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GoGoRo和小牛,其實狀況不太一樣

第一次逛電動機車討論版,發現討論回復超過60以上的文章

一篇是要求GGR 賣 "0" 元,還有人煞有其事的附和,一篇是質疑成本要求GGR 拿出BOM表的

我真的想說...那其實不是重點



中國的電動機車產業發展絕對比台灣條件好,因為內需市場夠大

政策鼓勵電池、混和燃料動力的交通工具,包含城內區域接駁車大量使用電動車,甚至公車也有

城市禁摩政策也有幫助,因為電動車不用掛牌,市場估計過80%使用低階的鉛酸蓄電池,

車價約 8K~ 12K 台幣,主要品牌有雅迪、愛瑪、新日、綠源這些,

(其實捷安特也在中國發展電動車喔,而且品質還不錯,大城市能看到店面,以腳踏車為主)



在這樣的環境發展約十數年後,中國現在電動車產業也開始走向精緻化和差異化的生產

例如小牛的性能電動機車,他們採用的模式是硬體不賺錢,賺後續維修費用(如電池)以及市占率,

因為中國電動車本來售價就不高,所以他們是以高性能來做差異化,

雖然售價對比低階車仍然過高,不過由於中國人均所得已提升到這價格一般人都買的起,

且性價比確實高的狀況下,很快的獲得眾籌的成功

因此中國的小牛,其實成功的針對在地市場做出好的決策和判斷了



至於GOGORO,車子真的很不錯,但設計的部分有些東西做過頭了

GOGORO 獲利是走電池交換費,車子不獲利,所以首先要提高銷售量,銷量要提高

降價是唯一途徑,但因為GGR主要零件有很多是特規,成本壓不下來,

所以它把原售價中包含的兩年電池交換費給拿掉做出降價的假象,並推出輕量版

但我比較好奇的是,輕量版的任務是搶市占,提高電池交換數量,讓交換站的點設的更廣,

絕對要一次便宜到底,為什麼不推售價性能都只有頂級版一半的超級輕量版?這個真的看不懂

我認為GGR最大的問題在沒有針對本地市場做出對的決策和判斷



在資本與市場都不如小牛的狀況下,不從歐美市場開始反而以台灣做出發點

可以感覺得到GGR 打的很辛苦,但國產車還是可以多鼓勵支持的,因為這台車確實很優秀

但很可惜台灣的人均所得並沒有提升到能輕鬆買下這台車的地步,

所以也只能看GGR能不能想出新策略吸引用戶買單了




2015-10-10 11:09 發佈
台灣是全球機車密度最高、銷售量排10名內,ggr 的銷售點和換電站還太少,和街頭到處有的機車行難抗衡。

simonneko wrote:
第一次逛電動機車討...(恕刪)


如果GGR能在全省佈置換電站,提供多種性能和車種給顧客依需求選擇的話那是再好不過了

empirepenguin wrote:
台灣是全球機車密度...(恕刪)


我同意。

其實GGR本身體質是好的,問題出在行銷策略上。

一推出就為了「回收成本」導致許多市場誤判跟決策錯誤。

充電站不夠用,就像我住林口,每天往返台北,但是充電站林口沒有最近的在新莊而且還要特別繞道...

再來就是維修與零件的不普及和獨佔也是很大的問題
哎啊...說穿了一句話就是"台灣內需市場太小".."台灣內需市場太小".."台灣內需市場太小"..

所以版上不論3C.汽車.摩托車...等等..一堆人砲轟策略.價格...等等的....

在小弟看來..一切都是市場.獲利取向....沒有人要做賠本生意....

台灣人啊...別再坐在電腦手機前面那邊自我感覺良好了...有時間多出去外面看看別國人正做些什麼....

不用去太遠..去韓國看看就好了....台灣真的輸人家累累...

以上供參考...不喜歡可跳過...謝謝收看指教
你可以袖手旁觀選擇不幫忙,但請你千萬不要成為幫兇



這是 「普通」礦泉水,1瓶/1筒 20~45元



這是「高級」礦泉水,一瓶 幾百元。這種的歐美有市場,台灣很難賣。

都是水,包裝/水源地 不一樣而已。


GGR 是外觀不對,像 JOG 50那樣的外觀,賣那麼貴。

想賣那麼貴,不是應該做個 重車/跑車/未來科幻 造型的。

就像高級礦泉水,雖然只賣有錢人的,但很講就包裝造型的。

如果拿個普通塑膠瓶,包起來,說裡面水是喜瑪拉雅山、海底一萬公里取的,特規的哦,誰信。


賣有錢人,有錢人不買帳(因為造型真的不夠炫,沒有尊榮感)。

賣窮人,窮人買得起才怪。

兩面不討好。

yy chen wrote:
哎啊...說穿了一...(恕刪)


電動車台灣內需市場,現在可能小,但潛在市場很大喔

原因就在機車人口比例非常高,密度也高,只要國內形成電動車的風潮

機車轉換成電動機車的比例一提高,數量很可觀,充電站也會設置得很密集



但問題就在售價和產品策略,為什麼不乖乖的弄一台時速最高只能50,

各種零件採用次級材質,售價只要三四萬的機車呢?

便宜又有型,進階者可以尋找高階產品,這不是很好嗎?

用做手機的技術去做車子,我個人是不敢領教啦⋯⋯
主要台灣還是以燃油車為主要的市場
你看2陽一年出幾款電動車,跟燃油車的比例為多少
電動車都賣的比人家貴,買的當然不多

不要說gogoro...你看其他的品牌電動車
一個月賣了幾台
其他品牌的電動車很多有比gogoro便宜的,能見度多少
搞不好Ubike能見度還比較高...
台北街頭除了傳統汽車機車外,能見度還算高的剩下Ubike
電動車是真的沒看到幾台,包括gogoro跟其他品牌...
yy chen wrote:
哎啊...說穿了一句話就是"台灣內需市場太小".."台灣內需市場太小".."台灣內需市場太小"..



對岸市場夠大吧?夠成熟吧?GGR怎麼不去?敢去嗎?
別說什麼市場太小,摩托車來說台灣真不小。
重點在這家公司自己的策略不在市場!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