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電動車發兩萬元,真的可以產生兩萬元的減汙價值?
電動車沒補助還是有人會去買,
如果沒補助就可以賣500台,補助後多賣500台,
相當於政府砸2000萬讓只讓路上多了500台電動車,
民脂民膏真的值得這樣灑嗎?
補助電動車是為了減少油車的汙染,
但砸2000萬讓路上多500台電動車,油車能減少幾台又是個問題。
有很多人本來根本沒打算買機車,只是看補助後便宜才去買。
那這樣跟本沒減少油車。
若規定要淘汰機車才能拿的補助也不恰當,
很多機車本來就打算淘汰,就算不補助也會從路上消失。
而第一次要買機車的人若選電動車,卻可能會因為少了這補助而選擇油車。
另外,騎腳踏車代替機車的人汙染更少,更不占空間,為何一毛補助都拿不到?
目前車價補助方式有種種的問題與不公平,
個人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全面取消電動車補助,
改以抽空汙稅的方式讓外部成本內化,
若按照排氣物染量抽稅,自然可以加速淘汰高汙染的舊型車,並增加電動車競爭力。
目前汽油內含的空汙費每公升0.2元。
若以台灣機車平均每日里程16,油耗22/L來算。
騎15年只要繳800元空汙費,汙染空氣完全不痛不癢。
以目前的補助政策來看,
政府似乎認為一台油車的空汙成本至少2萬以上,
這樣空汙稅至少要原來空汙費的25倍以上,
也就是每公升應收5元以上。
若按照排氣物染量,三期車約是五期的3倍,
那應該另外隨車徵收每年2500的空汙稅,這樣車主自然就會認真考慮要不要換電動車了。
而國庫收入增加後,可以每年每人發1500元"空汙賠償金"以減輕大家的經濟負擔。
至於燃料費,
這費用名稱上似乎是用燃料才要繳的稅,
但實際上燃料費的主要用途是修路。
既然電動車對道路的破壞跟汽油機車類似,
那就沒有理由免除燃料費。
hlibe wrote:
你在說啥?難道一個...(恕刪)
他大概是想說電動玩具跑的慢距離又沒比較多價錢靠補助
知識+扒文
1度電=1千瓦小時
5000mAh*3.7V=18.5Wh(千瓦小時)=0.0185度電
如果充電效率是80%,則0.0185/80%=0.023125度電
設20ah*60v=1.2度(都有三寶能開車種田……充電到起火很正常)
油箱造價容量vs電池造價容量(汽油vs電價)
ps樓下需要專業人才(庫侖。焦耳看不懂)
電池折舊(老化)攤提成本<中華為例>怎算

在動力性能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原10Ah的磷酸鋰鐵電池提升到了雙倍容量的20Ah!配合1,600W的高效能無刷輪邊馬達,在時速30公里的定速運轉下,達到了62公里的續航力!車系每次完全充放電只需花費1.5~3元的電費,也就是平均換算起來,1元的電費可以行駛將近15~20公里外在工業局TES電動機車測試條件下,「e-m」達到了載重75公斤下,爬坡能力最高可達15度的優秀水準!就算是要騎乘「來爬山也都不是問題了
同時保障條件,達到電池保固三年或五萬公里!
e-moving車系每次完全充放電只需花費1.5~3元的電費
內文搜尋
X

bobe也不會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