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聽完gogoro執行長的話我也哭了~


hittaku0413 wrote:
頂新在台灣開始,然後到中國發展茁壯。
正應驗了「在台灣能存活,到全世界都能生存」這句話。

然後成為衣錦返鄉的鮭魚,
使用著超高科技的煉油技術,將廢油變好油,
如此不惜成本,就是為了環保的大愛精神,
以及給台灣鄉親最好的油品。

可惜台灣消費者不買單,還要滅頂。
明明司法也給頂新一個公道了。

商人的話,聽聽就好。
商品,要能成為「品牌」,需要時間的證明。

XD
實實在在的變廢為寶
讓我想起以前有種淨水器可以把大便水變成飲用水
說實在的
亂葬崗都能蓋住宅區了
眼不見為淨~是所有台灣人的共識
夜市一堆那麼髒的美食大家也都很愛

商人~有時候還是要有基本良知才行
不然~久久要吃一次美食的我還是得中標

jhonny1688 wrote:
台灣所有的車廠不都是有保護條款?
進口的關稅運費等等這都是要錢的..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貨物稅試算
https://www.etax.nat.gov.tw/etwmain/front/ETW158W4
小客車2000cc以下者,從價徵收25%

汽車業 反對進口車降關稅
http://udn.com/news/story/7241/926197-汽車業-反對進口車降關稅

這些業者真有良心,怕政府的稅收太少
歐洲容易發展?

真的笑了...

在台灣GGR產品出十次事消費者怎麼告你你都不太可能有事

在歐洲GGR產品出一次事就可能被消費者告到破產

快去吧! 台灣環境不適合GGR
我也喜歡gogoro,但潑個冷水一下,在國外弱因設計上有個什麼瑕疵造成使用者損傷,隨便被告贏都是鉅額的賠償金~

台灣才是溫床,之前的事故到底起因如何,車子隨便小A一下或雷殘車體都沒有緩衝的空間,不是斷車台就是總車價的幾成在維修..

零件成本攤提時間跟目光太短,若真有放眼國際的未來就不應只想短暫獲利

電池無法提供家用充電跟價格成本比汽油貴, 更是最大的致命傷
台灣出事有政府能靠
歐洲出事...會被告到死吧
總之台灣是拿來測試產品問題最容易出在哪的地方
執行長表示:歐洲將推出GOGORO第二代
他的車好不好我不清楚
不過台灣消費者很精倒是真的
尤其是3C產品那種, 零件價格網路很好找
零件錢加一加就是你的合理售價
難怪現在最興盛的還是代工業, 每家都在拚毛三到四
還不值得 wrote:
總之台灣是拿來測試產品問題最容易出在哪的地方

你確定你是說實話嗎?


有些話說得太白有可能會像這樣被刪文。
我會被刪大概是O亡O權這邊,可能是㊣不正確的關係。

chiyenms wrote: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貨...(恕刪)


大哥!加油點
進一台車要扣很多稅金~~而且稅金是累進的, 也就是加完a稅的金額的總價再去算b稅~~很狠的通常都是翻倍

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
(二)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

25%(排氣量2,000CC以下者)

30%(排氣量2,001CC以上者)
(三)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四)推廣貿易服務費=完稅價格×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車子30萬 x 17.5%=35.25
35.25x 25%=44.065
再來還要繳個營業稅(明明自用還要繳喔)=44.28
44.28x 0.04=44.4

之後車近來還要驗車在鹿港附近 驗車費三萬~~每年漲

賣你五十車廠都餓死了

Birmingham Uni wrote:
(二)貨物稅
(三)營業稅


你還在信這套代理商用的障眼法?

這兩個東西,又不是國產車就不用繳,無法用來解釋 進口車和國產車 的差價部份。

chiyenms wrote:
你還在信這套代理商用的障眼法?
這兩個東西,又不是國產車就不用繳,無法用來解釋 進口車和國產車 的差價部份。

有空去友站看看能增廣見識,關稅18%~25%不是假的。其他加一加就42%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