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正面對抗恐有兩敗俱傷的風險,尤其是電動機車研發需要投入龐大資金與時間。是否能有另類思考,讓 Gogoro 與傳統油車大廠攜手合作,一方專注開發能源系統更多應用,另一方發揮製造與通路強項,雙方優勢互補,打造強大的台灣國家隊?"
之前有樓說某傳統機車公司宣稱早就有技術、資金,只是市場太小不想投入,對比上面這段話不就在自打嘴巴?
我大膽的推測,其實他們反對的不是公規換電系統也不是電動機車速度太快,而是壓根就想用政商關係來談好條件入股睿能,拿到董事席位不就等於賺到一間公司的資源了?拿到了董事席位,就有機會用優惠的方式拿到GGR的研發成果,只要把GGR研發的成果裝上自己家公司機車的骨架,裝上塑膠殼貼個酷炫的貼紙再加上藝人代言,不就是自己的電動機車了?反正GGR不是又要第幾輪募資了,要我是傳統機車公司老闆,最簡單的方是就是邊吵邊大幅度降低油車價格,一方面讓想換車的人優先考慮換油車來減緩電車成長的速度,一方面靠政商關係來想辦法達到入股睿能拿到幾席的董事席位,事情不就解決了?與其花錢研發自己的技術,不如靠"各種方法"想辦法入股別人的公司,不只得到研發成果還能夠坐享獲利分紅,這麼簡單的邏輯我不相信有誰不會做
我是相信現有那幾家傳統機車公司不會啦,不過要我是傳產機車公司都在台灣混這麼久了,民代、媒體、銀行、政府機構怎麼可能不去打好關係?反正只要抬出政府圖利特定人士讓民代加上媒體來一搭一唱,我倒覺得照計畫成功的機會還真他媽的高阿
我公司也是,現在的產品供應商有2家都已經由公司買下,直接變成子公司
你的擔心多餘了,睿能自己也會評估的
工仔人 wrote:
看了最近兩家機車公司在雜誌上的專訪,不知道是不是買來的廣告或是買來的公告,anyway,總算講了一句實話:
"只不過,正面對抗恐有兩敗俱傷的風險,尤其是電動機車研發需要投入龐大資金與時間。是否能有另類思考,讓 Gogoro 與傳統油車大廠攜手合作,一方專注開發能源系統更多應用,另一方發揮製造與通路強項,雙方優勢互補,打造強大的台灣國家隊?"
我大膽的推測,其實他們反對的不是公規換電系統也不是電動機車速度太快,而是壓根就想用政商關係來不談好條件入股睿能,拿到董事席位不就等於賺到一間公司的資源了?拿到了董事席位,就有機會用優惠的方式拿到GGR的研發成果,只要把GGR研發的成果裝上自己家公司機車的骨架,裝上塑膠殼貼個酷炫的貼紙再加上藝人代言,不就是自己的電動機車了?反正GGR不是又要第幾輪募資了,要我是傳統機車公司老闆,最簡單的方是就是邊吵邊大幅度降低油車價格,一方面讓想換車的人優先考慮換油車來減緩電車成長的速度,一方面靠政商關係來想辦法達到入股睿能拿到幾席的董事席位,事情不就解決了?
我是相信現有那幾家傳統機車公司不會啦,不過要我是傳產機車公司都在台灣混這麼久了,民代、媒體、銀行、政府機構怎麼可能不去打好關係?反正只要抬出政府圖利特定人士讓民代加上媒體來一搭一唱,我倒覺得照計畫成功的機會還真他媽的高阿
要評估的是打贏的成本,和直接收購/入股的成本哪個划算
不過說真的,現在才2018年,離禁燃油還早得很,一大堆汽機車大廠也都還沒開發電動機車/汽車,應該是說沒有盡力去開發
這樣還不能說是打不贏吧?
工仔人 wrote:
的確是業界正常現象呀,但沒看到吉利說volvo技術非主流吧?事實上就是講了半天想的卻不是他們說的那套而是就是覺得別人實在好卻又打不贏,只好靠別的方法來達到目的
這麼看衰內燃機
怎麼全世界汽機車還是以內燃機為主
在你上天堂之前應該還看不到內燃機被消滅
電池技術早在20年前就盛傳快要突破了
真的是突破到盲腸去了
還在盲腸裡面XD)
shiu jan jia先進你好, 內燃機要消滅是不可能的。因為在耗電量大的如戰車。或是大貨車。以目前的電池技術,還不是很理想,但在機車。汽車方面的話,如果技術夠的話已經可以取代內燃機了。以現在目前的锂電池就可以在時速70公里跑150公里。如機車不常跑的話一個月最多只充電一次,汽車充一次電可跑1000公里以上。以這個數據應該可以取代油車了,又價錢比油車便宜。這個技術已經在實驗台下來了。小量生產測試中。相信最慢明年就可上市。又電池可跑100000公里以上。汽車可跑500000公里以上。我認為以這個數據應該可以取代內燃機了。
Shiu Jan Jia wrote:
印象中越南的機車第...(恕刪)
你的資訊有誤...越南市場第一大是本田..市佔70%, 在越南honda幾乎已是摩托車的代名詞.
2016 年 越南 五大機車廠(VAMM)總銷售數量312萬1023台
(=>較去年增長 9.5 % / 2016 年: 284萬9000 台 )
1. Honda :218萬5000台以上(市占率:>70 %)
2. Yamaha :84萬台(市占率:26.9 %)=>較去年增長14 %
3. Sym: 6萬3000台(市占率:2.02 %)=>較去年增長9 %
4. Piaggio :4萬2700台(市占率:1.37 %)=>較去年減少8 %
5. Suzuki :1萬8500台(市占率:0.6 %)=>較去年減少20 %
原文連結在此
https://news.zing.vn/hon-3-trieu-xe-may-ban-tai-viet-nam-trong-nam-2016-post712749.html
內文搜尋
X

現在三陽換老闆看品質有沒有改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