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893001 wrote:塞車就變換車道..造(恕刪) 你搞錯了,但然是安全車距內如果隔壁的車道距離你200公尺,你1.0過的去你換成1.5 150公尺的車你就能切你開的那麼慢,我當然切車。開車相對速度。你開100km,我開110km就切,也不會危險。要馬你就加速閃大燈告訴別人我不讓你超,別人就會在你後面換車道。要嘛你就放油門讓別人從前面換車道別人換車道妳緊急煞車,妳駕駛能力不合格高速公路超車切車,淡定,回個油,方向盤打一下就差好幾個車身。重踩煞車或大打方向盤這種太激烈的反應相當危險
我的看法是CX-30勝kamiq內裝質感別說輸CX-30 , 連C-HR也比不上kamiq用料就是小車質感, 用的也是集團入門A0底盤快90萬了還有那根手煞車....對我來說kamiq優勢就是標配的主安與電尾跟稅金吸引人但定位在CX-30與C-HR之下在歐洲市場也是kamiq比上述兩台還要便宜加上CX-30與C-HR空車折價都有到雙位數價差不大的情況下,選kamiq還要考慮到DQ200的問題
b03cch wrote:前二天有去鳳山店看車(恕刪) 爬山看的是扭力, 這具1.0T絕對夠用C-HR 1.2T+CVT配上近1.5噸的車重都能輕鬆爬上去了kamiq車重才1.2噸多 , 沒理由爬不上去
梅妹妹 wrote:我的看法是CX-30(恕刪) 見仁見智~我是覺得歐車底盤,再怎麼低階都會比日本車低階的底盤好。日本車幾個新底盤都~要比較中階跟什麼Benz,BMW合作的底盤才比較能跑CVT跟雙離合器,雙離合器動力直接爽度佳但就是不耐操,我就玩掛一顆。還好就幾萬元。打算10年換2顆質感,什麼是質感,換幾台車也沒去摸過他的材質,什麼軟的,硬的。只要是簡單好整理的車就是質感手拉跟按鈕,我只知道中間空間利用率有差。我反而覺得拉的比較順手。按鈕你要用眼睛看用手去找反映比較慢。有些東西還是要機械式的不要採數位按鈕好。我碰一下就完成指令,比你用UI數位點很多下,比你在那邊Hi冰室,ya寶馬雞同鴨講還迅速。多一些機械的東西可以解決室內單調的氣氛
梅妹妹 wrote:爬山看的是扭力, 這(恕刪) 你扭力參數怎麼看?扭力不是只有最大扭力,她有一個轉速區間妳開的時候,車速,轉速沒進入那個區間,她的最大馬力跟扭力是不會跑出來像一些車扭力要4000轉後才出來妳在山上跑都是2000~3000轉在跑,沒有足夠的距離讓妳拉到4000轉。這時候這個數據就看得到吃不到有些車是1500~3000轉,妳起步就給妳滿滿能量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車山路上坡轉彎就一直上去,有些車要等一段時間拉轉等速度上來又要減速轉彎這也就是有一篇歐洲對日本車跑山道爬坡的差別另外像kuga 250她前面的加速也不是很好很多車扭力大,馬力大但轉速要很後面,哪種是賽道比較好用拼尾速,越拉越爽,但前面加速就普通有些車扭力在前端,起步就出去,但後面就軟腳有些車她引擎最佳的區域很小,低轉域高轉域曲線掉很快所以不能只看扭力值。有些車廠給你最大扭力落在幾轉。Skoda的數據,我記得是25kg 1500~3500轉。看到這個值,在配合你的開法。以我的開法,應該30~150km任何時刻任何開法都是有25kg,在山路轉彎油門下去就是25kg給我
梅妹妹 wrote:選kamiq還要考慮到DQ200的問題...(恕刪) 一代馬三開15年,沒大問題,但開始有怪聲音,很想換車,也很喜歡kamiq,本來想去看車,但爬文dq200相關文章,再加上車子老婆也要開,我縮了,現在舊換新補助又延長5年,我的馬三就繼續撐下去吧!
梅妹妹 wrote:爬山看的是扭力, 這(恕刪) cx30 最大扭力4000轉komiq 1.0 2000~3500轉komiq 1.5 1500~3500轉這代表什麼?我有騎紅牌大型重機,需要打檔,我的機車是4500~8000最有力,我要換檔讓轉速落在這個區間,不然車子會沒力,熄火,抖動,尾速再加送不行。也就是妳要退檔讓轉速掉加速性才會變好山路都是連續彎,連續上下坡,可拉轉的距離不夠你轉彎可能1秒就可以拉到1500轉,這時komiq 1.5力就出來,2秒拉2000轉 這時 komiq 1.0力才出來。4秒拉4000轉 cx30峰值才出來。這個差在那邊,我快你1秒,我車子就在你前面,而且你同樣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我。一個彎差1秒幾個彎後就看不到車尾燈。彎道每個彎間拉轉的距離幾秒鐘而已。如10秒可加的距離。1.5有9秒最大扭力,1.0有8秒去拉車,CX30可能只有6秒。CX30過彎油門灌下去1,2,3,4秒引擎拉到4000要開始爽時,靠要放油門準備煞車入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