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每次有大改款新車推出時,回顧過去的文章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好快,還記得在2017年初的時候,首次在歐洲見到第一代Skoda Kodiaq的本尊,當時就覺得這輛5+2座SUV應該在台灣市場會受到歡迎,果真在正式引進台灣上市後,藉由頗具競爭力的價格設定、小排氣量高效率的動力系統、齊全的配備水準,加上實用性十足的空間機能,使得Kodaiq在台灣市場連續多年獲得七座進口SUV的銷售冠軍;而在多年過去之後,全新大改款Kodiaq也終於問世,我們也在第一時間前往歐洲進行試駕體驗,透過本篇報導跟各位網友分享第二代Kodaiq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其實在Kodiaq問世之前,Skoda旗下尚無標準型SUV的產品,當時比較接近的只有跨界休旅設定的Yeti;而當Kodiaq推出之後,本車也為Skoda日後推出休旅車產品立下準則,也就是車名的部分皆為K開頭、Q結尾的單字,而Kodiaq的車名取自阿拉斯加的棕熊,所以Kodiaq在台灣上市之後,也有些車迷就乾脆就叫它棕熊,而在目前Skoda旗下產品之中,Kodiaq確實是體型最大的一款車型,正好也呼應它的車名。

第一代Kodiaq在2016年的巴黎車展正式發表,隔年陸續在歐洲各地上市,台灣則是在2017下半年引進,後來Kodiaq還追加RS性能車型,並在2021年推出小改款車型;而我們本回試駕的第二代Kodiaq則是在2023年底於歐洲發表,並於今年起開始交車,台灣市場則會在近期公布預售訊息與正式上市時間。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第一眼見到大改款Kodiaq會覺得車身尺碼似乎放大不少,甚至有種軸距變長的視覺效果;其實從規格看來,第一代Kodiaq的車長為4697mm、車寬1882mm、車高1676mm、軸距2791mm,而第二代Kodiaq的車長為4758mm、車寬1864mm、車高1659mm、軸距一樣是2791mm;也就是說,大改款Kodiaq的車長增加61mm,車高則降低了7mm,在維持相同軸距的狀況下,加上C柱後方的線條營造出更明顯的延伸感,的確會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

另一方面,第二代Kodiaq採用MQB Evo底盤平台,字面上看起來與第一代Kodiaq所採用的MQB A2平台類似,但其實是不同世代的產品規格,主要在於MQB Evo平台採用傳輸效率更佳的電子線組,原廠也指出其鋼材比例也有所不同,除了第二代Kodiaq之外,包括Skoda自家的大改款Superb、新款Octavia,以及Volkswagen大改款Tiguan、第八代Golf等車也採用此架構;因此,第二代Kodiaq也順應潮流開始換上48V輕油電以及PHEV插電式油電等動力系統,車輛風阻係數更達到0.282Cd的驚人表現(相較於同級車),從這些有感的進化項目就可看出,全新Kodiaq的產品訴求特別針對節能表現下了一番功夫,其它部分我們在文後也會繼續跟大家分享。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這次的試駕行程我們再次前往歐洲,會先在捷克布拉格停留一天後,再前往西班牙巴塞隆納試駕大改款Kodiaq;歐洲的春天大地增添了不少顏色,比起上次前來仍是白茫茫一片的景象無論是看起來還是體感的舒適度都好許多。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雖然說是試駕行程,但第一天我們被帶到布拉格近郊的某工廠,原來這裡是創立於1846年的捷克水晶品牌Rückl,其精緻的水晶切割技術相當聞名;事實上,我們也知道Skoda旗下車款融入水晶切割設計元素,尤其是頭尾燈設計更帶給人精緻與高級感受,所以這次在試駕之前先來參訪水晶工廠,同時見證捷克在此方面的工藝技術。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水晶工廠的解說員也仔細說明Rückl旗下產品的設計方式與工藝技術,我們也看到從原料到設計、手工製作的過程。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正好也有機會親自參與水晶杯的雕刻製作,先在杯子上畫出刻線之後,再以手工方式用機器打磨製作,我發現除了雙手要夠穩之外,視力也很重要啊!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還好製作出來的成品蠻漂亮的,Rückl的技師還問我要不要來上班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結束水晶工廠參訪之後,我們回到布拉格市區準備銜接下一個行程;身為捷克國產品牌,Skoda在路上的能見度相當高,畫面中除了出現第一代Fabia之外,兩輛電動車Enyaq還接連現身。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雖然本名是「老城廣場」而非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這裡也是每次來到布拉格必訪的景點,尤其是高聳尖頂的泰恩教堂總會讓人覺得是神秘組織的根據地。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接著我們來到Skoda博物館,如果你想要認識Skoda的品牌歷史,就絕對要來這裡參觀,雖然內部收藏的車款數量不算龐大,但也可以見證Skoda百年來的演進以及各款經典車輛。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博物館大廳正好展示了一輛大改款Kodiaq,正好也趁著正式試駕之前近距離研究一下。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博物館的介紹可以參考這篇:從單車到汽車的百年淬煉 Skoda博物館與工廠參訪分享 ,雖然相隔一陣子了,但內部的主要展示車輛陣容差異不大,主要就是新增近幾年曾經推出的概念車款。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在布拉格住了一晚,隔天我們再搭機前往西班牙巴塞隆納,這座位於海邊的城市每回前來都是像照片中這樣風光明媚,當然也不能錯過西班牙的美食、人文歷史,以及許多知名藝術家的偉大作品。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剛下飛機就馬上來到機場旁的會議室,聽取關於新一代Kodiaq的產品簡報,這裡提到大改款Kodiaq首度加入了插電式油電動力系統、純電行駛續航力可達100公里,以及第二代矩陣式LED頭燈等新功能。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剛才提到的插電式油電新動力,就是以1.5升渦輪增壓引擎為基礎,再搭配25.7kWh鎳錳鋰電池,電池模組重量為172.5公斤,除了能提供100公里左右的純電續航力之外,也能透過交流電或直流電快充補充電力。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除了本回新推出的插電式油電動力之外,第二代Kodiaq還提供各兩款汽油與柴油動力系統,分別是搭載48V輕油電系統的1.5 TSI mHEV,以及2.0升渦輪增壓設定的2.0 TSI,柴油動力則是兩款動力輸出與驅動方式不同的2.0 TDI引擎;至於台灣引進的規格,還是會先以1.5 TSI mHEV與2.0 TSI為主,也是國內消費者比較熟悉的動力配置。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這次的大改款Kodiaq還加入第二代Matrix LED矩陣式頭燈,從簡報中的數據就能看到對於照明效率與安全性的提升都有實質的助益效果,水箱罩還加入貫穿式發光燈組,為造型風格增色不少;至於簡報左邊的基本燈組配置,應該就不會導入台灣市場。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大改款Kodiaq的內裝設計也擁有多種風格,其配色、材質、功能以及座椅造型也會有所不同,其實我個人蠻喜歡Lounge的織布材質或是Sportline的運動風格,不知網友們喜歡哪一種呢?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這次我們試駕車款就先以1.5 TSI mHEV為主,從車輛外型看不太出來動力系統的差異(如果是插電式油電車型會多一個充電孔外蓋),而整體設計就如文前所提到的,實車看起來比上一代修長一些,而全新水箱罩造型,以及新樣式的雙層式燈組設計,賦予本車更有氣勢的外型風格。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大改款Kodiaq搭載第二代Matrix LED矩陣式頭燈,除了保留家族風格的水晶雕刻設計風格之外,內部燈組同時提升照明效率與功能性,包括夜間行駛時會根據外在環境或是對向來車的位置自動遮蔽燈光照射角度。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仔細看就能發現大改款Kodiaq的尾燈造型是以兩組C字燈組相連,形成貫穿式燈組的設計,而位於D柱的大片飾板,採用與車身顏色不同的對比式用色,成為大改款Kodiaq的外型特色之一。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相較於上一代車型,第二代Kodiaq的內裝鋪陳變得更為精緻,科技感也進步許多,包括位於中控台的13吋大螢幕配置,並加入現今已成主流的數位儀錶板,上一代車型受到歡迎的雙層式手套箱獲得保留;如果各位網友仔細看照片,就會發現大改款Kodiaq的中控台與中央鞍座設計變得比較簡潔,主要是中控台的實體按鍵功能已整合至中控螢幕以及下方的三組液晶螢幕旋鈕之中,傳統式排檔桿也移至方向機柱上。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駕駛座前方配置10吋數位儀錶板(照片中為2.0 TDI車型儀錶板),提供充足的行駛資訊以及各項車輛功能,大改款Kodiaq同時配置了HUD抬頭顯示器,能減少駕駛人低頭判讀行駛資訊的狀況。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排檔桿設置於方向機柱右側,這組採用線傳式設計的排檔是以轉動方式切換檔位,向上轉為D檔或S檔,向下則是R檔,雖然操作邏輯好像與其它品牌車款相反,實際上操作很快就能適應了。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中控台下方的三組圓形旋鈕,其實是三組1.25吋圓形螢幕所組成,可以在此控制空調系統、音響音量、駕駛模式切換等功能,駕駛人只要長按旋鈕就可進入設定選單自訂平時習慣的功能。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頭燈操作按鈕位於駕駛座左前方,下方則是電子手煞車的控制鈕。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取消傳統式排檔桿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的置物空間,中央鞍座內規劃了多組空間,包括最多可達四組置杯架,可以放置零錢與螢幕擦拭器的置物格,以及前方兩組無線充電板的配置。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大改款Kodiaq的前座椅背地圖袋經過重新設計,還可以獨立放置手機,試駕車則選配了原廠手機架,對於家中有小孩或是手機重度依賴者來說顯得相當重要。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雖然軸距設定與上一代車型相同,但內部座椅與空間經過重新規劃之後,二、三排的實際乘坐表現都有進步,這部分我相信Skoda旗下車型的表現都不會讓人失望,且後座椅面前方還有延伸設計,對於提升大腿支撐性也有很好的幫助。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第三排座椅就屬於應急使用,如果成人長時間乘坐還是會覺得有點侷促,但對於臨時載人或是身材較嬌小的乘客來說我認為表現尚可,亦可透過第二排座椅前後滑移功能調整乘坐空間,且兩側還設置可以放手肘的空間,頭枕拉出後對於頭部的支撐性也不錯。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本車具備三區恆溫空調功能,能為後座乘客帶來更舒適的乘坐感受,原廠還提供後座置物套件,可以當成置杯架或是置物空間使用,未使用或是需要多一點乘坐空間時,這組置物套件還可獨立拆下。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大改款Kodiaq共提供五人座與七人座車型,本回試駕的七人座車型在一般(七座)狀態下,行李廂容積為340公升,如果將第三排座椅傾倒打平後,可以看到第三排椅背與行李廂底板相連形成平坦的空間,其置物容積為845公升;而再將第二排座椅傾倒打平,就可營造出2035公升的置物容積。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行李廂兩側設置能快速傾倒第二排椅背的拉柄,因此不用特別走去開後車門就可直接操作打平椅背,旁邊還有隱藏式掛勾可以使用。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掀起行李廂底板可以看到額外的置物空間,也能巧妙地放入體積不小的行李廂捲簾。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拍攝到一半突然有路旁野貓闖入,可惜我不能帶你回台灣。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照片中為另一輛五人座試駕車,提供給大家參考行李廂空間示範,搭配原廠推出的空間套件,也能避免車內物品滑動的情形。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當然大家關心的是大改款Kodiaq的實際道路駕馭表現,與前一代車型相比究竟有沒有明顯的差異?回顧以前試駕第一代Kodiaq的心得,簡單來說這是一輛很容易上手、各項表現都很均衡的休旅車,而本回我們主要試駕的1.5升車型,其最大動力輸出為150匹、25.5kgm,從帳面數據上看起來並不突出,甚至許多同樣採用1.5升渦輪增壓引擎的日系SUV,其最大馬力已將近200匹,但第二代Kodiaq 1.5TSI mHEV的實際動力表現卻超過帳面數據上所呈現的意象,尤其是本車搭載的七速濕式雙離合器DSG變速箱,對於動力傳遞反應相當迅速,檔位銜接未有頓挫感,帶來線性平順的加速過程,同時具備9.7秒完成0~100km/h的加速表現。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另一方面,第二代Kodiaq的1.5升引擎加入了48V輕油電系統,主要能帶來更佳的節能表現以及怠速自動熄火功能的順暢性,例如我在市區行駛時,時常會遇到走走停停的狀況,車輛在低負載狀態時就會自動關閉引擎,踩下油門引擎再次啟動時,幾乎感受不到震動感,這也是新世代輕油電系統帶來的有感進化。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接著也請媒體同業載我一程體驗一下後座乘坐感受;剛坐進後座絕對會讚嘆Kodiaq的乘坐空間真的很大,即是前方座位是我剛才調整到有些後面的位置,但我在後座還是可以盡情地伸展我的雙腿,兩側與頭頂空間表現也很棒。

乘坐舒適度部分,在新一代Kodiaq RS推出之前,我認為Kodiaq車系的懸吊都是屬於偏向舒適的設定,所以在高速公路行駛時,後座的舒適度是相當棒的,而且隔音表現也讓我印象深刻,至少和前方的媒體同業聊天也不用刻意拉高音量,只不過來到多灣道路時後座晃動感還是比較明顯,不過若將車速放慢一點就能改善這現象了。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整體來說,第二代Kodiaq的細膩度有感提升,尤其在造型與內裝鋪陳的設計方面,已不再像上一代車型給人過於務實或平價的感受,尤其在車內功能部分,除了已成主流的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功能之外,還提供兩組充電效率頗佳的無線充電板,車內隨處可見充裕的置物空間,乘坐、行李廂空間也可說是同級車中的佼佼者。

實際駕馭部分,這次以1.5 TSI mHEV為體驗主力,即使帳面動力數據不大,但上路後仍可發揮充足的動力,雖然車身尺碼看起來有些龐大,實際駕駛並不會覺得笨重,隔音表現以及行路質感,也是比上一代車型進步的地方;分享完本回在歐洲搶先體驗試駕的心得後,我們過一陣子也會在國內試駕台灣將要販售的車型規格,對本車有興趣的網友們也別錯過了!

Skoda Kodiaq 大改款搶先試駕|空間機能仍是強項、整體細膩度有感進化!

Skoda Kodiaq 1.5 TSI mHEV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渦輪增壓+48V輕油電
排氣量:1498c.c.
最大馬力:150ps/5000~6000rpm
最大扭力:25.5kgm/1500~3500rpm
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七速自手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35/50R19
車身尺寸:4758mm x 1864mm x 1659mm
軸距:2791mm
車重:1661kg
油箱容量:55公升
2024-08-15 12:00 發佈
很棒的體驗~希望台灣能看到Skoda Kodiaq 大改款
變速箱電磁閥體、車道置中最後來個48V電池。聰明的就懂
等這台等很久了!
DrawYing

有問題可以問我,專業的

2024-09-02 19:29
那個水晶杯雕刻操作很有趣
留下很多回憶
希望改款後台灣車價不會像歐洲一樣大漲
歐 看看就好
中央鞍座有四個置杯架真是一大福音 
pharmacy cheng

但是台灣搖搖放不進去?

2024-08-15 13:55
HAO_68

pharmacy cheng 手搖杯一定放得下;但是左右都放可能會碰到

2024-08-15 16:50
空間真的很寬敞,看起來不像一台不到4.8米的車
感謝分享&介紹,這次大改款感覺廷不錯的呀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