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三陽震撼彈 電動機車緩3年量產

soilli wrote:
轉貼https://tw...(恕刪)


現在進場,可能要燒一點錢當學費,任何產業開始都是這樣;但三年後,極可能已經失去競爭的條件。
看看曾經的芬蘭神話、北歐榮耀,從全球41%的市場份額斷崖式墜落,2012年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將諾基亞債務信用評級降至「垃圾級」,成為商學院失敗的典型案例。
TM小白 wrote:
目前電車的性能,是無(恕刪)

蛤!!!
我是不是聽錯甚麼了??
電動車性能不如油車???

性能對電動車來講根本不是問題
問題出在電池如何縮小體積、延長使用時數
我覺得三陽的做法是對的,
寧可把更多技術投資在開發汽油車上,
電動車上的東西,
主要核心也沒辦法主導,
電池、電動馬達通通都是國外把持,
最大宗的成本根本省不下來。

應該直接來問,
假如電動車沒了各地方和中央的高額補助金,
還有多少人是因為真的純粹喜歡騎電動車而購入電動車的?

也不要說不輔助啦,
把輔助金跟油車一視同仁,
領同樣的補貼好了,
電動車還能有什麼優勢。
高額的補貼都給電動車多久的時間了
還是一樣只要補貼一拿掉到正常的水準,
電動車的銷量就大跳水。

都市的空氣有因此改為嗎? 沒有
交通和通勤的成本有變低嗎? 沒有
維修呢?
先不講正常的回廠保養,
我們講假如發生意外、車禍
電動車的零件都是比貴的,
而且沒有代用的副廠零件。

更何況現行機車已經是七期,
堪比是世界上最嚴格的環保指標,
排放和污染都已經控制在很高的標準。
所以超有智商的人只會貼新聞,而且都是聯合及中時~⋯
卻沒看到可以服眾人的論述,厲害厲害!

空污有沒有改善?蛤!
15%佔比的電動機車可以改善空汙?
我比較相信85%佔比都是電動車,在車道上的空汙會有顯著改善!
neochen_01 wrote:
補助電動車.也不是台灣才有
世界各國都一樣

確實電動車終須不能只靠補助活下去(世界各國還有都有補助)
但是現階段電動車最大困境就是.電池成本太高
還是無法跟油車拚比
這也是這次三陽暫緩電動機車的原因
絕對不是車子做不出來
一切都是在於電池成本與技術
日後誰有電池技術與資源就是有市場優勢
台灣只能先靠技術與創新來打市場
至於電池跟石油一樣.只能靠國外生產.絕對不是台灣能主導的優勢


我並沒有單指台灣,而是全世界所有電動車都一樣

然後我一直不看好睿能的原因也就是這樣了,整體來講…換電平台和Gogoro有啥『特殊技術』?

現在它沒有對手,是因為這家公司目前在補助之下還看不到獲利,它的現況讓其他公司卻步,但若有一天它出現利潤了呢?那時它有什麼要素能阻止後進者來搶市場?

嗯…我看不太到,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就算Gogoro一時間搶下再多市佔,只要有個大資本來搶,這間新創公司估計擋不住…

還有,三陽這次暫緩的原因很簡單啊,因為從一開始這些機車廠商就知道目前的電動車是無法自力生存的,他們是一直想著這補助遲早也會終止,那到時研發出來的產品若回歸原價,不就都賣不出去?於是才一直卻步,結果…卻一路補到至今,所以才會開始有廠商鬆動,但就在今年情況卻又略為轉換了,於是自然又重新觀望了起來。

所以同樣的情況,若過兩天政府宣佈電動車所有補助維持原樣,甚至更多…,信不信三陽馬上更正說,他們準備好量產了。
沒像狗車有政府當股東的
不論哪牌在鬼島都做不起來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 wrote:
比的電動機車

柴油車才是車輛汙染大戶
機車跑過去根本聞不到啥味道

期待另一隻羊這個月的發表會,不要放任一隻狗獨大....
neochen_01 wrote:
現階段的電池科技.搞電動車本來就不好賺
電池成本太高太貴了(很燒錢)
所以各大車廠其實都是硬著頭皮去生產
不過這是現階段電動車的窘境
相信再過了5-10年.電池成本降低或是有重大突破
應該就會追上油車了

真的

因為消費者也不想買單這麼貴的電池

必須要等電池成本再降低一半電動車才有競爭力
cdx wrote:
柴油車才是車輛汙染大戶
機車跑過去根本聞不到啥味道

機車是因為少數烏賊車在當害群之馬

又特別明顯

所以大家就覺得機車污染很嚴重

結果都沒想到一台汽車、柴油車

那排氣量都是十幾台機車加起來的量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