問自己說了就算喔?

總代理為什麼不敢訂車
前面已經有人PO歐洲銷量給妳了,想裝死就再PO一次給妳看



歐洲第一個月賣55輛
第二月賣240輛
第三個月賣376輛
前三個月算下來才賣了671輛

沒錯歐洲的確沒有這麼喜歡大車,但是人口基數市場大小不知道比台灣大上多少
而台灣的500台早早就被訂光,這跟歐洲初期的銷售比起來難道還不叫做熱銷嗎???

國文的能力真的很沒彈性,廠商訂500可能除了產能不足
當然也是沒有把握可以賣的很好所以才下這樣的輛
那居然把廠商預期數量都火速訂光,還要等到明年這不是熱賣甚麼才叫熱賣

裝死胡扯的能力越來越差,要不要趕快回國中求老師教教妳指點一下
現在暑假老師應該都有空喔哈哈哈

說正格的,原廠如果可以賣來賺錢,早就趕快把車給人了
現在這些下訂的人,難保不會因為等太久或是也別家的新車就決定退訂轉單
廠商是以賺錢為最高宗旨,而不是人氣,人氣是不能吃的
誰會想到現在的Skoda 可以把一堆國慘車搞得這麼緊張, 尤其是價格剛好打到某國產號稱第一SUV. 當然一堆靠他吃飯的人很緊張, 但是他們看到台灣能拿到的車子數量不多, 樓上的資料剛好讓他們安心不少, 因為等車等到太久, 不過號稱第一國產SUV 靠這樣贏了真的也是時日不多。
Fred0049 wrote:
https://autos...(恕刪)


計畫趕不上變化

2013年"希望",但是明年2018我大膽的說Skoda達不到這個目標,能不能有140萬都難說

原廠也不會笨笨的把產能開好在哪兒等,而是依2013~2016的銷量來預估投資。

~~~~~~~~~~~~~~~~~~~~~~~~~~~~~~~~~~~~~~~~~~~~~~~~~~~~~~~~~~~~~~~~~~~~~~~~~~~~

對於歐洲初期的銷量不佳,後續爆發,我認為也有可能是因為產能開不出來,畢竟這車還未上市就以引起高度關注,應不至於僅賣出少少的量

試產仍需調整(IE)才能將產能極大化,另外會不會壓縮到其他現有穩定車款的產能也是個重點







waiting1992 wrote:
Kodiaq的成本和組裝品質當然不能跟德國生產的Tiguan比較(恕刪)

組裝成本低我能認同

但組裝品質差哪邊看的出來德國跟捷克的差異?

工資貴=好?

英國JD POWER 去年還是前年是可靠度評鑑第一

這樣說法似乎怪怪的
個人認為2.0汽.柴油牌價降個15萬會好賣一些,129.9萬也降個10萬,不然蜜月期過了也賣不了太多
畢竟Kuga 6t forest 2.0t 也是類似規格的車
Lineages wrote:
組裝成本低我能認同但...(恕刪)


其實工資高不代表品質好, 美國組裝品質通常也沒多好, 比較有關係的是民族性, 德國人做事情真的比較龜毛實在, 打混的在裡面很容易被發現, 而比較隨便的民族反而你龜毛認真會被視為異類, 產地真的有差。
若全世界都在缺車
怎會"原廠也不會笨笨的把產能開好在哪兒等,而是依2013~2016的銷量來預估投資"?
邏輯不通!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