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前年底拍板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引發業者抗議,今年起便拿掉2035年的時間限制,讓國內機車行有更多緩衝轉型時間,不過政府推動電動機車決心不變,交通部、經濟部2日共同舉辦「智慧電動機車科技創新座談會」,目標攜手產業組成電動機車國家隊,希望未來打進印度、印尼等新南向國家。
今年3月中交通部長林佳龍與八大機車業者會面,當時就傳出2035年禁售燃油車政策出現轉彎,加上近期工業局4億元電動機車補助用盡,改挪1.7億元換電站經費救火,引發外界關注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發展。座談會上交通部長林佳龍與經濟部長沈榮津一同現身,表態力挺電動機車產業發展。
籌組電動機車國家隊,國產電池是核心
會中林佳龍宣布籌組「交通科技產業會報」,歸納出15種跟交通有關的高科技產業,包括電動機車、無人機、離岸風電、軌道等產業,未來每三個月有一個會報,建立跨部會及跨領域的討論平台。
在電動機車國家隊上,先從國內電動機車核心技術:動力系統(馬達)、電池、電池管理系統(BMS)、應用軟體(App)著手,沈榮津說,台灣每年有百萬輛的機車需求,具有市場規模,足以讓業者先在國內練兵,再切入國際市場。
其中開發國產電池至關重要,本土鋰電池製造商能元科技,具有18650鋰電池技術,並著手開發「下世代電池」21700鋰電池,目前正跟車廠談合作,未來要把國產電池打入國內電動機車供應鏈。但在充換電規格上,充電已有標準,但換電僅要求安全標準,沈榮津解釋,先尊重市場機制,往後再談技術的標準化,讓業者有時間相互了解再合作。
沈榮津強調,現在日本四家大車廠 HONDA、YAMAHA、SUZUKI、Kawasaki 都打破競爭,聯手訂定電動機車標準,他認為現階段台灣籌組國家隊是有必要的。
推動電動機車太燒錢?業者看法不一
雖然電動機車是發展趨勢,但是否要大力推動,車廠各自有不同見解。
三陽董事長吳清源表示,三陽是台灣第一個做電動機車,但計算後都是虧錢的。他認為發展電動機車,必須掌握關鍵電池技術,否則台廠還是淪為代工業,他也質疑業者現在做電動機車都是虧錢的,要如何打國際盃?中華汽車直言,在發展電池產業比補助更重要,而且充換電設施也要納入建築法規,讓消費者真正方便充電。
PGO 摩特動力則看好電動機車是未來趨勢,並期望政府在補助政策要有漸進式的規劃,才能保障業者的投資。看待做電動機車虧錢這件事上,宏佳騰執行長林東閔說,若堅持從零開始,什麼都自己來肯定會虧錢,但若有業者(指Gogoro)已經有很好的平台方案,傳統車廠可以貢獻多年來的造車經驗,透過合作達成共贏。
被日本逼急?台灣將籌組電動機車國家隊,國產電池是關鍵
▲Gogoro表示,電動機車產業要成功有四個關鍵:智慧電動車輛、智慧生產、智慧網路、智慧電池。
圖片來源:陳映璇攝
國內電動機車銷售龍頭 Gogoro,在台投資已超過116億元,行銷副總彭明義表示,光智慧電池網路投資近100億元,「不要看 Gogoro 好像賣很多的車,但我們還是在燒錢的,」目前也開始和國內業者研發國產電池,希望能跟產業共榮,「一個公司成功沒有意義,要整個產業成功才有意義。」
發展電動機車看似錢坑,推動電動機車超過20年經驗的其昜認為,許多業者會覺得電動機車很燒錢,那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電動機車商業模式。若車廠仍按照原本的思維模式銷售就會很辛苦,因此其昜在4年前轉型做共享電動機車,在高雄、澎湖示範運行,並結合車聯網、FinTech 技術,讓電動機車可以被共享化,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本文授權轉載自:bnext(數位時代)
肥貓宅男 wrote:
行政院前年底拍板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引發業者抗議,今年起便拿掉2035年的時間限制
肥貓宅男 wrote:
三陽董事長吳清源表示,三陽是台灣第一個做電動機車,但計算後都是虧錢的。
肥貓宅男 wrote:
行銷副總彭明義表示,光智慧電池網路投資近100億元,「不要看 Gogoro 好像賣很多的車,但我們還是在燒錢的
由這三個點可以看出
政府不可能得罪1300多萬的油車主
各大廠早就評估出電動車事不可為
GG已經燒了不少錢 都是以百億來算的
聯貸了72億 舉債了105億
後續要燒的錢更是未知數
五年只賣了15萬台 完全不合利益
有可能還要再燒幾百億 花幾十年的時間
以一個商人來說 這種完全不合乎利益的事真的很不可思議
09142001 wrote:
由這三個點可以看出...
以一個商人來說 這種完全不合乎利益的事真的很不可思議
(恕刪)
嗯
從財務觀點來說,的確如此。
但是如果集資(說故事畫虎爛)能力夠強,再加上世界各國政策支持
賠錢能力也是另一種競爭障礙!!!
兩個現成的例子 Amazon, Tesla
以特斯拉來說,傳統車廠如果像特斯拉這樣燒錢,CEO早就被換掉了!
電動機車也是一樣,Gogoro 燒百億,結果就是一千多換電站加上15萬部車。
光陽如果燒掉上百億,等於一整年淨利掛蛋,連油車的開發能力都沒有了。
至於狗肉何時可以獲利,光頭自己有個數字。
但是現在的1000多個換電站,已經是個超級門檻!
就算日本四大車廠搞出全球規格,想要吃台灣的換電市場,就必須”極短時間”,投入比Gogoro等量甚至更多的換電站!
現在來看已經很難,而且時間紅利站在狗肉這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