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業轉型的困擾


 
昨天出差至雲林北港, 恰好看到一家G大自行車店, 裝潢得還不錯, 就進去看看!
剛好老闆沒有客人, 無聊至極, 泡咖啡留我閒聊...
 
老闆的心得:
(1)傳統自行車屬機構機械, 在找問題與維修上, 很容易判斷; 且與消費者間可以
     "一翻兩瞪眼"釐清責任歸屬. 
(2)開始轉型進入電自車行列後, 發現電池市最大的問題; 尤其是鉛酸電池非常不易
    做責任判定; 容易造成消費糾紛.
(3)因為入門是從鉛酸電池開始, 所以就已經被電池糾紛嚇到, 不敢再提理系電池.
問我的意見, 要如何排解?
 
以下是個人淺見:
(1)創業維艱, 守成不易! 時代在變, 若不圖精進, 早晚要收店. 所以要強迫自己多學多聽
    多看一些與電池/電動車相關常識(找Google大神就有), 多與他人互相交流(如向本站
    各位先進徵詢寶貴意見一般).
(2)從鉛酸電池入手也沒有錯誤! 畢竟, 鉛酸電池是百年工藝, 價格與特性很穩定了.
    只是當個販售者應該要對商品做深入了解才對!(不可疏於研究)
(3)所謂消費糾紛, 就是販售方表達商品的特性不夠完整, 讓商品實際使用實的表現,
    無法滿足消費方的期望值.
(4)延伸上述(3), 就必須在店家銷售及消費者購買兩個過程, 再三強調電池使用的特性,
    讓消費者確認自己的需求是否符合? 再進行購買.
 
老闆聽完之後, 做了以下總結
(1) 確認電池保固期- 例如: 天能一年、湯淺半年、廣隆半年....
(2) 問題電池判定- 製造日期起三個月內屬電池製造商責任, 三個月到保固期限另做判定.
(3) 消費者來電詢問時, 要確認對方使用需求, 再給予適當建議.
(4) 寧可不賣不賺錢, 也不要賣完發生糾紛.
2021-03-04 9:48 發佈
宗德居士 wrote:
昨天出差至雲林北港, 恰好看到一家G大自行車店, 裝潢得還不錯, 就進去看看!
剛好老闆沒有客人, 無聊至極, 泡咖啡留我閒聊...
 
老闆的心得:
(1)傳統自行車屬機構機械, 在找問題與維修上, 很容易判斷; 且與消費者間可以
     "一翻兩瞪眼"釐清責任歸屬. 
(2)開始轉型進入電自車行列後, 發現電池市最大的問題; 尤其是鉛酸電池非常不易
    做責任判定; 容易造成消費糾紛.
(3)因為入門是從鉛酸電池開始, 所以就已經被電池糾紛嚇到, 不敢再提理系電池.
問我的意見, 要如何排解?
 
以下是個人淺見:
(1)創業維艱, 守成不易! 時代在變, 若不圖精進, 早晚要收店. 所以要強迫自己多學多聽
    多看一些與電池/電動車相關常識(找Google大神就有), 多與他人互相交流(如向本站
    各位先進徵詢寶貴意見一般).
(2)從鉛酸電池入手也沒有錯誤! 畢竟, 鉛酸電池是百年工藝, 價格與特性很穩定了.
    只是當個販售者應該要對商品做深入了解才對!(不可疏於研究)
(3)所謂消費糾紛, 就是販售方表達商品的特性不夠完整, 讓商品實際使用實的表現,
    無法滿足消費方的期望值.
(4)延伸上述(3), 就必須在店家銷售及消費者購買兩個過程, 再三強調電池使用的特性,
    讓消費者確認自己的需求是否符合? 再進行購買.
 
老闆聽完之後, 做了以下總結
(1) 確認電池保固期- 例如: 天能一年、湯淺半年、廣隆半年....
(2) 問題電池判定- 製造日期起三個月內屬電池製造商責任, 三個月到保固期限另做判定.
(3) 消費者來電詢問時, 要確認對方使用需求, 再給予適當建議.
(4) 寧可不賣不賺錢, 也不要賣完發生糾紛.



買斷電池的確容易有糾紛。例如:新買回家的鉛蓄電池自行車,騎到沒電又放很久不充電,導致過放損害,可以出保固嗎?

老闆:客人沒充電,導致損壞,應當自負責任。

客人:你們這車有問題,新買幾個月,電池蓄電量大減,電池品質有問題。

老闆:這.....這......






看起來,電池用租的還不錯!只要遵守一些規定限制,不用去擔心電池責任,銀貨兩訖,只管使用就好。( 當然,廠商也想保護自己的電池,會要求每月回站換電池一次,不算過分要求吧? )
宗德居士 wrote:
 昨天出差至雲林北港(恕刪)


看不懂 😂
看起來像是老闆在發牢騷
玩不起就別玩了⋯⋯😛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法客 wrote:
看不懂 &#128514...(恕刪)


簡單來說,就是電池外觀很新,但是裡面受傷看不出來,無法判斷是客人不慎損壞,還是出廠品質問題。

容易造成消費糾紛,讓老闆不敢賣電自。
ukj2621004 wrote:
簡單來說,就是電池外(恕刪)


應該要學一下GGR 有個提醒機制 比如客戶手機建檔或Line群每個月發長輩圖順便提醒充電 鄉下多的是幾個月不用臨時要騎的老阿伯阿嘛 那種都是要騎要用才發現都壞了
宗德居士 wrote:
 昨天出差至雲林北港(恕刪)


開店有閒和客人打嘴炮、不反思如何改變經營方式、早早收攤就是最好的轉型。

倫家中國、越南賣白牌電動自行車就賣的嚇嚇叫、台灣所有賣電動自行車就沒電池問題嗎~

做生意的人寧可不賺錢, 也不要賣完發生糾紛..................

這店主不適合開(整車)自行車店、去賣零件最省事、全台最便宜就有人客上門、又沒雞毛事、又不用保固、出事丟給廠商去處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