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ca wrote:
對不起,真心請教一下,這2種有什麼地方不一樣?我一直以為他們都是並聯式的混成,只是toyota的算中度混成,honda的算弱混。前幾天去看了一部12噸的混成電動貨車/垃圾車,也算弱混,電池才2kwh(347V5.5Ah),所以效率不算好,才省油16%。
這我來簡單說明一下吧。
油電混合動力基本上分三種,分別為並聯式、串聯式,以及難度最高的串並聯式。
並聯式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在原有的ICE(也就是引擎)外再外掛一個馬達,作為能源回收與輔助動力之用。
特點是馬達僅做輔助用,主要動力來源還是ICE。
另外在機械結構上,也會是最容易對現有汽柴油車款做改裝,來達到的Hybrid方式。
Honda Insight就是此例中小型市售車款的代表。
串聯式的概念簡單說,就是一台EV電動車外掛一個ICE來發電,延長可行里程的作法。
特點是馬達為主要動力來源,ICE只是一台發電機。
許多人會有「Hybrid沒力」的錯誤傳統觀念,與這種配置有很大的關係。
(同時強調一下,現在EV的馬達,已經追上甚至超越傳統的引擎了)
Chevrolet Volt即是此例的經典。
另外許多的油電混合大型車輛(如您說的hybrid垃圾車),也是採用此種方式運作。
(相信您這樣就知道,為何這台混動電動貨車/垃圾車電池容量不用大的原因了)
串並聯式是最難打造的系統,也就是所謂的「深度混合系統」。
在串並聯式混合動力下,ICE與馬達需要能彼此支援,來提供直接的動力輸出。
ICE不但負責發電,且還要視情況提供適當的動力輸出。
馬達也要能依照當時的動力需求,負責回收能量/視情況獨立僅靠馬達運作/支援ICE提供輸出。
Toyota HSD系統即為此例最著名代表,如Prius車系。
(那顆eCVT跟行星齒輪組,真的是很厲害的發明)
另外再補充一點。Honda Insight的並聯式Hybrid方式,Honda已經說不玩了。
現在他們新的Hybrid系統也是跟Toyota一樣走串並聯式,作法跟Toyota的HSD相似,但略有差異。
,台灣小黃愛用wish,座位還蠻舒服的
如果是因討論蠻牛級的超跑而生氣,可以像電影約一個空地比一下Drag Race四分之一英里的直線加速

ENZO VS GTR
M6 VS 458 VS GTR 拓堵大ga車
loveeva30115 wrote:
我只是在回覆“Wis...(恕刪)
去年必翔跟東元也說要做合作來幫市售車改裝,尤其是計程車市場,去年說今年初就會推出來
當初我就很有興趣,但等了等,等不到,相關新聞也不再出現,不知是不是又是炒股的話題
那我們自己做啊,又沒有很難
而我覺得沒有很難是因為我是消費者,我沒有包袱,想用哪家產品就用哪家,直接挑市面找的到最好的馬達最好的控制器來裝就是了,而一般車廠或大廠則不是,它們要考慮專利,又要獨占,又要省將來量產的單價,勢必要自己研發自己生產或請人代工,所以才難吧
另外這兩顆馬達並不是同一顆控制器來控制
而是兩顆控制器
我用的魔獸控制器也不是轉數控制型,而是扭力控制型
行駛時他會依各邊遇到的阻力而自行調整電流(扭力)輸出
以達到兩邊平衡,過彎主動差速也透過控制器來處理
就算沒主動差速,因為他不是一顆控制器一顆馬達來帶動兩輪
這兩輪本來就是獨立自轉,沒有傳統傳動軸需要差速器的需要
因此整套系統測試那麼久是沒有問題的
倒是移植上WISH後的結構設計加強
這點就不能土炮了,還是要找知名的國際級團隊來操刀
其實整套系統就跟目前我的三輪馬是相同的意思
只是我的三輪馬前輪沒有汽油引擎驅動
純粹由後雙輪純電驅動
另外我是打算全時四驅輸出
依照電流調整,來逐步測試哪種設定最佳
應該也會三種模式,(里程與油耗為舉例)
1.動力型(最省油,但油電混合時續航力較差,滿油門動力也應可媲美渦輪)-續航里程40KM,油耗45KM/L
2.一般型-續航里程80KM,油耗30KM/L
3.經濟型-續航里程120KM,油耗15KM/L
依照當天續航里程需求選定我的模式
每日需回家充電,那怕當天電力用完,一樣可以切換回原來純油模式繼續開
是不是要回充電,還在考慮,因為我總覺得電用油來換很不划算,但可以測試看看,應該也是有個曲線
看看調幾%是最經濟,也最有效率的,另一個考慮點是回充電這件事有爬過文,會稍微減少電池壽命,反而增加電池耗,等於變相增加了電池成本,但還是要多做這點的功課再來決定)
由於"電"是用便宜的台電供應,而不是本身內燃機用"油"換來的,所以相對省錢
大樓地下室申請一下免費安裝充電站,政府補助50%,廠商補助50%,社區不用出錢,就能有充電站了
但是龜速到一個極致,不知是政府流程龜,還是廠商施工慢,總之趕快申請就是了,因為要等好久好久才輪到你家
不用變速箱型的中置馬達
最重要的是施工簡單
另外我一點也不需要馬達變速箱提供的高扭力
電動馬達主要是輔助
雖我的功率應該足以推動整台車,但別忘了,它本身就有一顆2.0的引擎在
反倒是可能會刻意降流,免得扭力與馬力輸出太高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