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參加了第二次的KODIAQ車聚
雖然這個群組還很小, 但是車友們向心力滿強的
大家也都不吝分享自己車子的一些心得
大家對這台車真的是有愛, 也有人等了很久時間
在2016年9月就訂車的人也是有的
廢話不多說, 先來幾張車友"炸哥"拍的美照:




這次車聚選在桃園龍潭的某家餐廳, 比起第一次看到車聚的照片, 這次到場的Kodiaq增加許多, 現場總共有13台. 幾乎是各色雲集.
其中以鐵灰色數量最多.
這邊也順便談談自己一個月來開這台 KODIAQ 1.4 的心得分享 當然包含了優缺點
先講缺點好了
1. 1.4當然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 4X4 不過這是廢話, 沒有那個預算 當然買不到那個配備
在車聚當天結束後, 直接開去了新竹日光山城露營, 一路上去滿載的1.4不會不夠力, 顛頗坑多的小路1.4也很穩
只是在一些坡度較大的地方, 雖然整路都是用 M1 爬上去, 在速度不足的地方, 應該說因不熟路況而停下後,
在坡度較陡的地方起步, 難免會有動不了的狀況, 在那個時間點就會滿後悔沒有捏上去2.0的 4X4
2. 置杯架的位置因為在扶手箱內, 大部分的時間扶手箱都是保持半開狀態, 這樣置杯架才能不被蓋住.
然而這個是比較個人習慣的東西, 或許有人覺得那個位置和設計是ok的.
3. 內部的一些設定在啟動時無法自行恢復呈上次使用狀態, 例如空調車內循環 / autohold / 怠速熄火關閉 等等
所以說電子化的一些設定有時候也不一定方便. 以前老車子的機械化設定在這方面簡單多了
但部分設定還是可以透過外廠的協助做設定的改變
4. 原廠保固的龜毛. 這一點在這裡相信之前有一些案件大家都知道了
話說,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我自己行車紀錄器是接到保險絲, 這樣不要每次插拔電源, 況且電瓶保固也兩年, 這個原本就自己打算電瓶保固到了, 想要換一個比較好的電池, 因此這一點自己倒是看得比較開
但針對其他電路系統, 應該就還是得乖乖地等過保後, 想玩的再開始玩
5. 影音系統與行車系統無中文化
6. 開車習慣需要改變來適應DSG (這部分我就不多做說明了, 想了解的請爬文吧)
7. 冷門車, 原廠待料較久. 這一點是無法逃避的宿命. 但估計這台車未來一些外廠的維修零件取得應該也不會太麻煩, 畢竟大陸有在生產, 一些共用料估計不會太難取得.
以上是我個人覺得的缺點 僅為個人觀點
再來優點的部分:
1.路上不容易車聚!!!! 的確常常被行注目禮. 常常在停車場被”男人”搭訕聊車子 (可惜吸引不到妹)
2.車子穩定性/動力/隔音都做得相當好, 過彎, 加速, 以及在高速公路上都是非常好的開車感受體驗, 每天從內湖回林口的上坡都輕鬆加速. 跑山路也輕而易舉. 1.4表現都相當搶眼了, 2.0真的只會更優
3.坐墊軟硬適中, 後座寬敞, 放三張安全座椅都可輕鬆放下
4.後行李箱因此非常寬敞, 這次露營除了棉被放到後座外, 其他東西塞後車廂都塞的下.
5.車室內許多貼心小設計 這一點有去看過車的人應該都知道 而且都很實用
6.環景系統. 這套系統對這台車來說意義重大. 首先, 開一台4米7車長的車子, 在某些地方的停車/倒車/迴轉 或做其他動作的時候來說, 有時候難免會有些擔心去碰撞到或者是抓不到距離感, 但是這套環系統可以說是完全把這個車身大不好細緻的控制的缺點給補足了, 環景系統是我開了一個多月來最滿意的系統. 在交車前, 曾經youtube上看過車評介紹此車時再懸崖邊迴轉, 我那時就心想, 這種情況少之又少, 自己不會遇到. 想不到這次露營就遇到了, 當下也真的對這套系統滿懷感謝! 因為讓整個車子的操控簡單了超級多, 完全不用下車或者回頭觀看, 只要盯著螢幕就好了
7.油耗部分還不錯, 平常喜歡大腳 & 用S檔開車的我, 城市70+高速30 的比例, 居然也能開完一桶油後平均 也有 10.8 ~ 12.2km/L 之間 (加了四桶油了 這數值範圍是取最高&最低) 這個我真的挺滿意的, 感覺比我上一台 Livina 還省油.
其實還有許多優點, 只是該照顧小孩去了, 其他優點就由其他車主來分享吧
總結: 這是一台值得等待的好車, 如果口袋有預算, 能直上2.0會是比較建議的.
謝謝大家賞眼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