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測試太陽能電動車效能的方法


簡易測試太陽能電動車效能的方法
簡易測試太陽能電動車效能的方法
拆掉車內蓄電池(含超級電容),讓全車的動力電源只剩下車頂的太陽能板後,讓車子在平地慢慢加速行駛,直到純太陽能動力下可行駛的最大速度,比較有裝蓄電池與無裝蓄電池兩者最大時速間的差異,以及整個加速過程的感覺,即可大致猜測出,太陽能電動車,在一般正常行駛使用時,太陽能動力可以提供整車使用上,所佔所需的動力能源比。測試時要小心太陽能板的開路電壓及各個零組件的最大耐壓,以防止零組件燒毀。
例如:車輛在純太陽能動力下,經過慢慢加速後,車輛最大時速約為每小時12公里,加入蓄電池後,動力由太陽能板與蓄電池同時提供,車速可以到達車輛設計上最大時速為每小時16公里,如此即可知道,太陽能板並不是裝飾品,而是確確實實的提供車輛行駛時,絕大部分的動力能源。
若有測量儀器工具,可以測出純太陽能行駛時,太陽能板提供約200W的電能,可以讓車輛保持時速每小時12公里行駛;加入蓄電池後,車輛行駛時速每小時16公里時,整車耗電約為250W。可知,若線路控制設計良好,則250W的消耗能量中,200W將會由太陽能板提供,不夠的50W才由蓄電池提供。當然也可以分別測量出,馬達、電池、太陽能板的能量分布情形。
太陽能板提供能量約為200W /250W * 100% = 80%
電池提供能量約為   50W /250W * 100% = 20%
(實際車輛使用時,當然要考慮車輛在加速時所需的較大能量,及日照強弱的差別)
繼續理想化考慮下去:車輛動力為電壓48V系統的三元鋰電(以電壓50V方便計算),控制器最大限流為29A,所以在電池容量的考慮上,以1.5C以下放電,則電池容量最少要加裝20安時以上。在理想化思考時,20安時的電量有1000W,車子恆速每小時16公里行駛時消耗電池50W,所以在理想化時,電池飽電且足夠日照下,車輛可以行駛20個小時。20個小時,哈哈哈!這是理想值,騙人的說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實際車輛會有加減速,煞車,行駛到樹蔭或建築物的陰影下,或早晚日照斜射,或日照被雲層阻擋減少等因素,會使續航力減少。在車輛上的太陽能板規格是300W的,實際使用上考慮眾多因素後,我也才用太陽能板發出200W的電能下去考慮計算,以求最真實的使用狀況。
有些人會用理想值來取代實際使用情形的說法,用來加以推廣宣傳,小心!也有些說法是,日照一整天,車子可以行駛多少公里,其實這些說法都無法正確的說明太陽能車子的效能,以及太陽能作為動力能源所佔的比例。若太陽能所提供的電能比例不夠高,則仍然需要使用充電器充電,無法徹底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觀光遊園車實車配備:300W太陽能板、48V10AH電池2顆、車速設計最快時速每小時16公里。此車為特定園區遊覽觀光用,因雨天時日照少,也剛好遊客數也減少。在正常情天日照下,此車提供給遊客騎乘觀光一整天,都不必擔心電池會沒電,車輛回來後也不需要特別為它充電,只要有日照就行了,在有日照下,太陽能板發出的電能,會對電池充電。
在裝設了太陽能板後,也延長的電池的使用壽命。除了減少電池的充放次數及大電流放電情形外,還有增加了電池微小電流浮充電的時間,幫助電池組內部的各個電池電心間的平衡機會。
開源節流,是設計太陽能車的指標。開源,太陽能板的效能,目前太陽能板效能大都在20%左右,期待會有更高效能且價格平民的產品。節流,增加馬達轉換效能,減少動力傳動損失,控制系統的減少損失及優化等,都是期待的目標。
2016-08-08 23:17 發佈

mlks wrote:
簡易測試太陽能電動...(恕刪)



這輛車基本等於四駕馬車,哦不,四駕人力車。每人的額定功率是60瓦,四人合併大概打個八折是200瓦。

那麼,M大大的電池板,這個功率也是基本匹配。

以汽油貨車舉例:
若一台1.5頓的貨車空車狀況下行使100公里
與一台載重1.5頓與車身1.5頓總重3噸的車行駛100公里
兩車路徑相同車速及駕駛習慣也盡量相同
兩車的耗油比並不會是:總重量 3頓耗油是1.5頓的2倍
電動車其實也是有這情形:
在馬達馬力足夠乘載下
(馬力不足硬撐,所耗能量會大增,汽油車也有此情形)
此車身重量約2人重,加駕駛1人共3人重
急速每小時16公里耗電約250W
再補上3人共4個人加車身重共約6人重
總重量2倍後急速行駛下增加的耗電量約100W左右
當然,重量增加,慣性增大,加減速時間也變長
能量消耗也會增加,旦絕對不是2倍
也就是說
要考慮整體系統在運作前的最基本消耗
以及在運作時的各種磨耗損失
、能量轉換損失、能量的傳遞損失等。
車子無方向性,太陽能板是否應該選擇多晶矽太陽能板,比較能取得較多能量。

qweertw wrote:
車子無方向性,太陽能...(恕刪)


在考慮整車電路設計匹配時
太陽能板的工作電壓及效能反而是比較重要的
單晶或多晶,反而暫不考慮。
若是所有條件都相同,那我應該會選擇多晶的吧!
這個4人腳踏車有助力感應器嗎?有踩才有馬達助力。
今天去八里看很多人在騎這種車,大部分是人力,有的是電動的。如果是助力型會比較省電,車子要動,要先踩踏,控制器才輸出電力給馬達。

qweertw wrote:
這個4人腳踏車有助力...(恕刪)


此車無加裝助力感測
它、騎起來、操作方式、跟電動機車一樣
用轉把加速而已
也有磁煞回充、減緩車身煞車損耗
只是、電動機車是2輪
這台遊園車是4輪、
速度最快控制在16公里
若"腳"閒不住不想用電動用腳踩也行

其實也可以再快一些,
自己玩的車就比較快
自己玩時速19公里、21公里
但是車速快危險也相對的提高
記得以前M大大親手做快速充電器的電路板,很辛苦。我也這麼干過。

現在,全新技術出來了,全自動無污染。兩小時解決問題。列印一塊板,或列印一百萬塊,沒有區別。成本只需三成。


附:

「自動化、集中化一體的新型智能激光列印,從設計到成品只需兩小時,生產線全程黑燈化,節能節電零污染。」12日舉辦的高工LED照明智造專場研討會上,儒為新研董事長簡玉蒼自信滿滿的介紹。

針對目前的LED行業發展現狀,儒為新研董事長簡玉蒼表示,亟待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擴大產業規模,實現自動化生產;二是,如何把企業自身壯大。

  「自動化、集中化一體的新型智能激光列印,從設計到成品只需兩小時,生產線全程黑燈化,節能節電零污染。」12日舉辦的高工LED照明智造專場研討會上,儒為新研董事長簡玉蒼自信滿滿的介紹。

 儒為一直致力於電路板生產,專門為LED行業服務。經過16年的努力,在公司創始人簡玉蒼的帶領下,依托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研製出中國第一台印刷電路板智能印表機和世界領先的環保型UV列印墨水,此項研究成功突破了50多項技術難關。

  同時,發明了熱電分離電路板、軟硬結合電路板等多項專利,以及電路板智造50余項專利。

  「儒為新研和在場的各位都是老朋友,去年一年的時間,儒為甚少出現在公眾視野。因為,我們在專心研發國內首款智能印表機。」簡玉蒼表示。

  順應觀眾的要求,簡玉蒼在現場解釋他對成本的理解,「從電路板來看,現在的價格非常透明,各個生產廠家不管怎樣省材料、工序,成本也無法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電路板這個部件,怎樣來為燈具省力氣,對於整個市場而言其實是無能為力了。」

  「當然,偷工減料這樣的方式去節省成本,無法讓企業獲得長遠的發展。這一年半一直在考慮,如此環境,想要降低成本,並且適應規模化和現有的高效率要求。」

  眾所周知,電路板是個高污染的行業,三廢(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問題始終困擾著生產商。對於普通LED電路板來說,至少需要50道工序,這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

  以傳統的工藝來看,從材料到人工,成本降低空間幾乎為零。儒為在同等品質要求下,可做到比任何一家傳統電路板廠總體製造成本降低70%;從人工來看,工序人員之比為10:1;從電力來看,我們只有一台機器,有電量相比過去可節省70%;用水量通過循環使用的方式,相比傳統我們可以節省80%。

  產品流水線加工的過程中不分樣品和批量;可批量加工超大型產品,企業易複製,短時間實現提高產能;突破了平面加工的瓶頸,可在任意立體界面加工;智能聯網,客戶端可直接遙控生產,在同一個辦公室就可以操作。

  簡玉蒼透露,「最大的一個亮點在於,生產過程中完全無污染」。

  2015年中國PCB總產值283.5億美元,產量5億平方米。按國家環保局制定的PCB清潔生產的3級標準計算,全年電路板行業用電量是400億度電;污水排量為6.5億立方;阻焊油墨和線路油墨耗量共計消耗5.2萬噸,按揮發溶劑量最低平均為10%,廢氣排放量為5200噸。

  通過對電路板傳統製造工藝的智造升級,在簡玉蒼看來,「如果整個電路板行業都按照如此方式生產,社會效益非常可觀。」

地球国民 wrote:
記得以前M大大親手做...(恕刪)

感謝地球大大提供的訊息
感恩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