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能源業化學工程師暨市場分析師Robert Rapier近日發布一篇「中國大陸為何主導鋰離子電池生產」提及中國大陸鋰離子電池製造已主宰全球,未來透過交通、各類儲能電動化普及鞏固勢力。其全球市佔率亦達7成,如同複刻太陽能製造多年來主宰8成市佔的模式,進而呼籲美國需要有更有效的戰略來應用鋰離子電池快速成長的趨勢。
Robert Rapier的「中國大陸為何主導鋰離子電池生產」中提及,在全球加速電氣化到來,大陸不但增加了人口電力供應,交通基礎設施電氣化,預估2040年一半汽車由電力驅動。電池在電氣化轉變中發生關鍵作用,從個人電子一路到運輸及重工業應用,佔了主導地位,而這類統治正在進行中。
Robert Rapier提及電池發展的歷史及運作原理,包括目前主導的內燃機常用的鉛酸電池及未來性的鋰離子電池,還有1991年日本Sony將第一款鋰離子電池商業化,至今其成為許多消費性電子的首選電池。
鋰離子電池運作的固有優勢,再加上它的成本有效下降,將使其在各新應用領域獲得穩固立足點。其引用彭博新能源(BNEF)數據,以體積加權平均鋰離子電池組價格(電池及電池價格組)自2010~2018年降低85%,平均達每度電176美元,預估2024年降至94元、2030年降至62元。
成本下降將使鋰離子從消費電子領域快速通向其他領域,尤其是電動車銷售在過去5年有10倍成長,且愈來愈多國家實施內燃車禁令。電動車將主導個人交通,還有其他重應用領域,即使這些領域由主導歷史久遠的鉛酸電池及內燃機提供,但均將快速轉向鋰離子電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