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有在觀望的大棕熊的捧優們參考
文章有點長...大家就隨意快轉啦
要戰DSG的捧優們請關閉視窗(感謝)
!!!小弟單純想法分享,不引戰!!!
!!!要戰,請到隔壁棚,謝謝 !!!
家中原有的Premio 2.0
小弟考到駕照後駕駛的第一台車
第一次高速公路、第一次4輪跑山
無數次加班後的首都高傳說
無數的洗車用品(藥劑、鍍膜etc.)實驗
滿出來的回憶跟革命感情
但20w公里的歲月,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痕跡
鬆掉的轉向軸、脆化的引擎腳
雖然2.0 NA在深夜的高速公路
4速自排5,500rpm斷油的衝擊感依舊迷人
仍舊無法掩飾他需退休的事實

和家人討論好預算150w 各出資50%,刪去牛頭鋁罐車
開始尋覓的過程中
多虧阿嬤天天拜拜燒好香,小弟尋覓的過程中
都遇到很對頻率的優質業務
期間愉快的看了許多出乎預期,但在預算內的嬌客
- Tesla Model 3
身為軟體人,怎能不對這科技天賦點滿的他動心
但 細節與質感的呈現上
真的很難想像他要我這麼多台票
謝謝,下面一位
- Mazda 6 Wagen, CX-5
魂動。質感。內裝
應該是多次看完M牌的最大感受
但空間這個致命傷,準準的刺中要害
這樣級距的車身尺碼卻只有這樣的內裝空間
謝謝,下面一位
- BMW 218i, X1(有試車)
沒錯,年底的時候跟著朋友去看車
意外發現這舶來品在小弟的預算內
精準、線性加上家庭需求夠用的空間
高水準的底盤調校
西卡系...逮丸社會對雙B的標籤
讓未滿30的小弟卻步,這標籤...小的承擔不起啊...
這所謂...錯的時間。對的人
你我緣分未到
- Audi A3 (有試車)
小破預算,簡單來說VW Golf上的一切精緻化
動態表現,內裝質感都很明顯上一個檔次
內裝空間比Golf大上許多,家庭需求夠用
但少了一點fu...說不上就有點不對味
- VW Tiguan(有試車Zipcar)
小弟有時跟家裡撞期用車時的好朋友Zipcar
當然也租了地瓜讓家人體驗體驗
德意志中物質取向的最佳寫照
該有的都有,就少了細節的處理以及溫度
回饋上也相對的直接
- Skoda Karoq (有試車)
出自於水晶
硬是比同門的VW多了份質感
內裝的設計上很多收納的小細節
新世代的1.5t引擎,新世代的就是香
先天拖曳臂的設計換得優異的後座空間
但也捨去了動態上的穩定性,後軸的彈跳較為明顯
至於蠻多人提到的低盤噪音,小弟倒是覺得有但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輾轉經過了7749天的家族閉門會議後
在大小棕熊的猶豫之間決定購入Kodiaq
原因很簡單 「家」
這輛新車不僅僅要陪伴我們家中的日常用車需求
還有全家5人出動十的移動需求
腦海中小時候全家出門三姐弟在車上講噴垃圾話的回憶
以及...以後的家
現在穩定交往的另一半,是個只差時間就可以結婚的狀態
未來的家,也需要商務熊的陪伴
綜觀上述,一個舒適安全的大空間變成了首要條件
再度連繫了當初賞車服務周全的北投遠哥
剛好還有20年式帶有車偏的商務灰,就這樣和商務熊相遇了
也順利在過年前交車~

一個多月,1600多公里的心得
先來說說路人會覺得不值得推薦的理由好了
1. DSG變速箱
沒錯,直球。
雖然這列在缺點但對小弟來說卻是優點
DSG依舊讓一般人問風喪膽
小弟列為缺點的原因很簡單
不懂車,不想懂車,只想慢慢順順開車的朋友
請你不要碰DSG
抖動,鎖檔的案例。你看完就想走了
小弟視DSG為優點的原因也很簡單
手排變速箱為基底佐雙離合器
動力轉換的效率高,換檔之間的速度
加上有認識門路可以重設電腦變速箱間距以及定期檢查變速箱狀況
似乎沒有許多魔人說的那麼恐怖嘛...
還有一派魔人說DSG要照Youtube上面各大懂車名嘴的偏方SOP開車
Um...Excuse me...如果這個SOP有效原廠還不趕快寫到車主手冊裡頭?
!!!再度強調單純分享個人看法不引戰!!!
2. 英文化介面
商務熊,應該說棕熊們
目前都是全車系搭載英文介面
但接上手機後,Android Auto跟CarPlay
還是一樣有中文的
像我一樣和家裡用車的捧油
如果家中長輩英文比較不輪轉的話
這點就要好好考慮
像小弟和家父的合作模式就是
一起討論車輛設定後
小弟負責設定
家父用車時,僅用Android Auto介面
中文的Google Map + Spotify滿足路上的過程~
優點的部分...
- 穩定&加速性
就目前和商務熊的磨合期不能大腳
但順順的就可以在深夜的首都高輕輕鬆鬆16格
依舊沒有什麼速度感跟過多的風切聲
過年期間為了避開雪山停車場
全車7位滿載挑戰北宜賽道1.4渦輪也是輕輕鬆鬆
商務熊平常出沒的地區80%都在台北市區
面對越野級的路面,也是從容的過濾掉不舒服的彈跳
委婉的跟你說「哈嘍,窟隆沒有看到嗎?」
- 安全配備
家父以前也是抱持逮丸人的觀念
車不是拿來撞的,自己多注意比較重要
但隨著時間的改變也是慢慢進步到注重主被動安全
硬度大家可以上NCAP實驗室的影片,小弟就不多加解釋了
科技配備的部分...選配車偏多了鏡頭
貌似可以解副本得到更多功能?
但車偏+ACC真的減輕很多長時間開車的疲勞感
ACC的作動有三段可調(ECO/Normal/Sport)
ECO這段的頓挫感最平順,最舒服的一段
- 內裝配備
車內很多收納的小巧思
中控、車門、椅子下都可以感受到設計師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還有後座的小餐桌
原本試車時害在想這個雞肋的東西該怎麼卸下來
沒想到交車後,真的太多場合用到小餐桌了
舉凡吃飯追劇到筆電回Mail通通可以
一點也不雞肋
但有點可惜的是20年式取消了車門的保護擋板
另一個有點可惜的是
當初因為商務熊主要出沒在都市區
所以選擇相對能源環保的1.4
捨棄4x4的2.0連帶地捨棄了一些配備
尤其是全景天窗(嗚嗚....),雖說心裡很清楚美翻天的東西不是必須
-------------- 商務熊出遊照&浴照 --------------





回顧購車到現在的過程,不僅僅很感謝家裡願意換車
也很感謝業務遠哥跟北投廠的協助
當初交車的時間因為小弟出差一直喬不攏
後來臨時改回台時間,很臨時的聯絡遠哥能不能交車時間
遠哥也是二話不說的確認好當天時段允許後立馬更變
交車時,也很仔細的和家父與我解說車內所以功能的調整方法
第一次1500km回廠時,接待人員也是很有耐心地詢問用車上有沒有遇到什麼狀況
而且,主動在商務熊被頂高高的時候找小弟巡視商務熊的底盤
大棕熊的車友們也都是很友善願意幫助新車友的
很多問題在群組中發問,很快都有高手會回答
聰明的就懂,商務熊感謝大家的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