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2016年4月21日,在沉寂了近一年後小牛電動發布了旗下第二款電動踏板車小牛M1。和去年6月1日發布的N1不同的是M1主打輕便於智能,將N1的雙人車調整為線條更為柔和的單人座駕。全新發布的小牛M1共分4個版本青春版、都市版、動力版和頂配版,對應的售價為3299元、3999元、4999元和6299元。現在全國第一台小牛M1獨家來到網易數碼,讓我們一同來看看。

整體來看的話小牛M1最大的特點就是輕便,小編此次拿到的是動力版,M1的動力版整體自重為57.7kg,對比小牛N1的84.1kg的重量,M1真是輕便不少。整車整體的線條流暢,多以柔美的曲線為主,這也有別于N1更為硬朗和稜角的外形,所以小編猜測,M1將會深得女性用戶的喜愛。在配色上,M1也比N1年輕不少,M1共有黃色、紅色、白色、深灰和藍色而不像N1只有黑白紅三色,當然沒有算上後續推出的極光版。接下來讓我們全方位看一看小牛M1。

車身整體從正面看比N1纖細不少,這也符合M1整體輕便的定位。從正面我們能看出M1無論是反光鏡還是車把的整體都和N1變化非常大,下面我們也將會細細講述。

小牛M1的正側面我們其實很容易就發現的就是座變短了。是的,由於M1整體定位是輕便,而且或許小牛的設計師覺得電動車載人本來也不是常態,所以M1設計成為一款單人電動車。再看車座下部它沒有像N1一樣有個巨大的儲物桶,而是在尾部上提設計,使得造型更流線,也給后避震留出了更多的餘地。順便說一句避震,經過小編的騎行體驗覺得M1的避震最大的特點就是更軟,例如在越過路肩時感覺更為舒適,顛簸感不那麼強。

小牛M1整體後部我們能看到除了尾燈和N1類似其他都有一定變化,例如后擋板與側面把手,後面我們都會詳細講解。此外再說下車架,小牛M1採用了強度更高的Q235優質高強度鋼管材質,通過拓撲優化,融合了搖籃式和彎梁式車架的特點而設計的全新車架。因此全新的車架更流線,空氣力學也更加合理。

接下來我們看細節,先看車把前部的擋板,全新帶有設計感的擋板和N1的變化很大,新的擋風板更像是一個栩栩如生的扭頭,原來外置的螺絲嵌入進去更神似兩個牛鼻孔。材質上和N1一樣同為工程塑料。

擋風板下部就是立體的小牛的logo——「niu」。說到這順便說下外殼材質,據小牛創始人兼副總裁胡依林介紹,M1採用的是汽車級烤漆工藝,採用的日本進口PU噴漆,共進行了3次噴漆工藝。

智能大燈,全新設計的智能大燈除環形日間行車燈和N1一樣外,內部的LED燈也從縱向變為橫向。值得一提的N1曾有用戶提出遠近光燈無法同時亮起不夠安全,小牛也聽從了意見在M1上進行了改變。此外,還加入了自動呼吸式前大燈,大燈可根據感測器來自動選擇是否亮起與亮度。作為N1用戶,這個功能對小編來說是非常需要的,小編再也不擔心因為前一天晚上忘關而大中午亮著前大燈遭人BS了。

說到轉向燈還是更值得一提。小牛M1的轉向燈加入了自動回位功能和亮起時的聲音提醒功能,以避免用戶在轉彎后忘記回位轉向燈而造成的尷尬(這是小編的家常便飯)。此外,M1還加入了駐車雙閃,讓臨時停車更加安全。

從這張圖中我們能看到當用戶打開左拐提示燈時,在車把面板同時亮起的提示燈。與之相匹配的聲音我想圖片就表現不出來了。

圖中我們能看出和N1完全裸露的剎車、剎車油盒、轉向燈以及相關管線相比,M1把全部內容都罩了一個殼子。相比而言,前者更像是粗獷的男人,後者更像是精緻的女士。M1多了一些細膩之美,而N1更多的是稜角與線條。

反光鏡的變化雖然我覺得不如N1的圓形更好看,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長條狀的反光鏡更實用。由於可視面積變大,使得小編在觀察反光鏡時不用再像之前一樣需要轉一點頭,但這個造型的反光鏡又顯得較為平庸。真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左車把的按鍵,上部為遠近光燈按鈕,中間是左右轉向燈的控制,下部左側為喇叭,右側為定速巡航按鍵。說到定速巡航,當路況良好時為了不用長時間持續提供動力而造成的右手手腕酸痛而推出的,當你騎行到任意一個速度時,只要按下定速巡航,就可以將右手解放開,以你定速的速度行駛。此外,經過小編的體驗覺得當左手握持車把時,大拇指距離轉向燈撥鈕較遠,用起來還是較為費勁。尤其是當女性用戶使用時,相信體會會更加明顯。

右側的按鍵。最上一排是檔位調整,通過調整+-來更換1檔和2檔。小編體驗時發現,M1改變了N1原來的物理檔位而變為了電子檔位,最直觀的感受時用戶在2檔關閉電源后再打開檔位自動變回1檔。其次中間一排是大燈開關,分別是關閉大燈,打開大燈和智能大燈開啟。最下一排的左側為策駐車雙閃按鈕和啟動解鎖按鈕。整體來看,小編覺得整個前車把的設計和按鈕的手感都不如N1,整個車把看起來過於塑料感,跟人較為廉價和普通的感受;而按鈕的手感與質感給人有廉價感,尤其檔位的按鈕讓小編難以接受。

再看輪胎,值得一提的是小牛M1前輪採用的是碟剎,後輪採用的是鼓剎。圖中就是前輪碟剎的細節部分。

說到後輪就不得不說電機,和N1一樣,小牛M1也是定製的博世電機,而博世電機在行業的地位相信不用多說。據小牛稱M1採用的是與博世聯合研發的無刷永磁電機,此款電機也在小牛M1的動力部分與剎車部分起到關鍵作用。此外電機的扭矩為95N.m,爬坡性能為13°功率為800W(此數據僅為小牛M1動力版)。

又一項優化的設計。由於小牛N1的後部擋泥板只有單邊支撐桿,以至於市面上不少N1的后擋泥板都是歪的(包括小編的),所以小牛在M1上將此問題修復,兩邊各一個支撐桿,更能讓擋泥板穩穩噠。

再看此處設計。不少網友都詬病小牛N1的掛鉤設計,由於掛鉤向外撇且開合角度不小,這讓此配件基本成擺設,小編甚至連兩倍星巴克都不敢掛在此處。但全新的小牛M1就完美修復了此問題,雖然此掛鉤不能收回,但相對固定的掛鉤將會更加實用。

和小牛N1一樣,M1也配備一個USB介面,供充電使用。

再看整車的開關。開關共分為四檔,分別是:通電、關閉、開啟座艙與鎖閉車把。這與小牛N1是完全一致的。另外不知大家發沒發現,前面板USB下方取消了雜物放置的小格子,或許是因為整體一體化設計也或許是避免不少人將手機等貴重物品遺忘在此處,反正它就是沒有了。

既然看到鑰匙孔順便就來看看鑰匙。小牛M1的鑰匙沒變,但電子鎖的裝置功能也沒變,但造型卻變化不小,M1與N1的電子鎖,你更喜歡哪款?

再看車座,此次發布的M1的車座蒙皮的材質和N1大不相同。M1採用了類似偏橡膠手感的PU類的材質,而N1的材質是帶有網紋的材質。作為N1用戶的小編覺得M1的車座材質要比N1的更易打理,話說小編每次清理車座時網格縫隙內都不易一次清理乾淨,而相對平整的車座更易打理。

再看兩側的把手,由於車身設計為單人所以不用考慮後座之人是否可以抓穩把手,所以此把手應該只應用於搬車挪車的場景,但小編覺得這裡設計的實在是,不好看。

接著我們再看這個小牛稱一體成型的三塊塑件。這是第一塊。

第二塊。

第三塊。不少小牛N1用戶都特別糾結腳踏板下電池倉的縫隙。小牛也因為有些縫隙實在過大而對應出過解決方案。但現在問題沒有了,將電池放在座艙下,減少這三塊塑件的裝配成本,工藝上就可以進一步提升。但以犧牲後座的儲物空間而改善的腳踏板縫隙問題是否真的划算呢?

既然說到座艙,那我們就打開看看。打開后我們能發現原來N1能放下一個頭盔的座艙現在滿滿當當,甚至連充電器都放不下。小編覺得買了M1的用戶而後或許會買後置的儲物盒,從而拓展儲物空間與靠背問題。不知小牛的官方商城是否考慮商家此類商品。

看到電池我們就接著說電池。全新的小牛M1的介面與老款N1的介面完全不同,也就是說二者的充電器是無法混用的。小牛此次在整個的電池包上安裝了小塊液晶屏幕。用戶點按電池上唯一的按鈕后可看到當前電池的電量。小編覺得這或許是為M1與電池分離充電時可以試試查詢充電情況而設計的,只是對於一般充電必須充滿的小編來說,這功能或許用處不大。

從圖中我們能看出,普通版的充電器是無法放入到座椅下的。如果長時間騎行還需要單獨額外背充電器,這個設計讓小編有點看不懂。

再來看這款科幻設計的電池包,它採用了一體成型的鋁合金圍殼,不僅讓外觀更好看更富科技感,也讓大大提升了電池的散熱性與耐衝擊性。

至於續航和重量,小編拿到的這款由於是動力版,所以容量是26Ah,續航100km,重8.1kg。而青春版的容量是15Ah,續航50km,重6.5kg;都市版的容量是20Ah,續航80km,重7.8kg;而頂配版的容量是32Ah,續航120km,重量為8.3kg。至於電池品牌,小牛官網也寫明,青春版使用的是國產電池,都市版與動力版使用的是松下、LG或三星電池,而頂配版則全部使用的是松下GA電池。

再來說說智能車梯。此次發布的小牛M1的車梯也是很有講究。當車梯支力狀態時,車輛是無法解鎖的,而且面板上的駐車提示的圖標「P」一直再閃爍,只有取消車梯的支力狀態,這兩才可以解鎖。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配件。標準的配件為兩個反光鏡+一個擋風板+1套備用鑰匙+2件工具組成。用戶拿到M1后需自行安裝反光鏡和擋風板。此外說到充電器據小牛內部人士介紹,發布會介紹的快速充電器目前還沒有下生產線,預計5月份用戶才能買到。是的,是買到,因為小牛整車搭配的是標準充電器,要想使用快速充電器需要單獨購買。

下面是小編的幾張騎行照,主要是為證明我確實有騎M1,而我所寫的也確實是我的真實感受,請忽略我的長相。

騎行照之二。由於小編是連夜測試,晚上12點戶外實在是黑燈瞎火,所以這裡就只談感受不上照片了。

騎行照之三。總的感受時還是輕,開起速度來后比N1更容易控制,在躲避障礙物時也非常靈巧。順便說下,解鎖后的小牛M1一檔路測時速可以穩定在23km/h,二檔則在40km/h左右。和N1動力版相比,M1的一檔相當於比N1一檔高3km/h,而二檔相當於略低於N1的三檔5km/h左右,整體來看,相當於簡化了檔位設置。此外整體避震偏軟,這讓行車在過顛簸路段時整車抖動不會太大,會更舒適一些。

但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小編43碼的腳在腳踏板上是無法全部放平,所以小編真心覺得M1更像是為都市女性打造的一款偏向中高端的電動踏板車。當然小編身邊也有一些偏時尚,更喜歡小巧、靈活的小夥伴會更喜歡M1,而在我詢問的女性夥伴中,喜歡M1的也是占絕大多數。但作為男性小編,我還是會更喜歡N1的硬朗的線條、分明的稜角與超大的儲物空間。所以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小牛負責人也介紹說,全新的M1和老版N1將會在線上一同銷售。

最後再一起圍觀三張小牛M1與小牛N1的對比圖。你也可以在跟帖中告訴我們你更喜歡哪款,當然你也可以在跟帖中向我詢問小牛M1複雜的解鎖姿(方)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