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牌電動車,是我的最愛,基本上電動車最值錢的有兩樣東西,超壯骨架跟那張無電自速限的綠牌

當初只是普通外型,做了些小動力提升,比如72v電池跟300A輸出。

後來上了G-Max三角台跟13吋前輪總成,後輪上6000w特殊繞法馬達。




水冷排自然要上去,不然300A熱起來很跨張。

嘗試裝上bws龍頭總成


後來想升級外型,就加強了結構,並補些鎖點。

變成這樣,但還是想要分離把跟風鏡,就繼續做

後來比例怪怪的,又沒現成寬體裝,只好這樣做


用壞掉的護膝裝在左右,如此一來就不會因裝上風鏡而變狹長怪比例,也有點像一開始想要的"異形"fu,因為他在台灣機車界就是絕無僅有的異形。



加上手機或平版與車上控制器連線的安裝位置,偶爾能錄錄曲線數據回家分析。

放假就一家三口爬爬東眼山


偶爾陪z1000或T-Max跑跑山路。但發現時速一百過山道彎底盤不夠優,過灣總是比不上重機不敢全油門怕犁田,所以又升級了。

後面上了48段電動車用軟硬可調,高低也可調雙後避振跟180mm的ncy浮動碟與130安磁煞。

前面本來要上雙ncy對四雙碟,但想到我磁煞都開到130A了,前面省一點吧!
只上了260mm的rpm浮動碟,ncy對四卡鉗,與frando直推總泵。
這樣的制動照理應該夠這台兩萬多瓦汽油機車連看都不屑看的超慢小電動車用了,若真的不夠,就要花下去那雙碟前插跟輪子,可是裝完試跑一圈石門水庫,發現很夠用了,暫定就這樣吧!
免的制動力太高,路上被油車笑說,去,電動車制動裝那麼高級,不過綠燈後沒幾秒通常屁孩都消失在後照鏡中了。車輛本體不含燃料總花費含工資還比S-max省很多很多。
若時間拉長到十年,燃料花費也比s-max省更多更多,當然別提跟t-max比了。但,它只是不起眼的電動車啦!不足一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