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illi wrote:
轉貼https://tw...(恕刪)
現在進場,可能要燒一點錢當學費,任何產業開始都是這樣;但三年後,極可能已經失去競爭的條件。
看看曾經的芬蘭神話、北歐榮耀,從全球41%的市場份額斷崖式墜落,2012年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將諾基亞債務信用評級降至「垃圾級」,成為商學院失敗的典型案例。
neochen_01 wrote:
補助電動車.也不是台灣才有
世界各國都一樣
確實電動車終須不能只靠補助活下去(世界各國還有都有補助)
但是現階段電動車最大困境就是.電池成本太高
還是無法跟油車拚比
這也是這次三陽暫緩電動機車的原因
絕對不是車子做不出來
一切都是在於電池成本與技術
日後誰有電池技術與資源就是有市場優勢
台灣只能先靠技術與創新來打市場
至於電池跟石油一樣.只能靠國外生產.絕對不是台灣能主導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