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公用規格戰的結果會怎樣

小弟我是ggr2的車主,每個月乖乖付一千多的費用。雖然不覺得有比較省錢,但是還算負擔的起。
光陽至今還沒提出完整的電池方案,也還沒發表125類型的機車,說要比較哪一家規格較優,好像無從比較。

不過我們的政府,無腦不是這一兩年的事,各種利害關係,關說與暗箱作業下,發生一連串的無腦決策,直接讓某家變成公規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還要考慮其他廠牌的態度,例如加入使用相同電池規格的光陽,與需要整套電池系統的睿能,加入門檻是否不同。
2018-04-03 10:2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結果 規格戰
我其實很不看好政府推公規這件事
畢竟電池和汽油不同
牽涉到整個營運模式
而且似乎只在想"電池"
不是整套系統去思考
換電、充電、充換電並存系統都沒有整體思考
這麼急著組台灣隊,拚台灣經濟
出發點不錯
但是否能夠居於領導地位..最後反而淪為笑柄,令人堪慮..


brownp wrote:
光陽至今還沒提出完整的電池方案,也還沒發表125類型的機車,說要比較哪一家規格較優,好像無從比較。...(恕刪)


先不論費用, 規格之類的爭議
光從造車的理念, 就知道光陽這款車設計本質上是有問題

它是利用一顆核心電池來驅動馬達, 而這顆核心電池的電量只夠支撐15公里的續航, 也就是大概不到10ah
其他不管是買斷還是租用的額外電池的作用都是對這顆核心電池充電!
這就是手機設計的概念, 手機內就一顆電池, 然後使用行動電源對它充電, 需要長時間使用時就多準備幾顆行動電源

但在交通工具上就有個很大的問題!
一旦在高速時, 電池快速放電的同時, 又要充電
那核心電池的工作溫度一定極高!電池的壽命一定會縮短
以我的電動自行車來說, 充飽電需要約4小時, 但只要40公里的時速, 不用一個小時就沒電了!
就算我帶了行動電源, 它的充電速度永遠追不上放電速度!
我很好奇, 光陽要如何解決放電速度及溫度升高的問題?


芒果冰拿鐵 wrote:
我其實很不看好政府推...(恕刪)

充電已經整合好了,就差換電。充電沒人去亂所以順利啊!
政府叫過來廠商喝咖啡坐下來談, 希望大家各退一步 統一使用相容的電池根充換電設備

兩家都不願意或是權利金談不攏,最後合作無望! 政府怕被說官商勾結或是配合壟斷

於是採用雙軌並行,GGR開始拉攏小廠投入新車開發 洸陽要求旗下店面設置充電站

在大家還在吵換電好還是充電好的時後, GGR錢燒的差不多快完了/或是洸陽油車市場被傷到

其中一家 終於忍不住出手開放充換電並行制, 電池可買斷.可月租.可臨時增租 只要你爽就好!

然後另一家沒多久就跟進, 於是變成兩套功能幾乎一樣的電池方案在台灣市面上!

美其名叫相互競爭自由市場 ,實際上 就是兩敗俱傷 徒增各種成本!

喵一喔嗚 wrote:
政府叫過來廠商喝咖啡...(恕刪)


其實如果按照目前使用者每個月增加的速度

年底就能破十萬車主了,到時候每個月現金流將到達5千萬以上

再撐兩年把台灣的換電站全部蓋完之後就是賺錢的開始

Diopei wrote:
每個月現金流將到達5千萬以上...(恕刪)

可是每個月電池和換電設備折舊要1億啊。

tjptw wrote:
充電已經整合好了,...(恕刪)

充電沒人想做,當然都沒意見。
個人認為一定是沒結果

因為目前沒廠商想發展電動車

沒利潤阿 油車賣了幾十年

光是全台一天賣出的油車零件總額

都可以屌打睿能 幹嘛捨近求遠

睿能目前還在燒錢 雖然看起來讓人覺得賣的不錯

但跟油車比 他連百分之一的市占率都不到

當然他想統一電池公規也沒錯 起跑點就輸了

當然就是比耐力 先佔了電池這塊 以後電車時代來臨

他就獨大了 而且股東都來頭不小

要打廣告發新聞討補助都方便

但其他廠商也不笨 我就不妥協

你睿能前面廣告新聞打的那麼大

其他廠商也沒人理你 反正電車那麼小一塊也沒人有興趣

但你要統一公規電池 那就不行了

趕緊推出一個光羊當代表

再推出一台電車打對台

反正就是讓你得不到電池權就好 其他隨便你這麼搞都行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