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氫常溫儲存技術獲突破 或引發能源革命

eagleeagle wrote:
依目前電池發展的速度,燃料電池車的續航力與換氫速度未來可能會壓倒電池車,
充電時間、電池容量、充電站數量是電池車三大障礙,而其中充電時間是無解的問題


目前,充電車的續航力是遠高於燃料電池車的(大數量快速充電站)
但如果燃料電池車能賣掉第一批幾萬台的車,加氫站能得到投資人青睞
加氫站可及的區域,燃料電池車的續航力當然會比充電車好(加氫快)

但看問題不是這樣看

一般買車的人,即使家裡附近已經有加氫站,但汽油車還是遠遠優於燃料電池車,在所有方面皆然
一般買車的人,如果家裡能夠裝設充電樁,則充電式電動車除了方便性略差之外,
在所有方面皆優於汽油車

這也就是現在燃料電池車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原因

又另,目前特斯拉的快速充電,約莫20分鐘200公里
但這是去年的數據,到明年也許又不一樣了,充電速度更快可以預期
至於充電容量,全世界的充電車幾乎都大躍進了,隨便一台大廠的車都有300公里左右的續航
幾年前怎麼可能想像???那時候多的是續航100-200公里的電動車

充電站數量.....這個就簡直像爆炸似的
注意過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嗎?
說是今年底要從年初的3000變成6000(全球)
........................
關於電池的科技真的是進步得很快
明年電池產量可能加一倍(主因是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

yungsheng_us2001 wrote:
這也就是現在燃料電池車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原因


根本不是這原因。
原因仍是氫的儲藏、運送成本。

說到底您上面還是只強調跑車級動力才足夠,實務上2.0以下的車是數量最多的,
您卻認為需要跑車級的動力大家才願意買,這只能說是您個人需求而非大眾需求。

另外,扭力是電動馬達的專長,爬坡不會像您說的爬不上去。


假設我從桃園出發到合歡山,那路途遙遠,目前的電動車都必須中途充電,
要是中間有充電站,而且還是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那麼我會買特斯拉嗎?
不會!
因為充電一次要半小時,只要有幾台特斯拉在途中需要充電就會造成排隊,
也就是想回家或上山都只能乾等。
但是如果我買燃料電池車,出發到回家都不需要加氫,因為續航力超過汽油車。

您去看GOGORO的使用者討論,GOGORO用那麼小的電池,
每個換電站都有二三十個電池,而且隨時充電中,夠用吧?
結果還是有人在換電站換不到足夠電力的電池,因為有車隊一次把電池全部換掉,
當時車主唯一的方式就是等下去或回家不去玩了。

GOGORO這麼充足、這麼快的電池交換網都會發生這種事情,
特斯拉這種吃電怪獸更不用說,
所以您提的特斯拉目前買家多數都不會只有一台車。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又另,目前特斯拉的快速充電,約莫20分鐘200公里
但這是去年的數據,到明年也許又不一樣了,充電速度更快可以預期


這是表面上。

您一定知道特斯拉電池保固長達八年,而電池成本佔整車1/3,
大家都了解鋰電池充電時間不能太快,會大幅縮短壽命,
所以這個電池充電不能常常快充,否則保固期間內電池一定壞掉。

我們又知道特斯拉的服務是第一流的,
但是他們在超級充電站相繼建立後竟然破天荒的發出新聞稿痛罵譴責用戶,
原因是有些用戶每次充電都是使用超級充電站,
特斯拉譴責這些人佔據充電站,影響其他人的充電權益,
實情並非如此,而是如此充電法,特斯拉很快就要幫這些用戶免費換電池。

所以問題來了:
一、
即使使用快充仍要相當時間,排隊問題無法避免,這車主無法承受。

二、
使用快充會造成電池壽命縮短,連特斯拉都無法承受這種保固支出。
如果不用快充車主無法承受,但是就算用快充車主還是無法承受,
因為很少電池車的廠商會保固到八年,車主必須自己吸收電池成本。

三、
如果一半得汽車換成電池是電動車,
只要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人用快充就會對電網造成重大負擔,理論上本來就不可行。
eagleeagle wrote:
根本不是這原因。原...(恕刪)


我看到的另一篇報道里說,這種儲氫方式和運輸成本,比傳統方式低四成。

另外,電動汽車總還是要的,在短距和低速方式上,電動汽車仍是一個乾淨利落的選擇。

而且,燃料電池汽車,本身也是一台電動汽車,燃料電池只是一台增程器。所以,燃料電池汽車的基本技術,仍需要依賴於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

另外,溶液式儲氫還有一個巨大優勢。

日本未來車的那個容器,使用高科技,耐七百個大氣壓,但仍然很重,包括容器重量在內的重量比能量,仍比普通容器加溶液的重量要低,而且很怕撞擊。整個容器加燃料合併來計算,溶液式的重量比能量比日本的未來容器高三成。

而且,儲存壓縮氣體,容器必須做成球體或桶型。空間浪費很大。
而常溫常壓不可燃溶液容器,可以做成各種形狀,就象現在汽油車那樣。可以利用汽車的邊邊角角。
而且,汽油車還忌諱意外燃燒問題。不可燃溶液沒有忌諱燃燒的問題。所以,這個溶液式儲氫方式,能裝載比汽油車更多的燃料。

地球国民 wrote:
這種儲氫方式和運輸成本,比傳統方式低四成


即使這是真的,時間上也有點晚

目前高壓儲氫設備與運輸都已經開始在做
日本東京大阪、美國加州
現在所有的儲氫站都是高壓儲氫
預估今年、明年的氫燃料電池車(豐田未來)產量為2000、5000台
這些車用的都是儲氫站,大概沒有更改的機會

化學儲氫的方式,也許明年等裝在大巴上的試營運運行一段時間之後
才有機會再檢討一下是否比較經濟合算

我常說,時間很重要
晚一點,可能別人的技術都形成規模了
日本歐洲那套高壓儲氫技術已經箭在弦上了
推的順的話,即使化學儲氫技術更好,也敵不過規模化的高壓儲氫

有一點高壓儲氫是遠遠優於化學儲氫的
加氫站的作業時間會短得多

由高壓站灌入車輛空的儲氫桶,速度絕對是快的(3分鐘)
化學儲氫,要交換化學溶液,而且兩者都是常壓的,速度會比較慢

yungsheng_us2001 wrote:
日本歐洲那套高壓儲氫技術已經箭在弦上了
推的順的話,即使化學儲氫技術更好,也敵不過規模化的高壓儲氫


一、
大陸專家的說法是這液態儲藏氫氣在您提的這些問題上都是更優秀的,
而這個專家是當今全球業界的權威,您可以不信,但是我信了。

二、
大陸擁有最大的汽車市場,如今又在技術上領先,再加上國家級的整體推動力量,
所以搶先制定規格一定也在大陸的發展計劃當中,高壓儲氫會在第一步就落敗。

三、
即使歐美日優先制定規格,大陸也會利用各種方式阻擋,讓高壓儲氫方式無法進入大陸市場,
今年大陸不再補助使用三元鋰電池的巴士,沒有大陸認證的鋰電池不能用在電動車上,
阻擋了韓國日本的電池在大陸銷售的腳步,這些動作讓韓國電池廠全部傻眼跳腳卻無計可施。
這是大陸的第二步。

四、
即使各國際大廠都符合大陸的規格與認證,高壓氫也將會在技術與成本上落後,
最終被驅逐出市場。


總結之後,除非有新技術,否則高壓儲氫未來肯定是無法走下去的,還不如用電池車。

eagleeagle wrote:
大陸擁有最大的汽車市場,如今又在技術上領先,再加上國家級的整體推動力量,
所以搶先制定規格一定也在大陸的發展計劃當中,高壓儲氫會在第一步就落敗


非常有可能
但這樣就會形成獨特的規格,不利於全球競爭
別人進不來,你也出不去

雙刃劍
靠保護得來的東西,沒有競爭力

我想比較理性的作法應該是透過政策去扶植
但真的在技術、成本上競爭不過
該被淘汰的就該被淘汰
因為好東西造福的是全體國民
而不是好東西就應該是中國人造的

兩者意涵完全不同

另外,至於阻擋非本國造電池這回事,台灣也有類似的說法
台灣也補助電動機車,裡面也有提到電池或者電動機車零件需台灣自造等說法
..........
結果就是,能得到補助的車都貴得很,毫無競爭力,台灣人根本就不太買
電動機車在台灣銷售不好

所以,日韓的電池沒法在對岸用,其實損失的不是日韓企業
是對岸的電動車業者拿不到最好的電池
生產出來的電動車品質會受到影響

換句話說,假設如果今天對岸有全球最好的電池,然後不外賣
受損的是電池業者(營收減少)
造福的是電動車業者(外國電動車沒有最好的電池)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即使這是真的,時間上也有點晚


一點不晚,

泰歌號的報道披露后,大家看到的是,台灣相關上市公司的股票應聲上漲。

事實是,歐美日全球相關上市公司的股票同樣紛紛暴漲。

這隻是在這個方向上走出的第一步。

而且,類似的有機溶劑分子有數以百萬計,如果全世界的化學家挖空心思往這個方向研究改進,通過超級電腦篩選數以百萬計的分子,一定可以發現更優,且更高比能量的儲氫溶液和催化劑。

可見,全球相關股票紛紛上漲,就是業界對這項技術的最好肯定。
yungsheng_us2001 wrote:
所以,日韓的電池沒法在對岸用,其實損失的不是日韓企業
是對岸的電動車業者拿不到最好的電池


說,大陸官方阻擋三星電池,是在說可能的動機,而不是事實。動機是心的東西。人心不可測,猜測的東西不能作為證據。

做事情當然要擺得上檯面。一碗水端平,無論中外公司,一視同仁。

比如說,以前韓國光伏電池板試圖大規模投資大陸受補貼的光伏電站。

大陸官方說,按照遊戲規則,你先要免費投資一個示範電站,證明你的光伏系統的可靠性。和大家一樣,然後,你才能拿到巨額補貼。不能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路不明,就來拿補貼。

同樣,這次三星電池也一樣。申請電動汽車電池補貼的公司,大家玩電動汽車電池,已經有許多年了,其電池的可靠性已經驗證。而你三星電池名氣很響,從嚴格的遊戲規則上,屬於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也屬於來路不明,所以你先要花幾年時間來證明。

這次三星手機電池事件,三星公司自己也承認,三星電池不好用,中國電池才是好用的。那麼三星電池就玩完了。

其實,大陸的技術飛快發展。有些好電池,一點不比韓國的差。比如說比能量250的鋰電池。

比如說大疆無人機,去年佔有全球七八成市場,今年推出精靈四以後,佔有率上升到九成。

再說,韓國自己的保護主義才是嚴重問題,各種各樣的壁壘。外國公司想進入韓國市場很難。

明顯可以覺察出,象韓台,只有出口行業是有競爭力的。其它行業保護嚴重,很低效。而象大陸,大家明顯也可以覺察出,各行各業的效率不是很高,但都相當高。所以,平均下來,大陸的消費價格是很低的,購買力平價后的消費水平,相當高。

yungsheng_us2001 wrote:
雙刃劍
靠保護得來的東西,沒有競爭力


您跟多數人一樣,尚未從歐美強國的催眠中聲中覺醒。


如果中國當時不保護國內的網路,現在不會有淘寶跟騰訊,
中國的網路企業等於全面崩潰,還沒長大就夭折。
中國會像當年開放美國大豆一樣,中國地區的大豆從種植到最末端超過70%被美國控制。
弱小國家就更不用說,一但讓大國隨意進入,結局就是國家的貧窮與被控制。


全球浸淫在凱因斯路線、新自由主義與華盛頓共識這三種思想太久了,
所以會認為保護主義是錯誤的,其實全球正在重新掀起保護主義浪潮,
而這種浪潮不同於以前的貿易壁壘,而是起因於反思前述三種思想的錯誤性而崛起。

西方國家很強大,如果小國不先進行保護主義,
那麼小國將會被大國予取予求,造成各國貧富差距拉大,強者越強,
這是從國際的層面去看上述三種思想會發現的最終結局。


同時,這種以資金為主,以自由為名的侵略手段在國家內部也造成人民間貧富差距的擴大,
中產階級與窮人被富人的資金造成的障礙壁壘綑綁並控制,最後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這是從國家的角度去看上述三種思想候會發現的結局。

所以保護主義在〝某些情況下是必要而且應該被允許的〞,
放開保護應該是強國的義務,並且允許弱國進行自我保護,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