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MAJESTY-三輪E版馬車發表了(全世界只有生產一台)

Kaiman大
我最近發現一個問題有點傷腦筋,20AH的動力鋰鐵電池芯cell,48V電池組若用3A的充電器16S串聯充電必須充超過7小時,若是用iMAX B6對單電芯Cell以3A快速充電,發現充個2小時後只能充5000mAH,不到1/4的電量
還是可以設定充電時間與AH容量,但我不會使用?

2.您是如何達到快速充電?是把72V分成2組48V來充電?用幾顆充電器?電流量多大? 5A? 10A?

3.還是您買很多iMAX B6做均衡充電?那可要超過8小時才能完成20AH的充電


kaiman凱 wrote:
今晚去山上練車時,在...(恕刪)

Gere.Chou wrote:
樓主太強了,台灣的機車業研發部門,真的不如樓主一個人,電動無汙染才是讚


電動無汙染?你確定?
Bluesata
人呼吸每天製造0.5kg CO2, 只要活著就有汙染. 不論如何, 電動車可以將汙染集中, 讓都市空氣美好, 人民身體更健康, 考試都100分...

至於對整體地球而言, 電動想要低污染, 應該要整個發電用電系統配合才行.

太陽能風力發電可以說低污染, 但是卡在儲電技術, 我在想: 電動車電池正是一個儲電地方, 能否在日照強烈時利用白天充電, 陰天時利用離峰電力充電, 簡單說就是幫整個電網吸收多餘電力啦!

可是說來簡單, 實行不易啊!
kalinka520 wrote:Kaiman大我最近發現一個問題有點傷
我充電器只有5a,因為在等一組超屌充電器

而我總容量是80ah,所以充電超慢的,並沒有買快充的充電器。最近會再補18ah進來,充電要更久了,不過倒不影響我使用,而我獨立幫單芯充電,都只久久一次,都是整組正常充滿後,再透過cell log的監控看那顆電壓較低,再幫它部充。最近試完車,覺得後臂還能再優化,性能測完了,接著要開始解封印,側傾2.1版準備開始了
馬達出力越大是測試車台及遙臂強度的時候了

kaiman凱 wrote:
我充電器只有5a,因...(恕刪)


今天抽空畫的圖,有沒有人看出端倪了,這些就是我2.1板,三輪電動可側傾馬車的關鍵後臂九成的零件,今天已經mail過去鐵工廠雷切了,上去後當初為了試車封印鎖死起來的側傾就能大大發輝功能了。

kaiman大
大陸的勁爆20AH動力鋰鐵電池電芯cell我換了2片後,騎了約30公里,用3A充了約8小時的電後,有片電芯cell竟然炸開了...電解液外洩,有很濃酒精的味道,不小心聞到,差點昇天了,串聯的另一片可能電芯的正負電極有短路到,只剩0.4V...後來換上兩片A123-20AH硬包,電極耳朵改用M3平頭螺絲鎖的整個48V-20AH鋰鐵電池組才恢復正常

2.請問您電芯之間的正負極耳有加silicon矽膠嗎?請看下圖

工研院STOBA安全防爆材料鋰電池


kaiman凱 wrote:
今天抽空畫的圖,有沒...(恕刪)


kaiman凱 wrote:
今天抽空畫的圖,有沒...(恕刪)
我沒有打膠
我是用五金行切的本來是用來當桌墊那種透明PU軟墊
切成一塊一塊,包住每個極耳,最後再用一大塊,包住全部的極耳

因為以前我也有一次經驗,只有貼住膠帶,替換的軟包直接橫躺在極耳群正上方
磨來磨去後膠帶破了,然後短路,把更換的那個軟包燒穿
也是流出裡面的電解液,真是好險沒貪便宜買鋰三元
所以後來我都包好幾層,而且不敢再用膠帶包了

倒是你的極耳是怎麼接合的,是用焊接還是用鎖的
我是用打孔機打好孔後,再用螺絲墊片與彈簧華斯對鎖

前幾天不是有跟你說我有一串很怪,有一次動了一下電池後,吹油門有一串降壓超誇張
後來拆開後發現我犯了該死的錯誤,那串的正極我誤把彈簧華斯放在接線與電池極耳間
導致接觸面積過小,所以電流通過很不順暢
而原來是因為鎖緊沒差,後來因為移動設備所以有移動過電池,可能動來動去讓這接有點鬆
再加上接觸面積本來就過小
導致電流輸出有問題,且接點會過熱

還好我有每一電芯都有接診斷線出來儀表即時監控24顆電芯電壓
重新接好後都又恢復正常了
所在我在想,會不會你的接點也有問題


這是我去爬神牛坡的數據
神牛坡的坡度是18%,在桃園算是相當陡的一個坡
我右轉進坡時是時速10KM
然後用一般模式滿油門,突然想到要開TURBO
所以時速20KM開啟TURBO
從時速20KM騎到時速75KM約耗7.84秒
若是把一般模式也算進去
時速10KM到75KM8.96秒

因為後面就有大彎道,而且我也不敢繼續騎快
所以就放油門了

這就是視陡坡如平地的瞬間大電流魔力士控制器的能耐
只是有點想在這樣的陡坡上試0-100KM有沒有辦法進12秒
但要找到又陡又直又長又沒人的坡
真的有點難呢

若是一般升壓不升流的改裝電動車
在陡坡上反而比改裝前更慢吧
因為雖提升了極速,但失去了最重要的扭力
反而是不對的做法


附上一個有趣的圖表我先說明一下,這張表的"數據"不具實際參考價值因為實際路況,溫度,風速,走走停停等太多因素會導致續航不一樣

但我這次的測試是在私人土地內的大工地內同一個路段,同一種騎法不同定速,來回反覆測量的數據但我相信照理應該每顆不同瓦數電機搭配在某一個車重與電壓的情況下會有這台車專屬的數據曲線也就是會有兩個曲線巔峰但小功率我就不敢說了,或許功率越小,這兩個駝峰會越接近直到最小的電機就會只有一個峰(比如800W,但沒試過不知道啦)

因為我是以10%極速設定為階段單位所以曲線並不平滑,數據不多,但很明顯會是這樣的曲線趨勢很想看看其他車種的測試圖表來對照看看而我的車在時速定速65KM左右能夠騎出最遠距離(以相同起步方式,同樣路段,同樣環境下的相對遠距離)

也就是最接近他的單顆電機額定功率4000W,但我雙輪,所以也就是整台車8000W輸出時最省電很有趣的是在時速65KM之前或之後,功率都反而更大

我在想,若是這樣的數據是正確的,以目前電動車時速40公里可能當初是為了省電而訂出來的規範因為它們可能測試時發現越快會越來越耗電(里程)但沒想到只要撐過那降伏點,就又會開始超省電,但過了省電區40~65KM後的高速下還是偏耗電而且越快越耗電(我是指相對的續航里程)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