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拙見:
I.立法通過讓社區/公司行號等商業大樓的室內與地下停車場能夠"無障礙"的設立充電設備(現在想要在自己的停車位旁拉個插頭都不可以)。
II.建構起遍及全台的臨時應急充電網。聽起來是很龐大很複雜的工程,但其實根本可以"不出三個月搞定"─由政府補助全台大型連鎖超商去建構。我曾親眼目度一間破爛不堪的店面,由破壞性裝潢的"第一敲"開始到正式上線營業的全新A級高規格便利商店,居然無需3個禮拜!這就是大型連鎖超商的效率與戰鬥力!由其扮演遍及全台的應急充電設備網角色,總公司公文一下,各店不出一週就能夠搞定,全台充電網路馬上建構並完成8成以上,就連設備的後續維護也都能落實無誤。來應急充電的,一賺充電費、再賺消費動機,使用者則能充電間休息兼買涼,還能免費無線上網,這不是很件兩全其美又皆大歡喜的事嗎?
而家住一般無電梯式的公寓使用者族群,也可選擇使用已在建構並準備上線的【電池交換站】方案。
至於"真正的充電站",則應該是要能夠達成"安全且快速充電"的基本訴求,如此對安規的要求就很高,建構的難度與成本也高出"應急充電設備"許多,需要時間去研討與規劃建置,是屬於"正式的充電站";但如果沒有先破除使用者族群的不安心理,則"雞生蛋蛋生雞"的情結又永遠放送不完,這樣就算最後建置起真正的充電站,恐怕初期也很難逃脫"養蚊子"的命運!相較之下,現階段成本最低、也最易施行而又能收大功效的方案,即是如上所提!
[以上部分內容同步發表於BLOG]
最後,我個人是認為電動車並不是要取代誰,而是讓大家多了一個選擇。
假如郭董的員工提出電動機車的創業提案給他,會不會成功呢?(這時就不應冀望傳統的幾家大車廠了,像是TESLA一樣的資訊科技業才有可能)
美國很流行的募集創業,台灣也有了。http://www.flyingv.cc/faq/create
不過,法源依據仍是一大阻礙,許多企業早已經準備好了只是不敢下手,畢竟在法源尚未確定之前,投資下去下場只是會像許多BOT案一樣

Kevin Jen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