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opkcs2000 wrote:
其實想表達的在某些樓裡有提到,不是所有點都一定要親自用過才能評斷。
買東西前難道不會先查資訊,至於資訊正不正確,當然要經過自己判斷力和多方比較,如果懷疑資訊不對,那為何還使用網路,直接問親友不就得了
當然不是全然需要
但是某些議題是需要親身歷練才較合適
不然不會出現"紙上談兵"這詞
你的問題中很不巧挑戰了這點普世認知
或該說是你分類不明確將此包含進去
所以被一堆人反駁
另外資訊也是有"假"的
有些錯誤資訊是經片面或加工解釋故意釋出
"目的"就是試圖"影響"他人判斷與比較
你怎還會緣木求魚認為不能懷疑資訊正確性?
而人若不先懷疑資訊正確性又怎會去做之後判斷比較?
不懷疑就直接全盤接受了還比較什麼?
你這話邏輯中有很大錯誤
應該是說...
不管網路提供資訊之正確性如何
人都要先經過個人判斷比較不可全信才對
假如不判斷就跟直接問親友是相同意思
qoopkcs2000 wrote:
等騎過了才知道的說法不適用以下,舉例如下。:
1.故障問題:
購買前你會知道是否有問題?當然先確認有沒有案例,有的話要考慮能不能接受,而不是說肯定都個案自己不會遇到。
當然自身有車卻沒碰過故障不能代表該車全部都不故障
但本身連車都沒有是能表示甚麼?
在兩者相比你認為有車的他跟沒有車的誰比較接近事實?
這是"相對"問題不是絕對問題
持有跟使用於否怎會不適用呢?
qoopkcs2000 wrote:
2.外觀:
外觀從肉眼可看出,應該不會有人說還要細部分解才知道元件長的好不好看。
這本來就因人而異主觀為之
但題目若是要問眾人感受那就需是客觀要相對多數
有人自認為如花比林志玲漂亮這沒有對錯
可若是問台灣人中多數人認為誰比較漂亮
認為如花比較漂亮者就不能拿自以為當成比林漂亮理由
因為客觀條件中就設定了是"多數人"為主並不是"個人"
所以這要視題目與問題意思而論
而你用於此很牽強
因為要有人先說出"你有這車才能論外觀如何"的說法出現
若沒人認為你這問題就是假議題不存在
而沒此事實不存在"沒人當成不能評論理由"
你要怎麼當成反駁"不能用此當評論依據"?
qoopkcs2000 wrote:
3.流程:
像是送修、購買管道,這難道還要騎過才知道?我不能先知道了才考慮要不要買嗎?
當然可以知道
問題是...
你問一個沒車也非業內人士隨意腦補自以為之推測
對比一位車主親自處理走過相關流程有若干經驗者
你比較信那個?
而此例又跟原題中"車輛有無之定義"關係在哪?
你意思是說兩者給出的答案都沒差?
還是說沒車的人你比較相信?
假如有差比較不信
那不表示有買車的人之"評論"比較有可信度
對應原題就是"車輛有無是否適合評論"之定義上是正面的
可你又歸納車輛有無不適用之評論中
你是在自己舉例推翻自己說法主張你知道嗎?
qoopkcs2000 wrote:
4.其他:
相信聰明的板友能想到更多。
你這是負面表列陳述怎會有"其他"選項?
負面就是要列出才能成案成為你"反對"理由
"未知"就是無法列出就不知道有無
法律就是負面表列沒寫沒列就是可以不犯法
不會有未知數"其他"當成其中一項罪名
若能如此那所有事都是負面就不用列出了
直接正面表列允許既可
所以你這"其他"是多於的
用於此的意思就等於"沒有"就不會有"其他"
列了它不會看起來就比較"多"
qoopkcs2000 wrote:
但實際上針對以上情況仍然有人打著"等騎過了才知道"的說法,只要是優點就拼命誇讚;反之則都是抹黑,不管消費者或廠商都應該希望產品持續改善,而不是有缺點當個案丟著爛,這是無良廠商的作法,但這邊卻常看到類似教主都是最對的,這就是對這品牌的印象,請不要把這個品牌搞臭,搞得像傳銷、邪教一樣。
有人是會如此
但你可以針對其論點去抨擊辯論反駁
可是你不該一干子打翻
就跟你要反駁其論點卻拿眾人認知當成對象相同
是你自己搞不清楚"原意"適用於何處
直接因為有人誤用或故意錯用就反對此說
當然讓自己滿頭包
你這問題就跟遙遠的"白目國中生"和"中二生"一詞之問題類似
當人罵"白目國中生"其實是指"白目的國中生"
主要意思是"行為白目"不成熟之人
而"國中生"只是泛指其好發年紀之代名詞而已
非專指"國中生就白目"意思
但就是有人自以為解釋字面意思成當成其真正定義
因此不是對方用錯或故意用錯就是你搞錯定義了
"需要親身經歷才有資格"本來就有其適用範圍與定義
你該針對誤用的人解釋
不是挑戰眾人認知否定其定義與範圍
不要預設立場目的再想想該怎麼表達自身意思
從實例中想不要自己腦補
不然就會產生邏輯矛盾跟欲加之罪事項
讓自身文章沒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