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出自下列網站的fabia車型手冊http://www.autocacak.co.rs/models/new-fabia/overview-page/但不確定文內講的是tensile strength還是yield strength,但推估應該是yield strength (有不少車廠用數值較高的tensile strength為噱頭)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TomYang28 wrote:很可惜的是 樓主發的...(恕刪) 我也是 Fabia 車主, 請問您這是真的?很難想像台灣下訂量這麼少, 烏克蘭廠願意為 Skoda Taiwan客製化沒後面鋼梁的訂單??PS: 我指的不是 MK3 vs. MK2, 原廠可解釋設計不同無損安全,我指的是開版大的圖是 MK3 而台灣出售的 Fabia 竟要求客製沒後面鋼梁的車型.
看小發俱樂部的狀況似乎是如此 ,待這兩天再問問主社團 ,--------------------------------------------------------無論如何...skoda tw可能搞錯了一件事 ,多數買單的客群 , 不只是因為它的價格平實 ,也絕不是因為他是歐洲車 ,而是相較於國產車的" 安全性 "....是的...skoda 在台灣的競爭力 , 在台灣的品牌靈魂 , 就是安全與國產價...-----------------------------------------------------------------------但當你為了1~2W 的cost down , 拋棄自己的靈魂 , 捨棄了自己的競爭力...那就是品牌自殺 , 信任建立很困難 , 打破很容易...我不知道其他車主怎麼想 , 但我除了手上的rapid ,本來年後有計畫購入fabia combi ,但現在除非展廳 , 肯帶我到倉庫當場拆後保來驗證 ,不然身為品牌使用者 , 我很難把單簽下去 ,希望有意購入的朋友 , 能把這種狀況反應出去 ,另外也歡迎skoda tw 來此發文發照片 , 以正視聽 , 安撫車主的心...----------------------------------------------------------------最後...就像我常在skoda版討論時說的 ,不是只有skoda 賣進口車 , 其他的進口品牌與之對位也不會屈居下風 ,如果太把自己當一回事 , 那往往不是一回事....( 怎麼好像在說自己...Or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