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電動車業者都會推出各自的電池來保護自已的電動車,
我們講規格鎖定,消費者只能花錢買單。
買車的時候有補助,可是買電池的時候可就沒有那麼好康了,
所以一台電動機車壽命就是用到電池掛掉而已,
酸鉛電池車你可以想像的到電壽命更短!!
即便如此,再政府的環保推動下,消費者還是會選擇電動車當交通工具,
可是面臨的就是充電站不足,好一點的還有插頭可用,因為插座是台灣的公規標準。
因為車動力不一樣,所以會有24V/36V/48V/60V/72V以及汽車款的220V不同電壓的電池規格,
產生不同的充電器與電池,在不能共用下,電池和充電器隨著車壞了就一起變成垃圾了!
再講到電池容量:10AH/20AH/30AH...,我的認知是:
1000W電機可以用10AH電池來推動
2000W電機可以用20AH電池來推動
以些類推:像GGR 6000W電機就要用兩顆30AH合併成60AH來推動~
以前鋰鐵電池20AH要16公斤,被政府規定為固定式電池,業者是不能設計成抽取式,
消費者硬要自已抽,政府管不著,但是出廠就是不可插拔,所以不可能拿來做換電,
### 有時候說人家不做換電是大廠不用心,真是不懂也要有良心啊!! ###
目前電池主流機乎就是鋰三元,30AH可以做到9公斤以下,符合抽取式電動機車設計,
如果GGR要做一大顆60AH才能推動它的電機,它也不用玩換電了!
硬幹要一次放6顆搞換電,就會和充電機車找不到充電站一樣不方便,
所以感謝新電池新技術,而電池技術並沒有停下來,因為充電式汽車等著用~
### 有時候說人家不做大電機是大廠不用心,真是不懂也要有良心啊!! ###
我很喜歡用USB來說事,因為充電器與電池產生了很多科技垃圾,
國際組織看不下去了,決定全球統一為單一介面,
廠商可以不理,下場就是產品不能輸入到世界各國,說不定台灣也不給賣(商檢不過)~
因此,USB外觀規格,軟體規格的通訊協定全都是開放式架構,有些人就只做接頭(只要在規範內,所以要怎麼設計是你家的事)
有的寫軟體,同樣的SPEC,有人寫的超好的,傳輸速度就是快,有的速度慢不要緊還會有無法辦識的Bug,因此,有能力自已寫的就不用買別人的IP。
### 有時候說人家不配合付權利金是大廠有私心(連機會都不讓人做,就直接叫人家用他的),真是不懂也要有良心啊!! ###
### 最重要的,公規標準不是這樣搞的好不好,所謂公規就是開放式授權,這樣的SPEC才能定義為公規,就像過去可攜和固定式也不過是規定,廠商依規定內來生產~ ###
所以現在什麼最重要,當然是統一電壓與充電規格,就像USB充電器一統江湖,最初版本就是充電5V/電流500mah以上,
電池標準化的好處是什麼,就是同樣的電池可以用在自行車,機車,老人車,之後還會有人開發出行動電源(用來露營擺攤的那種),或是救電器等等(看看USB週邊就知道,統一後產品想像無限)
### 有統一的電池就有統一的充電器,這樣設置充電站或充電樁才有意義(接線充電) ###
以電池10AH為單位,用一顆的自行車,用兩顆的綠牌機車,用四顆的重型白牌車,用8顆的重機紅牌(黃牌),很多人買重機真的是騎爽的,平時家裡還是有一般機車代步的。
一個家會有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或休閒工具),每顆電池都可以充份用在各個工具當中,直到它無法蓄電(觀念和乾電池一樣,但是更環保)
電池統一,國內湯淺,統力能不能做,當然可以!!
那電池租賃能不能做,當然可以!!
那換電能不能做,當然可以!!
那充電站能不能變成室內充電櫃,當然可以!!
電池統一後,就可以設計出各式各樣的車,只要併聯就行了!!
1.電機(3000W)變綠牌電動機車,一樣用60AH電池.不就可以跑150~200km
2.電機(2000w)變成電動自行車,並換用30AH電池,少說可以跑100~150km
3.用單顆電池好處月費也降低一半
問題是改電機減少消耗功率,可延長使用距離
(但最重要的鋰電池壽命也會減少)
GGR真的這樣玩.不就打死其它廠的輕電動車輛
現在想買電車的消費者基本上就是一窩蜂地跑去捧GGR場
市場策略本來就不一定是100%功能取向,誰的東西感覺比較潮?
誰是產品開發的主導者?誰先取得市場先機?
誰先搶下商品趨勢的話語權?誰的東西最容易讓消費者心動?
誰就是未來的贏家,且趨勢就是電車未來逐漸取代油車這件事
為什麼我敢說GGR就算不用統一規格也可以打死其他廠商?
因為相關產品就他的產品最讓消費者買單 ,這麼簡單!!
雖然我現在沒騎電車,也不太想買電車,我不是想買電車的那群消費者
像光陽這種廠商的態度,只有傲慢而已
今天台灣光換電系統也只能找到讓GGR獨大的廠商,也是蠻可憐的
想要有第二方案的換電系統廠商還沒得選,真的笑死了
光陽趕快好好做充電然後獨大充電系統的市場不是很好?
不過我也不支持換電系統統一就是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