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圖先來:

↑這次走的是市區最短路徑,比走疏洪道節省了足足2公里的路程,但缺點就是走走停停,所以也許最終兩條路徑的電耗並不會相差多少。

↑速度。48V不開弱磁[更正,弱磁30%],60A[更正,40A]電流輸出下即可有接近70Kph的極速表現(70A+40%弱磁可達75以上),另我對輪外式無刷有齒電機刮目相看!

↑輪胎的每分鐘轉速。

↑主線電流。

↑相線電流,極速時略大於主線10A。

↑電池輸出功率,最大約2800W,超過原廠額定功率之三倍。超功率使用的必然結果,請看稍後的"電機溫度"。

↑電池電壓。圖形與早先經常使用的Cell Log記錄相當雷同,降壓約為1.3-1.6V。

↑控制器溫度。升溫26度,比KW-3的3000W輪轂式電機來得大與明顯,也有可能是因為原廠電機的額定功率太小、脫離高效區太遠所致。

↑恐怖的來了,電機溫度。用"飆升"二字來形容不為過,超功率使用必然的現象。魔力士控制器有過溫限流保護的機制與設定,預設是超過80度開始限流輸出、超過90度切斷輸出保護電機,還好此次連續38Km沒飆破90度,但酷暑時節就很難說了!

↑控制器與電機升溫變化放一起,明顯電機的升溫壓制不住。除了提高電機額定功率外,水冷式設計也許亦不失為一良策(非常適合於輪外式電機)。

↑最末以一總圖截一段落放大來解說。時值車速約莫56Kph、電壓約51V、控制器溫度約41度、電機溫度約67度、主線電流約30安培、相線約40安培、功率輸出約為1500W。電流與功率的波動範圍很大,不知與電機形式有無關係。
總結:
E-MOVING的車體重心頗低,即使座墊下空間內搭載了規格為18*19*31cm、重19.3Kg的48V36Ah鐵鋰電池組,也不失其靈活的操控,有點6年級生當時初乍見DIO 50的那種興奮,優化後的E-MOVING,可以相當的有玩頭!
但原廠的電機額定功率不足,在僅連續60A電流[更正,40A]的輸出下,不消十里的路程即升溫超過30度以上,因此建議如無優化電機打算者,可以控制單次騎行里程在10公里以內為佳。
電耗方面,此次評測38公里共消耗了1.44度的電,電耗值為26.39Km/Kwh,與KW-3並是相去無幾,大功率就是如此,要性能沒里程,真相總是殘酷的,苦勸各位還是儘早打破"1度電可跑40公里以上"的迷思,那是用龜速與無力所換來的,要的話,小魔獸也辦得到,只是我受不了、真的是受不了。
------[更新一下昨天返程的電耗]---------------------------------------------
40Km路線,共耗1.19Kwh,等於每度電可跑33.6Km。
電耗差異如此之大,個人是認為去程的連續上坡,讓原廠電機超過額定功率太多,脫離高效區太遠。
返程後電機溫度約70左右,亦比去程低了十來度。
如果不動原廠電機,小E還是比較適合遊走於平路市區、偶而過過橋是OK的,山路...就別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