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以前,從來都沒有人會想到共享單車會倒閉,本來一片榮景的共享單車巨人,最後不敵人民的公德心倒下
現在大陸很多省為這些留下的共享單車屍體傷透腦筋
在共享單車草創初期,華麗的廣告讓很多投資人投入,其實在那個時候,就有人提出警告,按共享單車的租金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持整個運作,很多專家怎麼算都是虧本的,這套體系註定要失敗,但是因為初期共享單車吸收了大眾的押金(從100-299人民幣都有),帳面數據看似漂亮,但是隨著車輛的損耗加劇,很快地就無法經營下去....
幸好這個投資是投資者個人的,失敗就失敗了....新創公司失敗的如過江之鯽,反正投資人也是抱持著投資的心態投下資金
-----
睿能目前還是虧錢,因為正在努力地蓋換電站,當規模到了100萬台的時候,換電站的數量跟得上嗎? 等到以後舊電池開始更新時,又是一大筆資金,到底換電系統最後能不能賺錢? 能不能最後不靠政府補助,能永續運作下去? 不知道,沒有人知道
睿能本來就是家新創公司,目前就是靠投資者的資金在運作,最後換電系統會成功嗎? 不知道
既然還未定論,何不讓這個換電系統再多經營幾年,看看最後換電系統是否能存活,現在根本也不用急著要綁公規,先好好的運作幾年,讓消費者看到,哦,換電系統是可以存活的,最後還是會有營利的,到時候再來談公規,這不是很好?
也讓光陽來做做看,多個競爭者,反正台灣的機車市場夠大,現在離禁燃油也早的很,就讓消費者多比較幾年,最後誰存活下來,再來談公規,有了運作成功的基礎,大家對政府支持換電系統也更有信心,對吧?
睿能照樣可以輸出換電系統去全世界阿,照樣蓋他的換電站,先向大眾證明先吧?
只要能把台灣電車市場做大,我都樂見其成~
千萬不要說說做戲、搞烏賊戰術就可以了!
至於未來的事沒人說個準,
如果凡事都要低風險那我想台灣也只能原地踏步繼續吃老本做代工王國好了!
總之,我個人對睿能的換電市場還是很樂觀的,
今年若睿能或採合作方式用他的換電系統的車商願意在年中左右出個不含補助五萬元以下的綠牌的話,
GGR換電車全系列銷售在2018年要上看十萬輛應該也不無可能!
若在今年能再修訂更優惠或更有彈性計價的月租方案的話,銷售不大爆發都難了~
好吧!以上算我痴人說夢好了~

再給個剛出爐的海外新聞連結:
https://www.bloombergquint.com/technology/2018/01/23/taiwan-ev-startup-eyes-traffic-clogged-streets-of-southeast-asia
我直接用估狗翻譯內文如下:
由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支持的台灣電動摩托車製造商Gogoro公司將東南亞煙霧繚繞的街道視為理想的目標市場,因為它開始尋求在海外拓展業務。
該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霍勒斯·盧克(Horace Luke)週二在台北接受采訪時表示,該公司將在台灣以外的第一個市場推出其踏板車的銷售。他提到馬尼拉是公司正在考慮的一個城市。
盧克說:“我們正在規劃下一個大城市的舉動。 “我們有很多城市可供選擇。我們正在最後確定哪一個。“
此舉是在戈戈羅去年受到高調支持後承受越來越大的承諾壓力下實現的。該公司從戈爾可持續發展投資公司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P,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日本住友公司和法國公用事業公司Engie SA籌集了3億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這筆投資將估值提升至8億美元左右。
盧克說:“我總是告訴我的股東,我派息的那一天就是你應該出售股票的那一天。” “全世界每年銷售約5000萬輛兩輪車。這是很多人在需要轉換成電動的兩個輪子上移動。“
挑戰越來越大
在2015年在台灣銷售第一款踏板車之後,Gogoro在本土市場面臨更大的挑戰。雖然台灣政府的目標是到2035年禁止出售非電動摩托車作為遏制空氣污染計劃的一部分,但傳統摩托車製造商正在進行更多的鬥爭。在上週,高雄光陽汽車公司提出了自己的競爭制度後,決定把Gogoro的電池交換系統作為國家標準。據“台北時報”報導,政府尚未安排與廠商會面,
Gogoro在台灣地區建立了約500個電池交換站,併計劃今年再增加500個電池交換站,為大約50,000名乘客提供服務。一旦所有台灣滑板車製造商中的21家都同意使用哪種電池系統,政府計劃新增3000個台站。
Gogoro滑板車目前在台灣出售,並在巴黎和柏林出租。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計劃在日本沖繩島石垣島推出自行車出租。
盧克說:“今年的目標是確保技術已經準備好,確保產品已經準備就緒,確保操作準備就緒。” “一旦完成,我們可以把它帶到世界各地的城市。”
魯拉拉拉 wrote:
在2017年以前,從來都沒有人會想到共享單車會倒閉,本來一片榮景的共享單車巨人,最後不敵人民的公德心倒下
現在大陸很多省為這些留下的共享單車屍體傷透腦筋
曾經講過,共享經濟是要被管理的,不是資源丟出去就不管,還什麼挑戰公眾的公德心? 比對一下台灣街頭的YouBike和oBike,一個是集中式管理,把資源維護好,讓每個想用的民眾都能在公開指定的地點很容易就取得需要的資源,而不是散在各處,讓民眾自己去找尋所要的資源,就算找到了也不一定能用,這失敗就是可以預期的。
GoStation就是集中管理資源的地方,有專人管理那些電池,電池故障了會有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去處理置換,儘可能的讓要使用的民眾能滿足需求,民眾要交換電池只要到公開指定的地點去就可以取得,而且能保證大多數的電池都是隨時可用的,這才是共享經濟的精神。
只是要管理共享經濟的資源要相當大的資源,看YouBike就好,前三年虧損五千萬,目前年收破億。換電模式也差不多,建置換電站要花大錢,不管是睿能還是光陽,都不能避免要花大錢建站和管理電池,但是只要規模到達一定,而且能讓民眾接受,這獲利就會相當驚人!
目前睿能還持續在燒錢,但他們已經取得了先機,會比其他人還快衝過虧損的終線,接下來就等著接受共享經濟帶來的甜頭,再來就看經營者能不能守成,若是能守成,永續經營就不是問題。
敗家不歸路, 越走越恐怖
魯拉拉拉 wrote:
新創行業倒就算了怕...(恕刪)
怎不擔心一年內賣沒幾台的充電車?
換電做不下去會車子愈賣愈多?
===
去年初的報導,車用電池成本過去六年 降80%。
若照這種速度繼續降,應該不會倒了吧。
一會兒嫌他賺太多, 一會兒怕他倒閉,請拿定主意好嗎?

https://electrek.co/2017/01/30/electric-vehicle-battery-cost-dropped-80-6-years-227kwh-tesla-190kwh/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