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電池技術才是電動車的關鍵....特斯拉的電池拆解


http://technews.tw/2014/09/04/tesla-battery-dismantling/

詳情請看上面網址,簡述如下:

1.85kW‧h 版本的 Tesla 電池組由近 7,000 節 18,650 鋰電池構成

2.共有16塊電池組,每一塊電池組上都覆蓋一塊玻纖板對電池進行簡單的保護。每兩塊電池之間都有金屬梁隔開。

3.Tesla 鋰電池板有 444 節電池,每 74 節並聯成一組,整塊電池板由 6 組電池串聯而成。

4.電池板正反面的構造是呈中心對稱的,至於為什麼排列成這樣,想必一定是經過大量測試和驗證的。GeekCar 猜測這麼排列是為了獲取更低的平均電阻率以及配合散熱管道實現更好的散熱。

5.電池組中間的那幾根線一邊連接著電池的極板,另一頭連到電池控制模組,這些線是用來檢測電池組的電壓,從而保證電池組正常工作的。

再仔細看可以發現,每一個電池上都有一根很細的保險絲,這個是用來保護整個電池組的,當單節電池出現溫度過高之類的異常現象時,保險絲會自動熔斷,以達到保護整個電池組的目的(每節電池的正負極都會有一根保險絲)。

這麼多保險絲需要焊接在電路板上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從製程上來看,應該是由專門的機器人使用超聲波焊接完成的。

6.Tesla 的電池主控模組,從 PCB 板上印刷的 logo 來看,這塊電路板是完全由 Tesla 自行研發的。電路板上使用了大量的電阻和電容進行信號調理,光是在我們看到的這一面就有 6 組電信號的採集線路。

由於 Tesla 使用的是 18,650 鋰電池,這種鋰電池就是我們筆記型電腦中使用的電池,所以其電控方面的技術是非常成熟的,雖然我想了很多辦法還是無法看清楚主機板上晶片的型號,但還是能推測出上面主要有充放電管理晶片和電池計量管理晶片,相比筆記本電池,其複雜的地方應該在多路的電池信號採集和控制演算法上,畢竟電動汽車成百上千節電池的監控和筆記型電腦 10 節左右的電池監控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2014-09-12 13:01 發佈
這好文阿,怎沒人推
話說重要電路還是關鍵
不是說要開放嗎?
不知何時能普及
硬體拆解容易,電池軟體管理技術調教才是關鍵,
K大已經將硬體部分應用在電池管理上隔壁樓(K大操刀電池)就有~
我記得~能將硬體與軟體調整到極佳狀態,
目前 Steven Paul Jobs 領軍的 Apple,
另外就是 Elon Musk 領軍的 Tesla Motors~

我始終說,電池技術才是電動車的關鍵勝負

而電動車本身的品質,才是打敗汽油車的關鍵

今天台灣的車廠全部都讓人失望,其中還包括有努力在搞電動車的嚴董

無他,技術實在差別人太多了
特斯拉自己也沒有生產電池,那都是跟松下買的
但松下生產的18650電池是全世界最好的
不僅容量高,也耐用
加上特斯拉自己發展的電池管理技術,於是乎無可匹敵的電動車就出現了

用心去看國內的車廠,我們有用心在搞電池技術嗎?
所有的人都知道電池技術最重要

就是沒人去搞?
納廠剛上市一台130萬,月繳一萬電池租金。
續航力110公里,看到真是內牛滿面啊!

golden888 wrote:
納廠剛上市一台130...(恕刪)


這是真的嗎? 真不知是哪個頭殼裝豆腐的人想出來的?

yungsheng_us2001 wrote:
http://tec...(恕刪)


感謝...


yungsheng_us2001 wrote:
特斯拉自己也沒有生產電池,那都是跟松下買的
但松下生產的18650電池是全世界最好的
不僅容量高,也耐用
加上特斯拉自己發展的電池管理技術,於是乎無可匹敵的電動車就出現了
用心去看國內的車廠,我們有用心在搞電池技術嗎?
所有的人都知道電池技術最重要
就是沒人去搞?


台灣的確是沒有心好好地投資電池芯這一塊,而有想去搞這一塊的,大部分都虧錢虧蠻多的,甚至像研發出類似松下生產的鋰鎳電池正極材料的鐵研還弄得跳票下市(不過現在還是存活著,還有透過能元生產出18650電池).......

wrote:
用心去看國內的車廠,我們有用心在搞電池技術嗎?
所有的人都知道電池技術最重要


韓國搞(電池)技術,可是在全世界物色人材,招兵買馬,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台灣基本是在用自己的力量搞.理論上就拼不過.

至於那個鋰鎳電池,在技術路線圖上就不合理,結果可想而知.

地球国民 wrote:
至於那個鋰鎳電池,在技術路線圖上就不合理,結果可想而知


我本來還以為鋰鎳電池,是在市場路線圖上不合理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