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上這痕跡
不但走折線, 還跑的蠻遠的,
車子也左右都有磨痕~
不知道實際是怎麼犁的. (至少我小時候騎豪邁1雨天泥路要超大卡車轉彎 {=_= 錯誤示範~ } 時 low side 犁過一次, 痕跡不像這樣~ 我那時跑的比他還衝, 犁的也看起來沒那麼遠, 犁完休息一陣子牽起來繼續騎)
有沒有可能左倒, 依循跡性車自己又站起來(但車速又似乎沒有快到會自己站起來一直走? 爆衝? 地上痕跡是斷續的~ 不太像有站起來? 比較像 撞~磨~飛~ 撞~磨~飛~ ... 的循環?), 又右倒,...?
(例如, 最大件散件的正右邊, 磨痕看來是右滑, 也特別粗, 特別不一樣, 而這不一樣的磨痕前後剛好有小段沒有磨痕~ 然後接左滑細痕)
還是撞到什麼車尾轉到前面, 再撞到什麼車尾再轉回後面?
如果前輪有碰到旁車右後輪, 前輪非常有可能被甩到騰空一小段時間...
(如果前輪有碰到旁車右後輪, 基本上就幾乎不可能控制了)
而大件零件和車體分開的蠻遠的, 是否第一次或第二次撞擊就斷開了?
還是倒地後繼續有動力輸出? (爆衝? 可是電池已噴出?)
但不論如何, 一開始的左偏是何原因?
1.我個人認為會滑這麼遠應該不是速度太快
而是因為gogoro沒有排氣管,而且是蛋形車身
所以當摔車後阻力小所以就有可能滑的比較遠
2.我的觀察是車子在停止滑動前有很長的距離都是右倒的,應該只有前面有左倒
3.左偏原因....只能說不明,機械,環境,人為都有可能(說真的我也搞不懂車子會左偏


4.以上都是我的觀察不一定是對的,大大有空可以用慢速定格播放車主影片來觀察看看
35年前的F3(第一台用電子快門、也是生產期最長的職業機種)從直昇機上掉進田裡,機頂都貓了撿起來還可以用;更早那些全金屬機殼的機身,摔變形了都是可以鈑的,這些機身有的一萬多元、F3也才兩三萬元台幣;但到20年前F5\F100的年代,好的機身要4-6萬一台、也是稱全全屬製造,但一摔就裂,必須花大錢換機殼~~何故?此金屬非彼金屬,時代已進步到用鎂合金代替銅/鋁,工法從[沖壓]變成[模鑄];時至今日一台近20萬的機皇還是不能摔了拿起來就用、或者用"維修(鈑金)"代替"更換"呀!東西越來越貴卻越來越禁不起碰撞,似乎是時代趨勢!
至於說為什麼要改變?只能問人性為什麼要喜新厭舊、或者科技為什麼要一直進步了

我覺得耐不耐摔、脆弱與否
主要還是看材質
就像陶瓷與不銹鋼做的盤子一起掉地下
陶瓷破了,不銹鋼的盤子還是好好的
但是我們會說陶瓷爛嗎?應該不會,因為我們本來就知道陶瓷的特性了
所以當我們知道鋁合金與一般鋼管機車特性不同時,我們也只是多了一項選擇而已
買了鋁合金就要有領悟當摔車時,可能會比鋼管機車付出較多的費用

cbeck大大
我個人覺得假如可以舉證此次車禍是因為道路沒鋪好而造成車主車禍,我想國賠應該是合理(雖然國家不可能賠

我的觀點如下:
假設今天車主走同樣的線路但是旁邊沒有汽車
但是很不幸的一樣摔車,那這樣應該就合理了
車主違規超車也只是違規,雖然也造成摔車的因但是
主因還是道路不平而造成的
內文搜尋

X