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充電電動機車始祖eMOVING,宣布與PBGN陣營合作。

二、 光陽發表高價電動重機,並且預計於義大利設廠生產。

聽說電動機車看起來因為補助縮水,導致銷量也沒像過往幾年這麼突出
不過看起來各品牌針對電動機車發展還是相當不遺餘力
新的合作讓人好奇接下來會冒出什麼樣的火花,而新的產品是否能順利打入國外市場也值得關注
但最讓我好奇的是新聞中光陽在記者會上一席話「Ionex最初設計瞄準全球市場,讓光陽成為世界領導品牌。」

不知道為什麼這段話,會讓我覺得有種光陽在「吃碗裡看碗外」的感覺,各位不覺得嗎?
就拿上面eMOVING加入PBGN陣營這件事還說好了
過往以充電機車為主的出發點,雖滿足部分使用者,但也不少消費者不以為然
如今改以雙向並行的方式去進行,這樣的合作等同於是
台灣目前最好的換電電動機車品牌+台灣目前最好的充電電動機車品牌
無論未來合作實際內容為何,但這樣的合作不管怎麼看感覺都蠻正向的
反而是光陽打從加入電動機車戰場後,就直接宣示2019年要成為電動機車龍頭

如今2020都已經要結束了,依舊只有當初記者會的New Many 110 EV 以及 Nice 100 EV兩台電動機車真的在台上市
但說真的對比台灣其他電動機車產品,這兩台車應該還是沒有達到消費者的期待
如今終於有新產品,但也僅是針對國外市場來搞

網友說的蠻中肯的,但話又說回來一台要價百萬的電動車,應該也不是人人都碰得起…
我是想說大家都看過一些前車之鑑,應該都很清楚,要想弄台電動機車並站穩國外市場是有多麽困難
光陽現在感覺就是一台IONEX擺在國內,然後將重心都擺在國外市場
套一句廣告說的「有夢、敢挑戰,是我的本事」
只是這樣的本事,是不是能獲得正向的效果以及成績不得而之
會不會弄到後面,國內市場消費者失去等待新產品出現的耐心與信心,國外也沒能順利打下
兩邊都想吃,但最後兩邊都撲空…
就這兩件事情看來,像eMOVING這樣,選擇全心全意顧及台灣消費者的心聲
跳出充電的框架,宣布與換電競爭對手合作,成為隊友
另一邊光陽發表了新的產品,雖說性能、外型、價格?都讓人驚艷
但目前看起來就是他國事務,台灣消費者就是看得到吃不到的一個產品動作
對比之下,eMOVING的合作,反而還有點看頭,最起碼還可以稍微期待一下之後的合作可以蹦出什麼樣的火花
光陽的話,只能繼續等,看看接下來哪一次記者會才能等到下一台在台灣市售且能與市場其他產品相互較勁的產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