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與其僵持著 睿能不妨考慮... ( 還要跳針批的可以選其他樓 )

說實在的
也許是我在內科工作的原因 (科技相關產業比較敢嘗試新玩意)
我看見Gogoro的次數 (非車身有GO貼紙的官方試乘車) 比VESPA 還多上一點 ( 不比品牌,比一樣銷售小眾市場 )

要批的就不要再跳針,政策、行銷面的缺點,大家都很清楚了。
台灣已經很久沒有這種大規模的新創產業,而且產品本身完成度頗高 ( 座位小跟馬桶小的缺點也不用一直針對,畢竟是初試啼聲,連成熟的汽車產業也是這樣,新款車一定很多問題,例如:mini cooper R53...問題之多名列英國妥善差排行前5 )

台灣的產業要提升
不是一直比CP值
比久了,習慣性不長進的台灣廠商就是又年年漲3000、5000元,換個殼
以前主流125一台5萬,現在差不多都來到8萬的水位了


為台灣產業著想
GOGORO 資金一直燒代表的是什麼 ? 台灣內需的代工產業鏈,都有單,有收入,養活家庭
GOGORO倒掉了,並不好玩,因為可能上千人又要失業了,大家真心希望?

但是,又不可能要大家跟韓國人一樣,亦無反顧的挺國造車輛...何況他還有這麼多爭議點

其實我覺得不妨GOGORO就學汽車業,自營租購業務,來突破"貧景"
原因很簡單只有兩點

1.要扭轉慣性,絕非容易,何況台灣大環境真的很糟,未來也沒啥錢景,"大家荷包都鎖很緊" ( 但是這樣經濟只會更糟 )

2.油車實在是相對便宜,以ADD來講,一公升50公里UP;GOGORO可以買兩台ADD,我想真的很難!
比方:我大可以買一台CUXI115 也是蠻有個性(娘?) 剩下的6萬,買全幅相機、或是出國玩,或是繳房租都很好用

至於扯到GOGORO要跑遠程一直擔心換電瓶,其實只是假議題。因為全部電車都有這先天的問題在。
電車本來就比較適合在都會區,郊外也不會有插座,你也不可能騎傳統電車要挑戰遠程,然後在某處充一下等上幾小時...相對,以換了就走來說,電池不用自己保養換購,這理念算是說得通


【租購公司的好處】
1.全民體驗,只需要賺取少少的車輛租金,一樣可以賺到每月的能源財,門檻低,民眾也不用為了喝牛奶買一頭牛,我推斷以租來說,起碼可以達到千輛月租體驗客,光我身邊就不少想試。
以雙北一個月2000人租來試算,南部租125機車一天500,GOGORO租一個月算3000元,一天100元夠CP值了吧,這樣一個月就有600萬租車收入,還不含能源財。600萬平均每一個月都要賣50台GOGORO,個人以為有難度吧!我個人猜想GOGORO頂多每月成交就是2位數,所以與其停滯不前狂辦活動,不如變更經營方針

2.經過生活化的體驗之後(不是之前那些強迫騎乘公里數的受試者),這些為數較多的使用者,會有一定的比例,因為喜歡電車特性,考慮購入

3.因為是租用起手,消費者的抱怨會比新購者來得低,大不了老子不騎了。 在處理客戶抱怨上也輕鬆許多。心力就可以放在debug上

我想這樣,比你卡在首賣只賣400多台,之前卻大喊要跟汽油車競爭,來得正面....

也不用一直辦什麼享樂騎士團,然後被鄉民放大檢視行程。(騎個車而已有必要這麼累嗎?)

以上


2015-09-18 14:11 發佈
所以GOGORO才找台北市政府合作 U-Moto 不是?
sheepyoung wrote:
說實在的也許是我在...(恕刪)


撇開GOGORO這個主觀上的議題,

企業希望消費者體諒,

消費者也會希望企業體諒,

彼此善待,才有辦法創造雙贏。


這是雙方面的問題。


(第一)

CP值會被擁護,主要是企業善待消費者,

而消費者給企業的回饋,也能使企業收益增加,

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第二)

一家企業如果要跳脫CP值的正向循環,

必須找到一個與CP值對等價值的產物,

讓這個產物,能讓消費者擁戴,

使消費者回饋企業,形成良性循環。

(結論)

目前來說,我認為GOGORO撇除CP值後,

我們很難發現GOGORO有給消費者什麼樣的對等的產物。

使得我們對於GOGORO在價格與價值上的認知失衡,

最後才會有板上紛紛擾擾彼此對立的事件。

(解決)

第一步已經錯誤了,但一切還有挽回的機會,

儘管GOGORO出發點,標地點,都是為了環境

但是如何在環境,收益,消費者三邊取得一個平衡,

就看未來GOGORO的政策了。

hot635241 wrote:
目前來說,我認為GOGORO撇除CP值後,

我們很難發現GOGORO有給消費者什麼樣的對等的產物。

使得我們對於GOGORO在價格與價值上的認知失衡,

最後才會有板上紛紛擾擾彼此對立的事件。


您應該要再詳述一下
怎樣的提供 才有其價值?

雖然您這點跟 我想討論的題目不太相關

因為租購就是提供消費者一個選擇
也給企業本身多一點收入
覺得貴→可以便宜租
不覺得貴的→不想跟別人共用 或是想改車的,可以自己買

所以我覺得在租購模式下,討論價錢貌似不太有意義,謝謝
sheepyoung wrote:
您應該要再詳述一下...(恕刪)


原諒我,我想說寫下去會沒完沒了,

所以才沒有詳細的敘述,

不過我大概的簡述,

消費者普遍有錨定效應的反應。


所以為什麼定位非常重要,原因就是在這裡,


有些人會比較性能,有些能會比較價格。



但是以行銷的觀點而言。

我也直接點出來,一件產品的價格,能讓你決定你的敵人是誰。


這就是GOGORO第一步失敗的主因了。



租購的部分晚一點我再補上去,先回你剛剛的提問

kevin03 wrote:
再次強調,這不是「...(恕刪)


我有說台灣之光?
養很多台灣人是事實
節稅的問題不用太吹毛求疵了
你我要是新創公司 絕對也都會死命節稅的
sheepyoung wrote:
說實在的也許是我在...(恕刪)

我倒覺得不用想那麼多
在台灣生存不下去大不了換個國家而已
說不定換個國家成功了
在兜回來賣給台灣人說不定會很爽快的買單
不過你這個租車方案不好啊
電車跑的又不遠等你下故路怎麼租費應該要降到50塊

七七三 wrote:
我倒覺得不用想那麼...(恕刪)


像MAXXIS就是好例子

台灣要用好胎的人太少
先做海外市場打天下

紅起來以後有沒有台灣市場沒差了



sheepyoung wrote:
像MAXXIS就是...(恕刪)


你們所提的海外方法,

其實就是品牌價值的一種方法,

可惜這已經不可能了。


如果要重新訂價,我想對於品牌幫助也不大。

也許該找個合作夥伴了。

sheepyoung wrote:
我有說台灣之光?養...(恕刪)


政府推動各項民生事務都是要稅收來支持,這不重要?!

我自己的公司要求要筆筆繳稅,不要取巧節稅,因為我們的國家需要稅收才能營運!
原來這部車就如同照妖鏡一樣,受教了!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