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光陽不買睿能的帳, 我個人覺得光陽並不把睿能當作"能源公司",因為睿能同時把能源與Gogoro機車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更同時又是"加油站",把睿能當作電車界的光陽與台塑(外購能源)應該也不為過,所以是實實在在的競爭關係,但是一山不容二虎(還是三四虎?), 現在群雄爭霸已經很明顯了. 原本台灣在機車供電系統是贏在起跑點,但是時間拖久,不但導致公規難產,對於電動機車產業發展只有不良影響.
我想表達我自己的想法,
1. 切割睿能系統(能源與機車供電系統)與Gogoro品牌 : 這樣對於其他使用睿能系統的機車廠會比較公平, 同一家公司, 機車品牌一定會有成本優勢. 這對睿能原本經營能源的部分也可以更專注. 多少也可以削弱其他機車廠的敵意? 增加合作意願?
2. 增加加電供應商 : 因為我使用機車時間少(一個月不到60km),所以個人是偏向自充系統,但不可否認的,睿能的換電也有其方便性,而且若是自充系統,一定不會有其他供電商加入,例如中油或台塑等, 因為自充可能導致沒有機車換電而倒閉...,而這能源供應一定不能獨有,否則就是壟斷事業了,這對消費者是不公平的. 未來盡速也要訂定電動車(四輪)的換電規格(GogoroFor4? XD), 否則未來能源公司只能做機車生意,就太侷限了! 在工業局多次討論中, 不知道有沒包含多家能源供應商?
網友們有其他想法嗎?
那我只能選輕型電動機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