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杯 wrote:如果是移動汙染源的話(恕刪) 凌晨甚麼污染來源可是全部都在減少運作,是全面減少汙染源並不是單一方面減少?所以你的質疑一點都不成立,倒是夏天跟冬天是確實減少了電廠運作真的是降低這個汙染源的數量,所以要多用邏輯去思考, 而不是笨笨跟著走所謂物質不滅定律,產生的污染是固定的,只是飄到哪裡去何時從高空下來,沙塵是大家最明顯看到的汙染源,中南部每天掃地都是沙塵
tjptw wrote:因為有風,空氣是流動(恕刪) 又推給風~~~環保產業只會推卸問題嗎..?打著環保旗號洗白賺黑心錢,良心在哪裡...?以真測數據來看,較嚴重的區域都是移動汙染員造成的...?請提供確切的數據証明,還是繼續推給風..?繼續卸責,繼續打著環保旗號賺泯滅良心的錢..?
好厲害的理論喔....所以意思是說 平常移動汙染源都不會有 阿都集中在今年的這6天就是了................還真是有夠神理論....................如果以人還能相信這理論 就真的也太佩服
如果你是真的信環保真的做環保就不會這樣講,如果你認為汽機車汙染很輕真的很簡單,給我地址每天往你家排放半小時持續一個月就好了所以不管移動或固定都有汙染,但移動比較難以管理,且不敢環保太嚴格,因為這樣合乎最嚴格標準的油料汽機車,沒幾個人買得起,數據佔的高不高,都有相關換算依據天氣本來就是讓空汙變化的一大原因,冬天為何比夏天嚴重就是天氣風向,加上環境潮溼及乾燥都是天氣因素,別人提出你不信, 因為你不想認為自己有汙染貢獻都是別人的錯,所以環境往後可能會越變越差,因為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浪費及錯誤, 大家對污染原因往外一堆都是別人造成的
hu4852 wrote:冬天為何比夏天嚴重就是天氣風向,加上環境潮溼及乾燥都是天氣因素, 這些因素夏天都有最大的差距其實是大氣結構不同因逆溫的因素導致冬天的混合層高度低於夏天http://163.28.84.216/Entry/Detail/?title=%E6%B7%B7%E5%90%88%E5%B1%A4%E6%B7%B1%E5%BA%A6&search=%E7%B5%95%E7%86%B1%E9%81%9E%E6%B8%9B%E7%8E%87 從地表至第一層逆溫層底部的大氣層厚度,稱為混合層深度,亦稱為混合層高度(mixing layer height)。混合層深度代表空氣污染物在混合層中垂直方向可擴散的程度,混合層深度愈大,表示空氣污染物可擴散的範圍愈大,愈容易被大氣所稀釋,因此有助於降低污染源附近空氣污染物的地面濃度。一般在空氣品質模式中,混合層深度為相當重要的輸入參數。混合層深度一般以大氣的實際溫度遞減率與乾絕熱遞減率所共同決定,其值約在數百公尺至數千公尺之間。
ukj2621004 wrote:我原本也這樣認為,但(恕刪) 他分兩部分在講一部分是一直低估的移動汙染源 這個沒辦法監控 然後一直都很糟糕一部分才是這最近一直拉警報的紅害.畢竟啊 環保署的空氣汙染測站很少 然後又都在三層樓高的屋頂上空氣盒子比較矮一點 也有至少一層樓的高度空氣汙染的比重都比空氣重 所以他是會下沉 不是上升那你頂多才70公分高的排氣管會造成紅害!?懂了嗎?不能說這幾天紅害是移動汙然造成的但移動汙染一直被低估而且一直都很嚴重這倒是真的!
所以政府對於不符合環保法令舊車,如何汰除,如何更換有何作業措施讓它們不得不淘汰,但不要再用補助這樣的福利政策,台灣的補助福利政策都是對單一或部分對象,這樣的補助福利社會真的被濫用了,政府自己根本做不到移動車輛的管制,法令也無法推行.所以做不好當然是政府最大的責任
隨便一篇報導,也拿來作文章報導有多少正確性,你確認過了嗎?儼然就是狗粉一個移動汙染源汽車比機車佔比多太多了先拿去汽車版吐槽吧況且你吸進去的,大部分都是對岸飄過來的,你知道嗎?真的別以為 騎個電動車就有多環保,你用的電 大部分都是燃煤污染來的,你吸的空氣一樣是吸到你用的電背後所產生的汙染而且化學能轉電能,能源損耗反而是浪費能源,唉一堆無知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