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電池公規VS換電平台公規,誰重要!!

過去電動車業者都會推出各自的電池來保護自已的電動車,
我們講規格鎖定,消費者只能花錢買單。
買車的時候有補助,可是買電池的時候可就沒有那麼好康了,
所以一台電動機車壽命就是用到電池掛掉而已,
酸鉛電池車你可以想像的到電壽命更短!!

即便如此,再政府的環保推動下,消費者還是會選擇電動車當交通工具,
可是面臨的就是充電站不足,好一點的還有插頭可用,因為插座是台灣的公規標準。
因為車動力不一樣,所以會有24V/36V/48V/60V/72V以及汽車款的220V不同電壓的電池規格,
產生不同的充電器與電池,在不能共用下,電池和充電器隨著車壞了就一起變成垃圾了!

再講到電池容量:10AH/20AH/30AH...,我的認知是:
1000W電機可以用10AH電池來推動
2000W電機可以用20AH電池來推動
以些類推:像GGR 6000W電機就要用兩顆30AH合併成60AH來推動~

以前鋰鐵電池20AH要16公斤,被政府規定為固定式電池,業者是不能設計成抽取式,
消費者硬要自已抽,政府管不著,但是出廠就是不可插拔,所以不可能拿來做換電,

### 有時候說人家不做換電是大廠不用心,真是不懂也要有良心啊!! ###

目前電池主流機乎就是鋰三元,30AH可以做到9公斤以下,符合抽取式電動機車設計,
如果GGR要做一大顆60AH才能推動它的電機,它也不用玩換電了!
硬幹要一次放6顆搞換電,就會和充電機車找不到充電站一樣不方便,
所以感謝新電池新技術,而電池技術並沒有停下來,因為充電式汽車等著用~

### 有時候說人家不做大電機是大廠不用心,真是不懂也要有良心啊!! ###

我很喜歡用USB來說事,因為充電器與電池產生了很多科技垃圾,
國際組織看不下去了,決定全球統一為單一介面,
廠商可以不理,下場就是產品不能輸入到世界各國,說不定台灣也不給賣(商檢不過)~
因此,USB外觀規格,軟體規格的通訊協定全都是開放式架構,有些人就只做接頭(只要在規範內,所以要怎麼設計是你家的事)
有的寫軟體,同樣的SPEC,有人寫的超好的,傳輸速度就是快,有的速度慢不要緊還會有無法辦識的Bug,因此,有能力自已寫的就不用買別人的IP。

### 有時候說人家不配合付權利金是大廠有私心(連機會都不讓人做,就直接叫人家用他的),真是不懂也要有良心啊!! ###

### 最重要的,公規標準不是這樣搞的好不好,所謂公規就是開放式授權,這樣的SPEC才能定義為公規,就像過去可攜和固定式也不過是規定,廠商依規定內來生產~ ###

所以現在什麼最重要,當然是統一電壓與充電規格,就像USB充電器一統江湖,最初版本就是充電5V/電流500mah以上,
電池標準化的好處是什麼,就是同樣的電池可以用在自行車,機車,老人車,之後還會有人開發出行動電源(用來露營擺攤的那種),或是救電器等等(看看USB週邊就知道,統一後產品想像無限)

### 有統一的電池就有統一的充電器,這樣設置充電站或充電樁才有意義(接線充電) ###

以電池10AH為單位,用一顆的自行車,用兩顆的綠牌機車,用四顆的重型白牌車,用8顆的重機紅牌(黃牌),很多人買重機真的是騎爽的,平時家裡還是有一般機車代步的。
一個家會有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或休閒工具),每顆電池都可以充份用在各個工具當中,直到它無法蓄電(觀念和乾電池一樣,但是更環保)

電池統一,國內湯淺,統力能不能做,當然可以!!
那電池租賃能不能做,當然可以!!
那換電能不能做,當然可以!!
那充電站能不能變成室內充電櫃,當然可以!!

電池統一後,就可以設計出各式各樣的車,只要併聯就行了!!














2018-01-21 10:54 發佈
Tang543 wrote:
過去電動車業者都會推...(恕刪)


電池的公規才是最難做的,因為每台機車的電機不一樣,設計造型不一樣,因此電池大小瓦數需求也不同,不然panasonic就自己做電池就好了!,幹嘛還賣電池芯

Tang543 wrote:
過去電動車業者都會...(恕刪)

能換能自充才重要
悠遊卡跟icash這樣很難選?
GGR 6000W電機.用60AH,跑100km算的話

1.電機(3000W)變綠牌電動機車,一樣用60AH電池.不就可以跑150~200km

2.電機(2000w)變成電動自行車,並換用30AH電池,少說可以跑100~150km

3.用單顆電池好處月費也降低一半


問題是改電機減少消耗功率,可延長使用距離
(但最重要的鋰電池壽命也會減少)

GGR真的這樣玩.不就打死其它廠的輕電動車輛

lordkon wrote:
GGR 6000W...(恕刪)

換電的優勢就是可以支援大電機的機車,如果GGR願意開發綠牌車也是會受歡迎的,不過6K電機全速跑應該是50公里,3K也不會是200公里,速度是昂貴的,按里程收費對小電機的車是不利的,整個換電系統將被檢討,所以,目前並不是最佳方案可以當公規系統。
以前錄影店的年代...有分大帶...小帶....全世界沒一個國家敢決定哪一規格才是正確的
應由市場決定...
如今政府要統一規格...卻是另一家廠商的規格
如果使用此規格..卻要付費...這不是圖利特定廠商嗎?
如果今天不用錢...這就不是官商勾結了

不然就..規定台灣只能..賣uos手機...其他牌手機不能賣..要賣可以...去跟蘋果買他的規格
我敢預測,今天就算不統一規格,GGR日後也準備打死其他想搞電機車的廠商
現在想買電車的消費者基本上就是一窩蜂地跑去捧GGR場
市場策略本來就不一定是100%功能取向,誰的東西感覺比較潮?
誰是產品開發的主導者?誰先取得市場先機?
誰先搶下商品趨勢的話語權?誰的東西最容易讓消費者心動?
誰就是未來的贏家,且趨勢就是電車未來逐漸取代油車這件事
為什麼我敢說GGR就算不用統一規格也可以打死其他廠商?
因為相關產品就他的產品最讓消費者買單 ,這麼簡單!!
雖然我現在沒騎電車,也不太想買電車,我不是想買電車的那群消費者

像光陽這種廠商的態度,只有傲慢而已
今天台灣光換電系統也只能找到讓GGR獨大的廠商,也是蠻可憐的
想要有第二方案的換電系統廠商還沒得選,真的笑死了
光陽趕快好好做充電然後獨大充電系統的市場不是很好?

不過我也不支持換電系統統一就是了

放晴吧 wrote:
能換能自充才重要悠...(恕刪)

換電是充電的過渡性產品,目前換電可以解決電池與充電的瓶頸,未來還是會回歸充電為主...相機早期用乾電池,沒電就換顆新的,現在幾乎都是充電式,平常電池夠用不會多帶電池出門,手機也是朝向不換電池,電池容量加大與快充...

將電池規格化,可串,可併,所以對岸開發單體10ah電池芯,也是不錯的選擇。只要接頭與充電規格化,就是能滿足各種車的使用。目前電池錢太好賺了,所以廠商才會鎖規格,這是不利電動機車發展。
讓我用另一角度,去看待換電系統,其實GGR的『換電=充電』是一樣的,你將車子騎到換電站時,將電池放入電池槽,這就是進行充電動作呀,只不過,你可以拿別人在之前放入已經充好的電池,拔出來放入你的機車這樣(你可以腦補成瞬間充電完成)。所以換電站也是等於充電站。消費者使用月付的制度,這是一種電池出租的概念。即使未來電池充電技術進步了,對於睿能只有加分,沒有減分,不是我想捧睿能,這種營運方式,真是聰明到不行。

chentcj wrote:
讓我用另一角度,去...(恕刪)

這麼想就對了,換電站其實也能是充電站,不同的思維就會演變出不同的產品,在GGR開賣時就有人想,電池能買斷嗎?車子可以車充嗎?


因此,我騎的中華機車,電池可買斷,電池可租租賃,我覺得也可以開發充換電箱,增加租賃電池的換電服務。一台車可以自充也可以換電。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