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能在充電站這塊的確是把概念推行到實踐上做了很好的示範,要比很多廠家只會喊口號或等著follow別人要強多了!
iijima_ai wrote:
統一業界規格是正確...(恕刪)
潘德拉 wrote:
用「換電式」這種過渡產品來當作公版,完全是短視的舉動。
市場自由經濟就由市場決定就可以,不用太早制定什麼公不公版。
當有些人在講電動車環保安靜的同時,都沒想到一點。那就是電的來源並不是環保的。
而且現在電動車還沒普及的情況下都有限電的情況了,請問電要那裡來?
很多人以為北部因為車多所以空氣一定最差,事實上不然,有概念的人會知道全台灣的空氣最污染的地區不是大台北地區,而是中南部的南投。
而且北部地區的空污大都是由境外傳入的,而南部的空污則大多是境內自己產生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的石化工業大部份在中南部。
如果為了要用電,發電廠要再蓋下去,請問到時後要蓋到那裡去?台灣就這麼一丁點大而已。
電動車目前的電池技術因為還不到位,所以才用「換電式」這種折衷方式來取代,如果未來有所謂的「鋁鋰子」電池聲稱的,能夠一分鐘充飽電,電池也沒壽命問題,那才是真正改變時代的科技。到時後還需要什麼「換電式」?
電動車裡面的技術會隨著科技發展而更精進,比如說傳動的部份,但是吃電力的部份,只是個過渡產品,因為電的來源是污染的。
也許像污水一樣可以把污水變成乾淨的水,有一天科技也可以解決空污的問題,但也應該到有這種解決空污技術出來之後再來提昌才對。
政府的補助及鼓勵都太早。這些過渡產品應該由市場機制自行去決定,政府該作的是去投資下一代改變時代的技術就好。
我也覺得現在投入太早,台灣政府的投資都是因人(政商關係)投入,而不是依照市場機制,想想幾年前的WIMAX與LTE大戰,台灣政府有什麼投資是壓對寶過的?
正確的方法應該就是像上面這位仁兄說的,讓市場機制去決定,等市場機制決定好產品的時候,再投入才對。
如果現在投入了五年十年,結果這幾年世界大廠開始衝電動機車,規格又跟台灣的不一樣,到時候是不是又要打掉重練呢?
e1299129 wrote:
我也覺得現在投入太早,台灣政府的投資都是因人(政商關係)投入,而不是依照市場機制,想想幾年前的WIMAX與LTE大戰,台灣政府有什麼投資是壓對寶過的?
正確的方法應該就是像上面這位仁兄說的,讓市場機制去決定,等市場機制決定好產品的時候,再投入才對。
如果現在投入了五年十年,結果這幾年世界大廠開始衝電動機車,規格又跟台灣的不一樣,到時候是不是又要打掉重練呢?
所以政府提前帶頭做整合啊!
1.整合規格,並搶先所有國際廠商
2.提高國內市場佔有率(EX:限制新發售的電動機車必須使用該技術、要求 GGR 做專利包裹授權壓低授權金)
3.針對機車銷售量較大的國際市場,全面佈局
對於不敢面對事實的人,我無話可說...
對於事實反駁到底的人,請繼續口水...
rockyourlife wrote:
率先統一改採「換電...(恕刪)
換電式可能不是最好的,也可能不是未來最理想的
但充電式電動機車發展多少年了? 搞了這麼多年搞不起來
GGR才推出幾年? 銷量都公開的
翻開過去臺灣電動機車發展歷史來看,現階段推換電式根本不意外
事實上換電式跟充電式也未必不能結合
現階段的狀況是,充電式的電動機車要搞成換電式根本沒搞頭,每家的電池都不一樣,換電站根本無法推廣
且傳統充電式的電池根本沒有設計方便簡易的交換方式,包含拆裝,搬運跟充電接駁等
而GGR的換電式將換電標準模組化,要加入充電功能要簡單多了。可以推出家用充電座(現在已經有類似的了)
或是推出某款有充電插座的車款搭配專用充電器
從換電式要提供自充功能,比一開始就設計好只能充電的形式要做出換電模式,前者簡單太多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