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 Toyota i-ROAD 試乘之七夜怪 Times (上篇)」
介紹了 i-ROAD 的租車條件 與 個人相當推薦的
Times Car Plus 分租車系統 (一定區域內的住戶共享1-數台車的感覺)
下篇來到了 i-ROAD 的 「正式租借流程」 與 「實際上路」
這篇打得比較沒有條理、還請大家見諒、
因為看完相信大家......( ) 請自行留言發表... (汗)
下篇本文開始
【 i-ROAD 】 首先是歸類於汽車?? 摩托車??
目前我們先以日本的判斷來定義。
日本掛的車牌是 藍底黑字

白底黑字 二輪 50cc 以下
薄黃底黑字 二輪50cc超 90cc以下
薄桃底黑字 二輪90cc超 125cc以下
薄藍底黑字 三輪以上 50cc以下

薄藍底黑字 三輪以上 50cc以下 也就是說 i-ROAD 應該是歸類於「摩托車」
所以本文暫時在電動摩托車區發表。
這是銀座有樂町地下的 Times 租車處 旁邊還可以租古董車或是法拉力與保時捷....
一般這邊會有5台 i-ROAD 4台是給第一次體驗的 1台是給已經通過體驗測試、可以直接預約租
體驗測試一天能夠參加的人數應該是 6-8人 大部分時候是6人 分為早上9點與下午4點半

********************* i-ROAD 外觀與內構造簡介 *********************
大部分時間都是插著充電器的狀態在充電

看起來很大、畢竟是300公斤的塊頭、但是實際到了現場第一個反應、
我塞得進去嗎???? 一個一般停車位可以停入兩台 i-ROAD


正面很有喜感、有點外星人的感覺


車尾與左右後方各有一個感應器、倒車時自動偵測太過貼近旁邊會有警戒聲。


後輪。

後輪轉動的方式
前輪不寬、可能一些流行用的腳踏車胎寬都超過它、左下的就是側邊感應處。

這是正後方的 TIMES 感應器開鎖解鎖全部都要靠這,後來實際駕駛才發現
原來只要是你的時段、現場的工作人員所持有的卡片也無法打開、一定得用你的卡才能打開。

I-ROAD 最常用來判斷轉彎的時間點、就在於方向燈與後照鏡之間的30-40公分

但是...右前門的前方處與車身之間怎麼擠出了一段海綿???

這就是實際人在車內的狀況與視野
視野其實不差感覺有如坐在太空艙或是戰鬥機內可以看到地面。
儀錶板右方兩個按鍵 左方三個按鍵 +USB與一個放卡片的小空槽
左右門開關旁的白色圓圈、是關門時用來拉上門的、門框左右的凹洞是開窗戶時用來放磁鐵接頭的地方

下面是舊款的內部構造
對比可以方現許多部分都修改了 方向盤、部分按鍵

有一點特別澄清一下、下面是2013年最初的I-ROAD廣告!

母女一起搭乘一台I-ROAD

不過實際上已經改成如下, 只能單人座。
但是後方看得出來原本應該是預計多戴一人的設計、目前後座是用一個尼龍網改成可以放置物品。
另外注意到安全帶的位置了嗎?它是跟台灣的駕駛席相反、與日本的駕駛席相同。
看起來很大、不過感覺是設計給日本人體型的.......Onz、自己坐進去腳會卡住 183CM。

在日比野公園地下的練習場。
可以看得出來TOYOTA投入相當大的心力在累積數據。
非常大手筆的租下一區域來給體驗的人上課與練習。
為了輕量化 車窗是塑膠的、可以彈!

路過的摩斯拉

這個就是 i-ROAD的儀表板
RAEDY 無閃滅時就是隨時可以啟動前進、剛發動時會閃滅、直到水平調整測試完成、
若偵測到車體不平衡會語音與儀表板左下顯示要求轉動方向盤。

只有3種模式 手動按鈕切換
R 倒車
N 停車 與 空檔 是同一個
D 前進

右側是
警示燈 (雙黃燈)
除霧按鈕 僅限於正前方的視窗
(側面的並無此功能)

方向盤左方控制桿、雨刷 遠近燈 方向燈 全部都靠這一根
往上撥是右轉方向燈、往下是左轉方向燈、往深處推是遠燈、雨刷與噴水都是用轉的。

右邊 加速 中間 煞車
左邊是「手煞車」 TOYOTA ALPHARD ESTIMA的車主應該很習慣、
不過空間很小、尤其是要踩下手煞車時、因為它解除的時候抬的很高、
所以腳掌得類似繞的感覺、或是在車內屈膝才可以踩的到、屈膝時膝蓋是頂著方向盤。

左側控制桿的下方有貼了張貼紙、註明車排號碼 與停止位置。

回到了充電站後可以看到充電柱的下方有編號、目前僅限於有樂町這處有此編號、
其它還車的地點、並未特別區分充電柱號碼。

號碼的下方有一個USB的插口、下方有個大概可以放入停車卡或是名片之類長度的溝槽

這是充電站的介面。
先用自己的卡貼近第一格後 下方 通信中 開始連線回報
換切換到第二步就可以打開車子充電蓋子開始充電。

******************* i-ROAD 外觀與內構造簡介 **************************
************************ i-ROAD 上課啦 **********************************
i-ROAD 自己駕駛過後的感覺是
1/4 摩托車 + 1/2汽車 + 1/4堆高機 = i-ROAD
所以並不是你想開就可以立刻開、得先上課
第一次駕駛的可以選擇 9點 或是下午4點半上課 一次一定要預約2個半小時
如下 利用開始時間課金スタート是 下午4點半的話、 您必須提早40分鐘也就是 3點50分就到達
座學講習 30分鐘 基礎的介紹與哪些路面可以走 哪些盡量避開.....
後半段是看VIDEO 簡介...

座學講習完後、会要求你簽一份文件、同意提攻數據給TOYOTA.
4點半時、教官會使用你的卡片打開車門、但是並不是你駕駛、而是兩台i-ROAD 一前一後。
而你是跟著教官搭乘汽車移動到 日比野公園的地下停車場在此訓練。
由之後的許多小地方就可以看出、
國際首位大廠TOYOTA 真的是非常非常看重開發與研發、以及資料收集。
在下一個人開車竟然有8個隨行人員!!!!! 黃帝出遊!!!
如下指導員在前 你在後。
窗口邊還掛了一隻對講機由另外一位站在廣場上的指導員給予指示、停止或是跟上前車。
每個路口都會有指導員指揮左右轉、以及依照課程進度隨時調整地面的警示錐。

因為我人是在車內駕駛所以能夠提供的照片與影片不多請大家包含。
大部分時候 都是維持在充電狀態、所以取車前先解除充電器

壓住銀色按鈕往上抬會有「喀喳」一聲


然後把充電器插回充電台柱的上面 一樣有「喀喳」一聲、
線太長拖地時記得幫忙掛到柱子旁的掛鉤上

記得把充電蓋子先蓋上後、再蓋上車蓋

然後等待時間到後、用自己的卡片解除i-ROAD的鎖。

左邊是腳踏型手煞車
中間是一般煞車
右邊是加油

跟一般汽車一樣手煞車不放的狀態、踩住煞車

右轉發動引擎

一開始右邊的READY 會呈現 點滅的狀態、檢查車體平衡度

若系統查覺車體不平衡、左下會出現要求你左轉或是右轉方向盤進行修正

水平修正後右邊的點滅會變成 常駐READY狀態
PS 水平修正不一定會有看一開始車體是否維持平衡。

電池滿充是6格的狀態、
一格可以跑5公里、當剩下兩格時會出現警示訊息。剩下一格時就GOD BLESS YOU!!!

關於電池這部分有請教TOYOTA人員是否其實可以跑40-50公里、
但是故意少寫一點、怕大家死撐結果沒電???
回答: 就是30公里............Onz
疑、那下面不是還有油電車的走行充電機能嗎??
回答:加上那個大概可以多跑10%左右。就是33公里!
當然堵車時的待速情況都不在上述考量中。

準備好可以出發後、解除左邊的「手煞車」

方向盤左邊的檔位切換用按的
停車或是空檔都是N檔

按下D檔就是可以動力上路

R檔就是倒車了

出發!!

窗戶是手動的用磁鐵吸在左右方、只能全開或是全關。

前進狀態其實與一般汽機車不太有差異、只是要注意內傾腳、
在連續進路變更 スラローム(外回り)
個人覺得I-ROAD可以比兩輪更加利用趨近微轉的方式穿越


當車身方像變動時、坐在內側的人也會一起搖動。
敢覺就是車內裝了一個吊床、而你是在吊床上開車。

轉彎幅度大時、會有感覺要倒車!!!甩尾的感覺
但其實車體不會倒、那兩個前輪的防倒設計、很厲害!!!
配備「Active Lean」技術、車載電腦可以偵測車子轉彎角度、行駛速度等,
來調整車輪的傾斜角度,讓車輛穩定性與安全更提升。

看影片可以比較快理解
i-ROAD 直線加速後急煞車。
有在滑雪玩雙板的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前面那兩輪的作用方式、
滑雪時現在我要右轉、會放鬆右腳的力量、輕抬右腳掌、
自然的身體重量就會壓到左邊的雪板、方向也就變成右轉。


在一般道路行進中必須在道路的正中央行走、但是盡可能避開下圖中的分割線、
據現場人員表示因為前後輪都屬於較細的輪胎、有可能在行進間被拉著走、變成軌道車?

這種在日本還算常見到、通常是雙線道工事時先封一條路、另一條留下來通行。
等這一段完成後再封另一條。

不過也因為在道路正中間行走、所以有一個死角上的問題!!
如果是鑽車陣而來的機車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1/4 摩托車 + 1/2汽車 這3/4部分個人認為
「在有些速度時」、一般使用者都可以輕易上手前進與轉彎
難題在下面1/4堆高機
i-ROAD是靠後輪在轉方向、所以在某些慢速時的操作與一般汽車或是摩托車不同。

首先在於90度轉角時、尾部的部分會比汽車更偏向外側、
因為轉向的輪在後方、所以實際在車內往後看左右方向鏡時、
是看不到尾巴會不會撞到旁邊或是超出!!

比較像是前輪先越過轉角後、前輪原地不動、
然後尾巴部分再慢慢的橫移到轉角路口同方向

後退時看的位置也不是屁股過身就過、而是得等到轉角剛好介於後照鏡與方向燈之際、
再轉動方向盤倒退進入。

直直得往後倒退、直到跨過後照鏡與方向燈之間後再轉
太早轉向就變成車腹會撞到山壁

專用充電站停車場停車
一定要車頭朝前、最好在框框外之前喬正為筆直進入。

進入時左右兩側太過於接近時、車體的反應器會有警示音

倒車出庫時這個比較像是汽車
直直的倒退出去

直到前輪出了框外後、方向盤打到底

待車子正面面向預期前進方向時才把方向盤回正

路邊停車或是遇到障礙物時、一般汽車或是摩托車只要方向盤一轉直直往前開就可以離開

但是i-ROAD 因為是後輪轉向、所以車尾會撞到路邊或是撞到障礙物

換一個方向來看 照片的下方是路邊
為了避免I-ROAD後輪轉向時、撞到路邊、所以不是由前方出去

首先把方向盤打到底、並切換成倒車模式

慢慢的倒車出去

當車頭大約離牆壁約莫60公分左右時方向盤回正

同樣的
待車子正面面向預期前進方向時、才把方向盤再次回正

GO....
PS:倒退出來時、後面完全看不到有無來車!!!!!

進入停車場時務必切記

不要貼近去拿票 不然你只能倒退離開、一往前走左轉就是直接尾巴撞發卷機

務必停在正中間、然後..............

下車拿票.......Onz

追加
斜面停車!
萬不得已、盡可能不要在斜面上停車!!!

停車後也千萬注意、不要由上方處給予車體力量、有傾倒的危險。

停車踩下「手煞車」後、車內的系統會自動判定車體是否處於斜面上。
會給予下車的指示、基本上就是由下方處上下車。

大致上教學除了上述以外、還有時速20左右轉彎中急煞車。
4次直角倒車入庫影片如下
女指導員的示範。
剛好練習了一個小時、要變成實際的一般道路走行。
TOYOTA的開發人員注意到了車子尾部發出了異音????


影片中右邊穿西裝的人突然低下身、
仔細的聽23秒到27秒方向盤回正的聲音???
雖然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不過為了安全起見、
所以要在下與教練車對調後、用教練車去實際的道路走行。
而在下去道路走行時、現場的TOYOTA人員就請女教官上去方才在下駕駛的I-ROAD
檢查到底哪裡出了毛病?????
但是什麼聲音都沒有@@!!! ?????????
請參考下面的LINE 內容............Onz

另外一位體型比較壯的指導員坐上去、試著轉動方向盤時、
旁邊的開發人員就、喔喔喔!!有了!有聲音了!!...............汗。

就這樣....
原來 I-ROAD還有隱藏功能、驗體重...................Onz
本體 95公斤 +衣服鞋子 3公斤 +攝影器材 (導航、GOPRO、SJ4000、AX-500、相機、..)
=總合約莫110公斤
指導員 80公斤左右
不過還是佩服 TOYOTA開發部門的人員,
發現問題後、第一個反應是 「これは良いサンプルだ」、這是一個好的案例!!
而不是跟你說這是個案 =_=
立刻回報並派那位工作人員、回去銀座底下把全部都試乘一次......
經過30分鐘的實際道路走行後回到上課地點「日比野公園」地下停車場。
工作人員跑來跟我說、這種狀況他們也沒有遇過、請我稍待一下、
因為一開始的預約與保險是跟著我所搭乘的i-ROAD車號、
而現在我原本駕駛的發生了問題、他們不可能會讓它上路、
但同時由於我已經預約了完整的流程、中途卡片是不能更換的。
所以最後變成了、直接由銀座總機把我所預約的I-ROAD更換成完全不同的一台、
但是開充電站鎖卻變成了指導員的卡、鎖車要換成是我的卡。
出發的地點也改回到了銀座也就是一開始的地方、
一般是上完課
教官覺得你可以單獨上路後、直接由上課地點把I-ROAD 開去指定停車處。
教官不認同、就是麻煩再上一次訓練課程。
就這樣原本可以1小時的自由使用時間(還車時間)剩下一半、半小時。
但是還車的地點還是原本的地方、只好加速還車的動作。
在往下看之前。請大家認真的想一件事情。
你/妳
騎摩托車或是汽車、在市區的時速是多少??? 還是以跟上車流為主???
全片段非常長幾個重點寫給大家參考一下
7分45秒-8分00秒
時速40多 震動得非常厲害、日本的馬路了....Onz
15分30秒衝完10度左右的上坡 I-ROAD 的上坡最大傾角約12度
16分40秒開始的對話內容
友人:踩到底了????
在下:踩到底也只有50KM/H
友人:一般道路好危險!!
在下:啥?
友人:一般道路好危險!!!!!
在下:恩 一般道路蠻危險、它的震動其實蠻大的。
友人:速度太慢跟本跟不上車流!
在下:恩 還有要切到別的車道都來不及。
沒有力量、它不像電動車踩下去動力就來。
可以到60、但是40以後就沒有什麼加速力
對話結束後不到1分鐘
.....................
.................
..........
然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17分30秒開始
I-ROAD ERROR 顧路 ....... <<<<<<<<
即使換了車、「顧家好男人」 的魔咒還是這麼強大嗎 一一!!!
出發前因為特殊案例的關係、還車方式與一般不同、
所以指導員特別寫了一張小抄給我、後面特別寫上手機電話、
說我還車完畢後可以的話打通電話跟他們說一聲、他們也安心。
沒想到竟然派上用場了!!!!

回報、
「急下坡右轉待轉前、左前車輪碟盤??出現了連續性金屬敲擊的異音、
之後又再前行了300公尺後、儀表板突然顯示ERROR 要我路邊停車!!」
經過一番溝通之後、指導員要我完全關掉電源等五秒再次發動。
ERROR就消失了!!!
才剛掛掉電話、
TIMES的服務中心立刻打電話過來、問是不是車子出現異常????
真是超有效率!!
可見每一台I-ROAD都是隨時的被監控!一有異常、立刻可以第一時間處理
之後就緩緩緩的慢慢開回東京巨蛋地下停車場。
剪輯過的I-ROAD 停車影片
注意1分42秒地上突然已經打包好了XD
沒有剪輯過的話停車要花多久時間????
往下
I-ROAD 還車 牛仔很忙...............
記得一定是先接上充電器、確認車內無遺落物品後才用卡片鎖上車門。
如果先鎖上車門、再去接充電器、使用費會繼續計算。
下了車之後、打電話給指導員回報、已經把車送回到了指定充電站。
最後的使用時間、也如同指導員所說、幫我把異常的時段費用都取消、只收了一半的費用。
總結論。
i-ROAD搭乘時聲音上會有一種非常熟悉的聲音、搭大有巴士震動時玻璃與車體震動的聲音。
前進的轉向能力確實很優異、真的如同影片滑雪般的輕巧程度、不過低速轉彎時的堆高機模式、
沒這麼容易上手、得練習一下、倒車入庫、出庫也是、看不到後面很恐怖。
第一段影片所處的位置、剛好是皇居附近的4線大直線、車速都相當的快、
I-ROAD加速性真的不太夠、如果要切換車道、得必須靠後車願意禮讓、但是超過40以後、
轉彎時車體的晃動會大幅增加。時速40這在繁忙的市中心、可能真的不太夠用、
充飽電只能開30公里這部分也是有待強化、夏天開這個會熱死。
不過TOYOTA與TIMES的研發與服務精神、個人非常肯定、不論是異常發生時第一時間的對應、
或是異常排除、這或許就是國內與國外廠商研發時的差別、有問題是解決、不是用個案來隱滅。
i-ROAD目前來看、尚有不少可以改進的空間、但是我相信有機會。
台灣適不適合I-ROAD?????
個人感覺、目前的測試版本、不適合台灣.....
我相信看過「日本 Toyota i-ROAD 試乘之七夜怪 Times (上篇)」之後
都很期待 i-ROAD 實際體驗的下篇、我自己也想了許久到底要不要發???
繼續讓大家抱持期待與希望????、最後決定帶著鋼盔上來發文
對 i-ROAD 引頸期盼的網友們我很抱歉、
短短三小時竟然兩台 i-ROAD死在我手上..........Onz
所以我決定痛下決定去減重以示負責、因為i-ROAD比我家體重計還誠實。.....
日本 Toyota i-ROAD 試乘之七夜怪 Times (下篇) 完
轉載
全日本壓馬路(株)FB
如果有語意不明或是錯字還請糾正一下、在下會盡快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