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
也許是我在內科工作的原因 (科技相關產業比較敢嘗試新玩意)
我看見Gogoro的次數 (非車身有GO貼紙的官方試乘車) 比VESPA 還多上一點 ( 不比品牌,比一樣銷售小眾市場 )
要批的就不要再跳針,政策、行銷面的缺點,大家都很清楚了。
台灣已經很久沒有這種大規模的新創產業,而且產品本身完成度頗高 ( 座位小跟馬桶小的缺點也不用一直針對,畢竟是初試啼聲,連成熟的汽車產業也是這樣,新款車一定很多問題,例如:mini cooper R53...問題之多名列英國妥善差排行前5 )
台灣的產業要提升
不是一直比CP值
比久了,習慣性不長進的台灣廠商就是又年年漲3000、5000元,換個殼
以前主流125一台5萬,現在差不多都來到8萬的水位了
為台灣產業著想
GOGORO 資金一直燒代表的是什麼 ? 台灣內需的代工產業鏈,都有單,有收入,養活家庭
GOGORO倒掉了,並不好玩,因為可能上千人又要失業了,大家真心希望?
但是,又不可能要大家跟韓國人一樣,亦無反顧的挺國造車輛...何況他還有這麼多爭議點
其實我覺得不妨GOGORO就學汽車業,自營租購業務,來突破"貧景"
原因很簡單只有兩點
1.要扭轉慣性,絕非容易,何況台灣大環境真的很糟,未來也沒啥錢景,"大家荷包都鎖很緊" ( 但是這樣經濟只會更糟 )
2.油車實在是相對便宜,以ADD來講,一公升50公里UP;GOGORO可以買兩台ADD,我想真的很難!
比方:我大可以買一台CUXI115 也是蠻有個性(娘?) 剩下的6萬,買全幅相機、或是出國玩,或是繳房租都很好用
至於扯到GOGORO要跑遠程一直擔心換電瓶,其實只是假議題。因為全部電車都有這先天的問題在。
電車本來就比較適合在都會區,郊外也不會有插座,你也不可能騎傳統電車要挑戰遠程,然後在某處充一下等上幾小時...相對,以換了就走來說,電池不用自己保養換購,這理念算是說得通
【租購公司的好處】
1.全民體驗,只需要賺取少少的車輛租金,一樣可以賺到每月的能源財,門檻低,民眾也不用為了喝牛奶買一頭牛,我推斷以租來說,起碼可以達到千輛月租體驗客,光我身邊就不少想試。
以雙北一個月2000人租來試算,南部租125機車一天500,GOGORO租一個月算3000元,一天100元夠CP值了吧,這樣一個月就有600萬租車收入,還不含能源財。600萬平均每一個月都要賣50台GOGORO,個人以為有難度吧!我個人猜想GOGORO頂多每月成交就是2位數,所以與其停滯不前狂辦活動,不如變更經營方針
2.經過生活化的體驗之後(不是之前那些強迫騎乘公里數的受試者),這些為數較多的使用者,會有一定的比例,因為喜歡電車特性,考慮購入
3.因為是租用起手,消費者的抱怨會比新購者來得低,大不了老子不騎了。 在處理客戶抱怨上也輕鬆許多。心力就可以放在debug上
我想這樣,比你卡在首賣只賣400多台,之前卻大喊要跟汽油車競爭,來得正面....
也不用一直辦什麼享樂騎士團,然後被鄉民放大檢視行程。(騎個車而已有必要這麼累嗎?)
以上
sheepyoung wrote:
說實在的也許是我在...(恕刪)
撇開GOGORO這個主觀上的議題,
企業希望消費者體諒,
消費者也會希望企業體諒,
彼此善待,才有辦法創造雙贏。
這是雙方面的問題。
(第一)
CP值會被擁護,主要是企業善待消費者,
而消費者給企業的回饋,也能使企業收益增加,
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第二)
一家企業如果要跳脫CP值的正向循環,
必須找到一個與CP值對等價值的產物,
讓這個產物,能讓消費者擁戴,
使消費者回饋企業,形成良性循環。
(結論)
目前來說,我認為GOGORO撇除CP值後,
我們很難發現GOGORO有給消費者什麼樣的對等的產物。
使得我們對於GOGORO在價格與價值上的認知失衡,
最後才會有板上紛紛擾擾彼此對立的事件。
(解決)
第一步已經錯誤了,但一切還有挽回的機會,
儘管GOGORO出發點,標地點,都是為了環境
但是如何在環境,收益,消費者三邊取得一個平衡,
就看未來GOGORO的政策了。
hot635241 wrote:
目前來說,我認為GOGORO撇除CP值後,
我們很難發現GOGORO有給消費者什麼樣的對等的產物。
使得我們對於GOGORO在價格與價值上的認知失衡,
最後才會有板上紛紛擾擾彼此對立的事件。
您應該要再詳述一下
怎樣的提供 才有其價值?
雖然您這點跟 我想討論的題目不太相關
因為租購就是提供消費者一個選擇
也給企業本身多一點收入
覺得貴→可以便宜租
不覺得貴的→不想跟別人共用 或是想改車的,可以自己買
所以我覺得在租購模式下,討論價錢貌似不太有意義,謝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