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易測試太陽能電動車效能的方法
拆掉車內蓄電池(含超級電容),讓全車的動力電源只剩下車頂的太陽能板後,讓車子在平地慢慢加速行駛,直到純太陽能動力下可行駛的最大速度,比較有裝蓄電池與無裝蓄電池兩者最大時速間的差異,以及整個加速過程的感覺,即可大致猜測出,太陽能電動車,在一般正常行駛使用時,太陽能動力可以提供整車使用上,所佔所需的動力能源比。測試時要小心太陽能板的開路電壓及各個零組件的最大耐壓,以防止零組件燒毀。
例如:車輛在純太陽能動力下,經過慢慢加速後,車輛最大時速約為每小時12公里,加入蓄電池後,動力由太陽能板與蓄電池同時提供,車速可以到達車輛設計上最大時速為每小時16公里,如此即可知道,太陽能板並不是裝飾品,而是確確實實的提供車輛行駛時,絕大部分的動力能源。
若有測量儀器工具,可以測出純太陽能行駛時,太陽能板提供約200W的電能,可以讓車輛保持時速每小時12公里行駛;加入蓄電池後,車輛行駛時速每小時16公里時,整車耗電約為250W。可知,若線路控制設計良好,則250W的消耗能量中,200W將會由太陽能板提供,不夠的50W才由蓄電池提供。當然也可以分別測量出,馬達、電池、太陽能板的能量分布情形。
太陽能板提供能量約為200W /250W * 100% = 80%
電池提供能量約為 50W /250W * 100% = 20%
(實際車輛使用時,當然要考慮車輛在加速時所需的較大能量,及日照強弱的差別)
繼續理想化考慮下去:車輛動力為電壓48V系統的三元鋰電(以電壓50V方便計算),控制器最大限流為29A,所以在電池容量的考慮上,以1.5C以下放電,則電池容量最少要加裝20安時以上。在理想化思考時,20安時的電量有1000W,車子恆速每小時16公里行駛時消耗電池50W,所以在理想化時,電池飽電且足夠日照下,車輛可以行駛20個小時。20個小時,哈哈哈!這是理想值,騙人的說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實際車輛會有加減速,煞車,行駛到樹蔭或建築物的陰影下,或早晚日照斜射,或日照被雲層阻擋減少等因素,會使續航力減少。在車輛上的太陽能板規格是300W的,實際使用上考慮眾多因素後,我也才用太陽能板發出200W的電能下去考慮計算,以求最真實的使用狀況。
有些人會用理想值來取代實際使用情形的說法,用來加以推廣宣傳,小心!也有些說法是,日照一整天,車子可以行駛多少公里,其實這些說法都無法正確的說明太陽能車子的效能,以及太陽能作為動力能源所佔的比例。若太陽能所提供的電能比例不夠高,則仍然需要使用充電器充電,無法徹底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觀光遊園車實車配備:300W太陽能板、48V10AH電池2顆、車速設計最快時速每小時16公里。此車為特定園區遊覽觀光用,因雨天時日照少,也剛好遊客數也減少。在正常情天日照下,此車提供給遊客騎乘觀光一整天,都不必擔心電池會沒電,車輛回來後也不需要特別為它充電,只要有日照就行了,在有日照下,太陽能板發出的電能,會對電池充電。
在裝設了太陽能板後,也延長的電池的使用壽命。除了減少電池的充放次數及大電流放電情形外,還有增加了電池微小電流浮充電的時間,幫助電池組內部的各個電池電心間的平衡機會。
開源節流,是設計太陽能車的指標。開源,太陽能板的效能,目前太陽能板效能大都在20%左右,期待會有更高效能且價格平民的產品。節流,增加馬達轉換效能,減少動力傳動損失,控制系統的減少損失及優化等,都是期待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