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電動機車的未來下定論還太早...淺談台灣機車市場

個人認為如果盲目的去推行換電系統,到最後才發現換電系統根本永遠無法自給自足,要政府永無止境的補助
當補助玩不下去,睿能就抬高每月月租費,月租費太高,大家根本不買單,屆時沒有燃油車騎,就買便宜的充電車來騎

那睿能...有點危險啊

cdx wrote:
很多人忘了,換電系統也是要充電
用的人一多,換電站就不會有足夠的電池提供
這就是大廠商不敢推的主因吧,換電站營運成本高,獲利卻比賣油車少
只要不怕賠錢的GGR敢推
到時候,消費者家附近有有充電站的,就買充電式,附近是換電站的,就買換電式,這都是好事

只要充/換電站能夠像超商一樣可見度高,爭論哪種方式好,就跟爭論吃飯要拿筷子還是刀叉一樣

有人拿中華電信來比喻

但是,若不是當初中華電信把無線市場打開,把不同於家用電話的選擇帶入我們的生活

在沒政府資助基地台建站少、可靠程度不高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吸引其他財團投入電信業

我相信現在甚至還是以市內/公共電話為主流

這也是政府想設公規的原因
人口密集的都會區裡電動機車適合換電方式,但在2線城市以外就不適合~~這是換電系統的市場限制,未來還有10幾年的時間,去年Q2加拿大成功減少電池的衰退率,2020前一定看到"合縱聯橫"的生意模式出現

換電方式更不適用在汽車上,已Mode3的基本60kWh來計算,試問有誰會在換電站裡練健身...??

Tesla Mode-3 電池大約在 60kWh~90kWh
https://technews.tw/2017/02/09/elon-musk-say-no-plans-to-takemodel-3-above-100-kwh/

2017_Q2 Tesla電動汽車已經有Solution~~
https://technews.tw/2017/05/05/tesla-model-3-drive-48k-miles-battery-attenuation-only-5-percent/

魯拉拉拉 wrote:
個人認為如果盲目的...(恕刪)


又在搞笑了, 特斯拉成立到現在哪天賺錢過? 資本市場放空它一堆, 投資人依然勇往直前, 更不要說特斯拉還一堆附帶營業項目, 家用電池系統, 搞電廠級儲能, 超級充電技術, 族繁不及備載

==
Why Investors Love Elon Musk, Even Though Tesla Is Losing Money
https://www.forbes.com/.../why-investors-love-elon-musk-even-though-...

2017年2月24日 - The latest earnings announcement shows Tesla is still losing quite some money. Elon Musk, however, is setting a new industry standard. Which is why investors still hold out for his company.

===
擔心睿能? 笑死人了, 從二年內必倒的鐵口直斷到下修成了有危險?!! 下次看還會有啥瞎言結論導出, 而估值上看八億美金的企業, 起碼目前專注本業, 估值瞭不瞭? 不瞭自行查
魯拉拉拉 wrote:
N年前大家都還在用Nokia,用中華電信,誰會想到現在電信業者這多競爭,手機已經走到全屏了

我覺得充電還會再快的,當然換電架構也會受惠,到時候就是消費者去選哪一個CP值高而已,看看自己充電,電池壽命到換電池的花費和換電月租費相比哪個划算,就這麼簡單...(恕刪)

從早期5V/1A到現在12V/1.5A, 一支手機充80%的時間從2hr降到40分鐘, 但是現在卡關了是不是?
然而5V/1A時代手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散熱, 現在縮短到40分鐘, 手機充電過程非常燙
因為電池本質沒變, 只是充電電流增加而已

快充支持者所謂的5分鐘, 需要的跨距比這10年手機進步還大, 不僅電流還要增加8倍以上, 散熱能力或電能轉換效率也要再精進8倍以上....
你慢慢等吧, 10年後可能都還沒有
如果有這種快充又不熱的技術且價格便宜, 那麼手機肯定是第一個用的, 因為現在手機性能進步趨緩最大的問題就是電力, 電動車反而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

魯拉拉拉 wrote:
我在大陸買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電的,續航30km,最高速25-30km/hr,很慢又很麻煩,對吧? 但是一台才9000台幣,我也只在附近買東西,用來代步超方便的,再遠點我就開車,我根本不需要太好的電動機車
...(恕刪)

台灣也有賣電動自行車, 一萬多也有啊
一下子電動計程車, 一下子電動自行車, 就是沒有等於ggr的電動機車, 所以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在講什麼?

魯拉拉拉 wrote:
個人認為如果盲目的去推行換電系統,到最後才發現換電系統根本永遠無法自給自足,要政府永無止境的補助
當補助玩不下去,睿能就抬高每月月租費,月租費太高,大家根本不買單,屆時沒有燃油車騎,就買便宜的充電車來騎
那睿能...有點危險啊...(恕刪)


個人認為如果盲目的去推行充電系統,到最後才發現充電系統根本永遠無法自給自足,要政府永無止境的補助
當補助玩不下去,廠商就抬高充電費,充電費太高,大家根本不買單,屆時沒有燃油車騎,就買方便的換電車來騎
那充電...有點危險啊

這樣好像也通...

魯拉拉拉 wrote:
很多倒掉的新創公司的投資者也是超級大咖,這本來就是賭博
睿能走了多久,才賣五萬台? 你認為達到30萬台要多久?
你有想過屆時就算50萬台才發現換電根本無法獲利,那怎辦? 要政府永無止境的補助下去? 拿全民的錢下去燒?
開玩笑嘛...(恕刪)


很多成功的新創公司投資者也是超級大咖, 因為他們眼光夠準
你有想過萬一睿能做了十萬台之後發現開始獲利了呢? 然後一口氣投資更多, 更多人使用, 然後全世界都競相來談引進呢? 屆時你我稅金所投資的錢賺了好幾倍回來!!
如果睿能獲利最好,代表這是可以運作的架構,國發基金投入的錢不至於浪費了,那我樂見未來充換電系統並行,希望睿能能撐下去

笑了,充電可以在家充,電池也是消費者自己買的,政府也早就在補助充電系統了



靈長類 wrote:
很多成功的新創公司投資者也是超級大咖, 因為他們眼光夠準
你有想過萬一睿能做了十萬台之後發現開始獲利了呢? 然後一口氣投資更多, 更多人使用, 然後全世界都競相來談引進呢? 屆時你我稅金所投資的錢賺了好幾倍回來!!

靈長類 wrote:
個人認為如果盲目的去推行充電系統,到最後才發現充電系統根本永遠無法自給自足,要政府永無止境的補助
當補助玩不下去,廠商就抬高充電費,充電費太高,大家根本不買單,屆時沒有燃油車騎,就買方便的換電車來騎
那充電...有點危險啊
這樣好像也通...
我從不會用現在的眼光去衡量某項科技,電池技術日新月異,但是睿能的科技一眼就望透了 完全是建立在消費者介意的充電時間和電池壽命阿,誰知道以後電池科技變成怎樣? 這篇文章就留著,待日後檢驗


我的那篇文僅針對有人提出充電很佔空間,以及接受度的問題,人們會比較花費的時間與省下來的金錢罷了
用心看別人文章不難,在認真點好嗎?

對了,賣我電動自行車的那家,他有款賣台幣7000元的款式,和網拍上面那款賣1萬多的一樣,我現在騎的這款網拍倒是沒看到
先前我早就攻擊過台灣商家拿大陸電動車再乘於2-3倍來賣,根本是騙補助以及炒短線的作法

大陸電動車是不夠快,續航也不夠長,但是夠便宜就會吸引消費買,露天上面的電動車如果全部在除以2來台灣賣,會不會有更多人買單?
沒有賣不出去的商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就像睿能的車,再除以2,月租費再低肯定也有更多人入手

對了,最早個人看到睿能的發表也是極其鼓勵,讚賞,但是看到月租費以及號稱一台二十萬虧本賣的時候,我就噁心想吐

meridian wrote:
從早期5V/1A到現在12V/1.5A, 一支手機充80%的時間從2hr降到40分鐘, 但是現在卡關了是不是?
然而5V/1A時代手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散熱, 現在縮短到40分鐘, 手機充電過程非常燙
因為電池本質沒變, 只是充電電流增加而已
快充支持者所謂的5分鐘, 需要的跨距比這10年手機進步還大, 不僅電流還要增加8倍以上, 散熱能力或電能轉換效率也要再精進8倍以上....
你慢慢等吧, 10年後可能都還沒有
如果有這種快充又不熱的技術且價格便宜, 那麼手機肯定是第一個用的, 因為現在手機性能進步趨緩最大的問題就是電力, 電動車反而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

meridian wrote:
台灣也有賣電動自行車, 一萬多也有啊
一下子電動計程車, 一下子電動自行車, 就是沒有等於ggr的電動機車, 所以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在講什麼?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