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光陽繼張飛充電之後,很快又跟盒馬鮮生合作落地,納悶遞送服務其實也很適合睿能,大陸遞送需求比台灣更大(叫個10元人民幣便當都能外送),為何睿能不去呢?
其實我猜測睿能不是沒想進大陸,但為何不能?個人看法是,睿能的特色都剛好都變成是他們進大陸的劣勢...
1.換電. 他們要自己建多少換電站才能普及?睿能沒有雄厚資金這樣搞。找當地夥伴合作?睿能就是要賺能源管理財,跟別人合作,等於把自己想賺的都讓給別人賺了,不通不通。
2.車價. 睿能目前的車種都是高價車,在大陸肯定被那些當地便宜電機車巴到狗吃屎了,大陸有錢人很多,但騎電車的不是有錢人,有錢人是開車跟騎高檔自行車。
傑森543 wrote:
看到光陽繼張飛充電...(恕刪)
同樣的問題,不需要新開樓
那我只好用複製結束這一局
光陽電動車 iONEX 還未在台灣上市,竟已經先登陸中國上海了
我是覺得跟抽取電池生產的授權有關
睿能未開放第三方業者製造生產
而光陽開放其他車廠以自有電控系統
、電池接入 Ionex 電池交換網絡
但大陸官方一向有扶植當地產業的傳統
光陽能否落地生根仍有待觀察
傑森543 wrote:
看到光陽繼張飛充電...(恕刪)
你都知道這樣多了, 二邊的生態原本就大不同, 進軍中國很偉大?
光陽進去了也只是採合作, 連獨賣都沒有
那些狗酸民成天在講狗肉去海外也只採合作等租賃方式, 海外連一台銷售到一般消費者都沒有就是不行, 阿ionex進軍對面為什麼也要用合作? 不能賣給一班消費者? 一點信心都沒有, 狗肉酸民卻一副寬以待己二套標準, 狗肉合作外銷叫做沒有引進沒有銷售, ionex合作叫啥? 能否也叫沒有引進沒有銷售?


話說回來, many ev導航版那種價格賣到對面都快二萬人民幣了! 嚇死人, 一般當地人不過就騎騎電瓶車, 要買這種充電ev? 不如去買電瓶車就好
還是說many ev到對面屆時又比本國售價低很多? 國產業者對國人真好...

小客5509 wrote:
進軍中國很偉大?
有沒有很偉大 我不知道
看看世界前3大汽車集團 都在努力耕耘中國市場
不說世界
說說台灣好了
台灣保時捷也很努力要在中國打出名號來
台灣的藝人
不都積極想去中國掏金
還不都是在像錢看齊
不然是在做功德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