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能一家C輪融資完的新創公司,還在燒錢中,何時獲利遙遙無期,號稱30萬台就可以收支打平,依照現在每個月的掛牌數,要等到何年? 30萬台真的能夠開始獲利嗎? 誰知道...股東們的耐性有多少? 不知道...連自主營利能不能做到都不確定的換電系統,還想要綁公龜? 換電系統再觀察五年看看吧
誰現在就能鐵口直斷充電速度無法再快了? 以後會不會有充電十分鐘內,甚至5分鐘內? 等充電時間縮短至十分鐘內時,再讓消費者去評估用換電系統划算,或是自己充電比較划算吧? 禁燃油機車時間還早得很,現在緊張什麼?
台灣目前機車銷量排名全世界第十名,但是機車密度是全世界第一名,我覺得台灣的機車市場夠大,大的足夠有兩家以上的換電公司來競爭,同時有充電系統並存也是需要的,2035年還早得很,何苦急著現在談綁定什麼龜的? 如果換電系統真的達到幾十萬台以上,才發現根本無法獲利也沒法做下去,那至少只是睿能倒掉就好,不要綁著公龜,綁著政府補助,用全民納稅錢一起來拖下水,對吧?
魯拉拉拉 wrote:
睿能一家C輪融資完...(恕刪)
樓主說的有一半是正確的,資本市場就是一個比燒錢的市場,講到虧錢最厲害的是美國的特斯拉,真不知道牛年馬月才能開始有獲利,但是你看看特斯拉的股價,雖然近期大跌,但還是高得不像話。
講回gogoro,gogoro也是在燒錢,但是那些投資者也不是笨蛋,願意拿出錢一定是他們看到甚麼商機,這就是他們是有錢人,而我們卻
只能在網路小民的原因。
資本市場比的是財大氣粗,如果gogoro能夠一直撐下去,台灣機車市場未來就是他的天下,如果我是gogoro的負責人,當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募資,只要每賣出一輛車,每增加一個換電站,甚至推出新車款、開發新的電池運用,我的市場就越穩固,投資人就願意給我更多錢,維持一個正向循環,gogoro就可以變成機車界的蘋果。反過來講,如果營收衰退,產生負向循環,gogoro很快就會倒閉。
以目前狀況,及全球的氛圍來看,時間與資金面還是有利於gogoro,反過來講對於傳統的油車廠,生死存亡的威脅卻是越來越大,這就讓人想起柯達以及NOKIA,當初分別是底片相機及功能手機的世界領先者,也是最早開發數位相機及智慧型手機的公司,但是為了維持舊有的利潤而放棄引領創新,最後下場就是被市場淘汰,看到台灣的傳統機車廠,真的很讓人捏一把冷汗。
最應該保持開放心態的,不是政府,而是汽油機車的廠家。換不換電、充不充電,是一種技術性問題、選擇性問題、習慣性問題,不至於可以決定電動機車的生死。在發展初期,哪個較具條件、較為容易,就從哪個著手,當市場足夠成熟,哪個都不是問題。
最應該希望政府介入的,不是政府,而是汽油機車的廠家。這公權力的介入,即使採用Go規,還是可以設立一些限制,以稍微壓制Gogoro的氣燄,避免其過度猖狂。
如果膠著於政府是否會圖利Gogoro,任何想進入電動機車市場的廠家,不如公開呼籲政府圖利Gogoro、採用Go規,但要求Gogoro分享利益給所有臺灣人(廠家、騎駕人),無論使用何種分享形式,只要大多數人能接受就好。爭議、衝突難免,但總要有一個決定。
有朝一日,若電動機車成為主流,汽油機車並非一定死亡,就算真是如此,也會有一個過程——先變成非主流、再變成極小眾。從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來看,除了光速是絕對的(兩人以光速對向飛行,互相測速,會得到光速而非光速x2),物質世界中,沒有那一樣是絕對的。但就像到達音速前必需突破音障,一旦突破音障,就會是另一種境界。市場亦復如此。一旦電動機車突破市場瓶頸(此一瓶頸來自於年輕人),年輕人逐漸接受電動機車(沒有理由相信會逐漸拒絕),而Gogoro自然成為首選(看看車體造型即可一葉知秋)。
再過三年,Gogoro就十年。目前是大勢底定前的大勢所趨,汽油機車的廠家對所謂的公規,若願意持開放的態度,再以一個新品牌分歧出一個新的電動機車的類別,或許還可以分一杯羹。否則,就只能以原有的品牌,固守著原有的汽油機車市場,而看著它逐漸萎縮。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