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逆天!華為最新快充技術:充電速度提升10倍。

快科技消息,昨日,華為中央研究院瓦特實驗室在第56屆日本電池大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快速充電電池,充電速度是普通手機的10倍。

據了解,這項快充技術不僅充電快,而且有很好的耐久性,電池壽命也通過了華為終端的測試要求。

據華為介紹,其快充電池最大的突破是採用了新型分子結構的負極材料,通過引入雜原子改變負極的石墨分子結構,使它具備物理/化學雙重儲鋰功能,電池的充電速度得到質的飛躍,同時其能量密度和使用壽命均不會受到影響。
2015-11-15 12:25 發佈

華為中央研究院瓦特實驗室?

還在實驗室裏面的技術,完全沒有興趣
因為等量產、等壓低成本

你我都已經不在世上了

氫能源車預計10年後售價就能夠壓低到跟現在的汽油車差不多價錢

加氣時間3-5分鐘與續航距離都跟汽油車差不多

電車電池只要價錢還是那麼昂貴 需要長時間充電 續航距離短

這些技術無關鍵性突破 到時候會很難跟氫氣車抗衡
2004年: 俄裔物理學家蓋姆和諾渥謝夫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從石墨分離出石墨烯
2010年: 石墨烯發明得到諾貝爾物理獎
2015年: 華為投資曼徹斯特大學開發石墨烯應用

因為華為今年才談好合作案, 可見電池是曼徹斯特大學生產華為只有出資. 如果這十年研發你覺得很久的話, 來看看以下這個例子:

1987 銅氧化物超導體發明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3 世界第一條磁浮鐵路式營運,採用常導技術而非超導技術

超導技術30年了, 不要說商品化, 連個計畫都沒有.

石墨烯的進步真的超快, 大家會看好它不是沒有原因, 相較燃料電池發明了近200年, 氫氣車才氣是我們到死都看不到的技術
http://picasaweb.google.com/HsiuChe.Shih

Simon_shih wrote:
超導技術30年了, 不要說商品化, 連個計劃都沒有.


有呀,高溫超導材料,可以用廉價的液氮降溫,這方面,目前,大陸的理論和技術是最先進的之一。

現在已經能製造一些有塑性的線材,就象銅線那樣,可以使用於一些特種的用途,

比如說,從高壓線變壓后,變成低壓,那麼銅線的電流很大,發熱損失很厲害,到電解鋁工廠的幾百米距離,可以用超導線材。還有一些電流很大的線材或馬達,也可以用超導材料。用液氮冷卻。

還有建造核聚變發電的裝置,需要強磁來約束,大電流才能製造強磁,那麼製造強磁的超導體材料,也可以用高溫超導體線材。

問題是,目前高溫超導體材料,的確還沒有進入民用領域。
加水的車子30年前就有人在搞了,直到現在車子還不知道在那裡。
er6588 wrote:
氫能源車預計10年後售價就能夠壓低到跟現在的汽油車差不多價錢
加氣時間3-5分鐘與續航距離都跟汽油車差不多
電車電池只要價錢還是那麼昂貴 需要長時間充電 續航距離短
這些技術無關鍵性突破 到時候會很難跟氫氣車抗衡

Simon_shih wrote:
...相較燃料電池發明了近200年, 氫氣車才氣是我們到死都看不到的技術...(恕刪)


利用氫 (質子滲透) 產生能量這件事地球生物已經成功使用了30多億年;
利用水產生氫這件事地球生物也已經成功使用了20多億年;
這邊吾人倒是蠻有興趣想了解在應用端, 氫氣到底要怎麼來, 怎麼用, 在產業是比較可行的.

怎麼用?
(A)
先轉成電?
H核融合? (樓主在本版提出過的) D核融合? (問題: 地球的水會越來越少, 氧和核融合產物會越來越多, 氧可不是越多越好的~)
特製氫氣發電機直接燒掉生電?
先轉成電,
(B) 如果無法攜帶或瞬間產生電量不足 (通常不太可能會足夠), 電就有需要儲存的問題 (也就是還是離不開本樓提出的電池科技)
不論未來要如何解決能源危機和氣候變遷, 電池科技還是必要的.

(C)
燃料電池? (電位差薄膜滲透, 見前一點, 也就是 (A)+(B) 一起做在一個移動裝置)

(A)+(B)或(C) 的電給馬達推輪子

(D)
特製氫氣內燃器直接燒掉推輪子?


以和氧反應的方式使用氫, 廢氣雖然只有水, 但直接大量排到大氣中還是會影響氣候 (局部濕度變化, 另, 水也是溫室氣體).
集中冷凝再排放到水體中對環境影響較小 (或說, 如果氫和氧從水來, 就完全沒有影響).


怎麼來?
這問題更大一些~
其他石化燃料生產副產品? (那以後沒石化燃料? 再者, 要和氫反應的氧要從哪裡來?)
電解? (那電怎麼來? 就算用再生電, 那這拿來電解水的電為什麼不直接跳到 (B)? 就像目前的狀況)
其他研究中的仿生人工合成光合作用催化劑? (雖然這可能是未來唯一合理的解決方案, 但連影子都還沒有?)

補充 =>
我說 "其他研究中的仿生人工合成光合作用催化劑? 雖然這可能是未來唯一合理的解決方案"
是因為它才是真正再生綠能 (先暫時不論 "研究中的仿生人工合成光合作用催化劑" 要如何製造).
它的淨反應就是 "水 -> 氫 + 氧 -> 水".
地球生物早已證明 20 多億年: 這不是做不到的, 問題是人類還不知道要怎麼做.
不可能用電解,氫燃料電池每產出1kw電能,所用到的氫要用掉6.7kw的電。
Tenny He wrote:
不可能用電解,氫燃料電池每產出1kw電能,所用到的氫要用掉6.7kw的電。

每個學過中學物理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但還是偶而會看到這種奇葩~ "我電解用的電是再生電~"
"那為什麼不直接用這個電? 還要先產生氫? 要氫有用也是還要再轉成電?"
我曾幻想過未來電動車的另一種形式,就是在全國馬路底下舖設感應線圈,車子則用電磁感應的方式取得電力,這樣就不必為電池的續航力、壽命、充電及重量傷腦筋。車上則只要備用一個較小的電池就好,做為開到沒舖線圈的路段時用。
當然,這需要大規模的公共建設配合,初期投入資金會極驚人,但建置好後可以做到車輛全面電動化。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