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拜登當選,是不是該打鐵趁熱組個電動車國家隊?

電動車發展真的是未來趨勢、國際共識了
美國總統拜登當選,對電動車產業的規劃:
2030年建設超過50萬個充電站,並承諾恢復全部電動車稅收抵免
 
從股市應該也能明顯看出來,政府政策對於整個電動車的市場影響力真的很大其實也不只美國,其他國家政策促進電動車發展,幾乎都是多管齊下
反觀台灣電動車的政策反覆
感覺沒有很積極的在幫台灣的電動車品牌們順利發展規劃
拜登當選,是不是該打鐵趁熱組個電動車國家隊?
 
既然台灣沒有在認真在幫助解決充電佔密度等等問題
那這次拜登當選,台灣有沒有機會趁這次組成電動車國家隊出動啊?
拜登當選,是不是該打鐵趁熱組個電動車國家隊?
 
大家也知道美國本來大多都是開四輪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但這次因為疫情,美國人不想搭大眾運輸工具,開始瘋機車
 
像圖中的Revel電動機車,就是中國小牛製造的
台灣的電動機車技術,我不覺得沒辦法搬上檯面
拿在充電機車中算熱門的中華的iE125來看,續航、動力、極速都表現很好,價格又不貴,我覺得也有國際等級的競爭力吧
 
今年美國才有上一台新的NQi GTS Sport
美國認為這也算是電動車上的里程碑,因為代表更科技更性能的電動車進入美國,價格換算台幣約9.5萬
拜登當選,是不是該打鐵趁熱組個電動車國家隊?
 
來看性能,NQi最高時速70 km/h,續航約80-100 km,3000W功率
這樣的性能,美國人就覺得性價比很高(因為美國有其他性能更差又貴的
中華ie125 最高時速100km/h,續航約155km/h(這測試標準不同就不硬比),6000W功率,0-50加速也只要3.9秒
光是動力技術方面其實滿有競爭力的吧?
拜登當選,是不是該打鐵趁熱組個電動車國家隊?
如果原因是因為換電/充電的問題
既然拜登都要在十年內建超過50萬個充電站了,不怕充電站不夠的疑慮
台灣這次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趁這一波殺出充電式電動機車的國際血路
組個台灣電動車國家隊進軍國際呢?
2020-12-07 11:31 發佈
老美開始瘋機車???

這種葉配文可信度接近零
美國人不想搭大眾運輸工具,開始瘋機車…
======================
一個連口罩都極排斥不願意戴的國家人民,會願意因騎車而戴安全帽嗎?要老美瘋机車要先搞定戴安全帽的難題吧!老美的汽車汽油便宜到不要不要的!放棄舒服的開車去騎車承受風吹日曬…,簡直是不講武德!
大陸電機標示是額定功率,台灣是標最大功率,板上有討論過。

小牛NGT電機額定功率3000W軟解可以上80km/h,單電容量60V/35Ah,雙電版。
小牛电动niu.NGT_原厂极速测试(软解限速)

速珂CPX可以上90km/h,電機額定功率4000W,單電容量60V/45Ah 雙電池版(等於4顆狗肉舊版電池),折合台幣約9萬3。
速珂(SUPER SOCO)CPX旗舰·智能锂电大踏板电动摩托车


中華綠牌光換個控制器就要八千,對岸原廠控制器一兩千就能搞定,價錢差了N倍,這樣最好有競爭力。

IE125售價7~8萬那是不包電池的售價,也是要另外月租,電池買斷的話我看要破10萬,容量才87.6V/36Ah,不可拿出來獨立充電,這樣你就知道台灣電動機車有多廢。

台灣能造一台不到20萬的四輪電車,再來跟我說有競爭力吧!
大陸國民神車連3月打趴特斯拉 入手價12萬!單月銷售破3萬輛
Gogoro沒有成功進軍國際的原因,不一定全都是因為換電問題
但肯定是原因之一,充電可能真的才是國際趨勢了
換電對歐美國家來說成本太高
歐美天氣變化大、治安不好可能遭破壞、地幅太廣都是問題
phy12345 wrote:
老美開始瘋機車???(恕刪)


起初我也以為是,不過仔細看完內文其實也沒說得太誇張

也有提到主要交通工具確實還是以汽車為主,機車對他們來講本來就是城市內通勤用的
但這波疫情其實對很多國家影響甚遠,會有這樣的轉變其實不太意外
用「瘋」這個字眼可能是台灣記者習慣誇飾,但我覺得使用率跟購買率上升確實有可能
uyroo wrote:
美國人不想搭大眾運輸(恕刪)


所以我說啦,這也是看到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政見而有感而發
畢竟他上任前就誇下海口說要大舉設置相關建設發展充電市場
雖說充電市場不僅僅是電動機車,包含汽車、其他運輸工具也是一樣
但只要涵蓋在裡頭,應該也代表說未來會有一片市場是有機會去近一步開發的
電動摩托車國家隊...

不是前幾年就被"扯後腿"搓掉了....

那個"扯後腿"的廠商,還自己搞了個性能垃圾,沒人要的換電系統
也弄了很多歌舞秀,大賠特賠
Chialung Wang wrote:
大陸電機標示是額定功(恕刪)


不否任大陸很多電動機車在功率與性能上也不輸台灣品牌製造的電動機車
但論品質與製造工藝來說我並不覺得台灣的產品會比大陸來的差
至於成本上的考量當然是一點,這也是無論任何品牌進軍國際的一大要點
不過要想跟別人競爭,除了價格戰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有競爭實力的產品
現在講,當然是看長遠計畫,產品開發不能停,未來要想進入國際市場才有一些機會
rooooot5848 wrote:
起初我也以為是,不過(恕刪)


我有看內文, 所以才覺得是唬爛文或葉佩文

文中舉的例子是本來KYMCO某經銷商UNIK MOTO,和去年同期的七月相比業績足足成長三倍,平均一個月賣出近70輛機車

我的老天鵝, 台灣比較大的機車店可能一個月都賣不止70輛, 經銷商賣70輛可以拿來說嘴?

據統計美國的機車保有數量不足800萬, 比台灣還少, 而且合理推估都是大西西數的擋車非達可達
美國地廣人稀根本不適合機車, 也只有少數城市(如紐約)依靠大眾運輸, 其他地方幾乎人人一台車以上, 真有人以為老美會把機車當成通勤的交通工具?
  • 5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