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兩陣營銷售策略不同,沒什麼好吵的

最近剛好要幫小孩買電動自行車(正在考慮e-moving shine),進來這區研究一下,發現實在吵得不可開交。

我是旁觀者(因為我要買電動自行車),客觀的講一下我的意見給雙方支持者參考。

結論就是銷售策略不同,其實沒什麼好吵的。

Gogoro 策略:其實他的主要客戶是大型都會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然後機車製造廠也會是它的客戶(只是剛好台灣光陽不理會它),台灣只是實作示範區。

光陽:從油車向電動機車轉型,遇到的問題和以往軟硬體廠怕自己打自己的問題(如IBM的PC vs. 大型主機,微軟的行動裝置vs.桌機)完全一樣,所以一直沒有什麼殺手級產品上市,被Gogoro威脅到本土市場時,只能上場應戰。

從製造商的角度,光陽的策略沒有什麼錯。客戶有需求,我就做來賣,一開始能內外銷的車種,一定是充電型的,因為換電型基礎建設沒建立時,沒有換電車的市場,所以從光陽的角度,充電才是他製造商的基本盤,不論內銷外銷,一定是要從充電做起,這是bottom up的走法,不會有雞(換電站)生蛋(充電車)蛋生雞的問題,銷量再少,車主仍可自行充電騎上路過生活,頂多是活動範圍小,但機車先天相對汽車,活動範圍就是小,先不管部分機車族的台灣環島行這種特例,絕大多數人若家中有機車和汽車,除非汽車是買來後就供著,不然汽車里程數正常一定是大幅超過機車,更不用提國外那種長距離開車如家常便飯的環境。

Gogoro剛好相反,它是top down的走法,一開始就要先在主要大城市布建夠廣泛的換電站,它的機車才有人買,明顯會有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突破臨界點反而容易先把量衝出來,原因很簡單,先燒錢來建站,這部分等於是補貼機車買家,期望靠著未來到達經濟規模後能轉虧為盈,但是外人不易明瞭它的轉虧為盈的臨界點在哪裏。

如果沒有Gogoro,光陽本來就可以等到油車禁售,或者電池突破使得電車整車含電池的購買及使用成本不高於油車太多時,再來全力衝,或者有其他同為製造商的對手推出商品時,自己也同時推出就可以。但是到了政府說要公規這情況出現,光陽不玩也不行了。因為再不衝,國內這基本盤也會居於劣勢。

所以目前光陽要開始衝很合理,而且一定不會放棄充電為主。畢竟只要能充電,一定可內銷及外銷。如果量衝大了,國外要建換電站也可使用光陽的方案。

Gogoro 也推充電也很合理,因為台灣市場若不全拿或至少拿一塊不算小的餅,它就不易說服國外大城市甚至國家以及機車製造商來使用它的方案。畢竟它目前就是在燒錢,倒了就沒了,光陽已經公開出來一起搶市占,它的方案不完整時,也會影響到它說服其它(國外)客戶的說服力。

我個人認為最後勝利者應該是兩個方案都很完整圓滿,既可利於單純空車外銷,也可整系統銷售(不論只賣系統或能源的專利授權,或者包含電池及機車的生產銷售)。

以上單純是中立者(再講一次,我要買的是e-moving shine,和G,K兩大論戰陣營完全無關) 客觀看法,各家支持者要回應很歡迎,死忠粉要砲我就敬謝不敏,感謝!

PS: 我今天去問了e-moving shine的電池月租分期專案,13AH車(不含電池)15個月分期月繳不到2300,電池30個月分期,月繳299(無里程限制,反正本來就是賣斷型的彈性分期專案,但多了電池保固),30個月後可選擇續簽電池分期(單次續約手續費2500,可看成買新電池的30個月保固金),會換一顆新的,繼續分期30個月含保固。我個人認為這類方案才是終極方案,就是電池分期付款,期限內就是含保固。
2018-03-31 13:5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陣營 策略
pineman wrote:
(恕刪)Gogoro 也推充電也很合理,因為台灣市場若不全拿,它就不易說服國外大城市甚至國家以及機車製造商來使用它的方案。


其實Gogoro已經有國外採用方案了
前進日本、西班牙!Gogoro 智慧雙輪共享服務進駐第四海外區
兩者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是差異滿大
但我倒是很好奇光陽的電動車在國外的銷量是如何
tadashi wrote:
兩者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是差異滿大
但我倒是很好奇光陽的電動車在國外的銷量是如何...(恕刪)


其實光陽在其他多個國家有代理商及經銷商(這我剛好知道),只要台灣車型做起來,國外有需求,量再少也可以外銷,反正就是和整車或零件一起運過去。不過我之前工作時接觸到的光陽的朋友換工作後就沒連絡了,不知道現況如何就是。
tadashi wrote:
其實Gogoro已...(恕刪)


有在非死不可上看過他人揭露應該是車輛工會統計那家業者外銷電動車是四輪代步車年長行動不便者專用款示, 電動機車沒有資訊

tadashi wrote:
其實Gogoro已...(恕刪)
國外的方式比較像Wemo的模式,屬於整車共享的方式,跟在台灣的模式不同
買斷電池有一點要注意:電池不比油箱,電池沒壞但續航力衰減,雖然電池有保固但要看它的保固有沒有包含:保證容量!
如果容量剩60%但沒故障那騎起來會相當痛苦,若中華的出租方案是可以交換電池的就沒這個問題了.
政府只要說不統一規格不補助了,

這邊就會安靜多了,

本來針對不同環境、習慣,與喜好,

換電與自充都會有需求.
allan_yang wrote:
買斷電池有一點要注...
如果容量剩60%但沒故障那騎起來會相當痛苦,若中華的出租方案是可以交換電池的就沒這個問題了...(恕刪)


其實我講一下北部大城市人不瞭解的我家生活圈的情況。

為什麼我會幫小孩買電動自行車,原因就是不用牌,俗稱買菜車。但是其實大人短距離也可以騎(順便省油錢,逐漸淘汰家中的機車,騎到壞就算了)。

以我居住的都市而言,我們每次騎機車出門去買東西來回,不會超過十公里(因為都市範圍的圓心半徑大約也只是5公里,但就各自分成數個小型三餐生活圈),最常見的騎機車的用途就是去幾十公尺外巷口7-11或全家,以及稍遠的一些商店餐飲店而以。小孩則是走路或騎腳踏車。上學因為學校停車場的問題,暫時還是騎腳踏車。

就算型錄上的40km續航衰退到變10km,其實也不太會影響我們生活圈的使用。但是若完全充不了電,應該要換新了吧?!不然所謂的保固的意思是什麼就難以理解了(這點我確實要再確認一下)。這和北部都會區,一騎就超過十公里的情形其實不太一樣。

PS: 我家這裏其實不用牌的電自車還蠻常見的(類腳踏車外型和類輕機車外型都有),反而我個人還沒看過Gogoro。所以光陽是從二線小範圍都會區短距離自充綠牌車上吃大範圍都會長距離白牌換電車,Gogoro則是剛好相反。我甚至推測未來G牌不排除會推綠牌車(免牌車大概就不可能)。

pineman wrote:
其實我講一下北部大...(恕刪)

我認同,這點,
我媽六十多歲,不讓她出門去市場(這是她的娛樂)不可能,
但她又沒駕照,腳膝蓋又不好,騎腳踏車、走路都不方便,電動自行車是最好選擇。
假如睿智可以推出電動自行車我也會選擇它,
但目前真的只有emoving Shine跟光陽的cozy外觀比較好看。是個好選擇,這兩台電池都可以拿起來充。但假如睿智開發,可以提供換電服務會更方便。
pineman wrote:
其實我講一下北部大...(恕刪)

樓主選擇電自是正確無誤的.
我想表達的是:電池既然是月繳型就應該保障電池有一定的效能(跟4G月租費一樣),如果效能不影響使用那當然沒問題.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