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錯呀少了廢氣少致癌,很多不煙不煮飯的的肺癌病人都是因為環境空污造成的解決汽油車廢氣是件好事,也少了噪音汙染,比四行程吃油車好太多了動力也比一般125/150強很多,續航力也夠用且在全球電動車領域算了領先的產品如果能普及降低製造成本及維修成本的話是很好的創新產品其實政府補助款應該補助電費上才對,騎換電車每公里單價比汽油便宜這樣酸民就沒話說了
電動機車打趴其他125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定價42800頂多打個平手,或許以長遠計畫來說32800是普及化正確方向(過保固.撞車.被撞的風險評估也需要涵蓋)基本上電動機車gogoro跟噴射汽油機車銷售,在目前看起來至少是一致的靠政府補助 高舉環保口號噴射機車每增進?期環保一定要+錢單邊鼓煞換碟煞+錢(廠商加4000-5000)意思是鼓煞0元回收要碟煞一定要享受盤子價格?結論:政府真的要環保?還是XX廠商?XX自行解讀 解讀錯誤不關我的事!
skateboard78 wrote:想太多月租費、電池...(恕刪) 正確。我就無法接受月租費。每個月要繳的東西已經太多了,我一點也不想再多一種。電池交換的方式我沒意見,但沒辦法接收月租費。依里程計費的話我OK,例如一公里一元,量大優惠之類的。
電能動力是未來趨勢,原則上是樂觀其成, 但是不可能打趴...就算過20年也是想想汽車好了,汽、柴油與渦輪車仍有引擎運轉與排氣聲浪的獨特魅力就算未來電能科技普及與平價了,還是會有一群人津津樂道當年在山道入彎降檔的樂趣, 檔車也是如手排會因為自排的市場需求而萎縮, 但是不會完全消失, 因為沒有辦法完全取代嘛~~~只能說這個配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的摩托車也是一個月加2次油.很多人家裡面都有汽車但是去附近買東西開車不方便, 走路又太遠, 騎摩托車是最好的.因為很多人住中古大樓或者公寓, 沒有車位, 車位都是租在附近空地/公園下面/學校下面...去500公尺遠的水果店買西瓜怎麼辦? 騎摩托車最方便.去400公尺遠的大賣場買2條衛生紙怎麼辦? 騎摩托車去600公尺遠的菜市場買菜怎麼辦? 騎摩托車.開車只有上下班或者出去玩才會開.話說回來電動摩托車實在應該讓消費者自己在家充電自己可以換電池就好.騎個車還要繳月租費對於財團來說當然是很好, 穩定收入, 但是消費者就很難接受.靠政府補助的新興產業, 像電動摩托車, 其實本意不錯.這種電動短程的摩托車很適合市區代步, 而市區汽油車的汙染問題一直都是很嚴重.臺北盆地的空氣汙染又是比較難排出.其實很多產業在開始都是靠著政府支持.像對岸的百度不也是靠著封鎖google站起來的?微信不也是靠著封鎖FB/twitter站起來的?對岸的汽車產業也是靠著政府的政策, 早期的關稅保護到近期的合資企業方式, 也培養了不少的中國汽車企業.當然很多人也可以喊政商勾結, 或者圖利財團.另一方面想, 培植本土的企業賺錢交稅創造就業機會之外賺的錢也會多數花在本地.國外的公司也就是該繳的稅繳一點, 本地請幾個員工, 賺的錢就匯走.像電動車產業電池本來就不是台灣的強項汽油摩托車這些大財團如果要跟台灣本地的公司競爭光燒錢就燒不贏人家了.政府不幫忙一下, 要怎麼讓新興產業變成規模, 在台灣成了規模有了資金才有辦法往世界走不過當然 經營企業的人的人品很重要. 認不認真, 會不會經營也很重要像王董...威盛, 宏達電, 我只能說她很聰明的運用很多方式幫自己留後路, 但是小股東們就比較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